《徐家庄村志》段落(2) 两个灾荒年
民国32年(1943年),天大旱;1963年,发生大洪水。两个大灾荒年,因为是新旧两种社会,所以,人们生活大不相同。 民国32年(1943年),天大旱,碌碡没翻身,人们先是吃糠、菜,后是吃草根、树皮。据经历过的老人们说:人们再是吃“观音土”,吃得浑身肿。全村村民卖地400多亩,卖房80余间,饿死100多人。几乎天天死人。人死后买不起棺材,用席一卷就埋。许多人家外出逃荒乞讨。第二年闹蝗虫,人们没粮食吃,把蝗虫弄回家炒着吃。炒也没有油,仅是在锅里“干爆”。 1963年,发生大洪水,秋季收成无几。因为有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有全国的大力支援,徐家庄村的人民,遇灾不见灾,生活得比平常年份都要好。闹洪水时,党和政府派来飞机,给人们空投饼干、大饼等熟食、空投救生圈、救生衣。洪水过后,徐家庄村的人民,吃遍了全国各地支援的东西,许多是徐家庄村的人从来没有见过的。有北京的奶粉、饼干、大萝卜、大白菜、咸菜;有天津的红枣和徐家庄村人从来没有见过的“马尾巴”白菜;有新疆的土豆、牛羊下水和徐家庄村人从来没有见过的糖菜渣;有内蒙的大豆、淀粉、罐头和徐家庄村人从来没有见过的甜萝卜丝;有山西的红萝卜、柿饼、黑枣;有浙江的蔓菁、鲜薯、薯干;有山东的白菜、大葱;有辽宁的北瓜、麦麸;有吉林的干菜、干甜菜;有陕西的薯面、萝卜干等;有贵州的徐家庄村人从来没有见过的橡籽;有青海的鲜鱼、橡籽干等;有福建的徐家庄村人从来没有见过的芋头;还有黑龙江、湖北、甘肃、武汉、西安、乌鲁木齐、广州、长春等地支援的各种粮食、食品、代食品。穿的、用的,有全国各地支援的布匹、絮棉、被褥、床单、毯子、棉衣、单衣、夹衣、绒衣、皮衣、鞋、帽、手套、手绢等。还有学生用的铅笔、练习本。住的,有全国各地支援的木材、油毡、苇箔等。河北省委派来医疗队。秋季,国家给调来麦种。冬季,唐山为徐家庄村寄养牲口。 (刊于《写作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