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老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搜索
查看: 1799|回复: 7

[闲唠家常] 神奇的白布(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24 19: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时放映电影不是为娱乐和教育而是为批判。三姐那时左胳膊上有个红箍,上书三个金色大字,红卫兵。在特殊年代戴红袖标比佩尚方宝剑还威风,姐戴着它去买电影票,售票员恭恭敬敬的问要几排几号,从未享受过这么高礼遇的她,竟然蹦出句:“一排一号”。进了场才意识到,1号座位在最边上,第一排又是最矮,她只好抻长脖子拔直腰板歪头斜眼的把这场电影看完。成为笑谈。为了批判毒草,红卫兵小将看了《武训传》和《清宫秘史》。家里几个姐妹忍不住好奇,晚饭后的闲聊中让她给讲讲毒草有多毒,她连故事情节都没看明白,囫囵半片的讲了讲,就站屋子当央学起武训,缩脖拱肩背驼腿弯,拖着脚在地上走,边走边可怜兮兮的嘟囔着:“打一拳一块钱,踢一脚两块钱。”逗得我们哈哈大笑。
三姐没心思笑,她有艰巨任务,写批判稿。从作业本上撕了一张纸,趴炕上开始写稿,她咬着铅笔头,半天也憋不出一个字。四姐说,你去借张报纸抄吧。三姐摇头说不行,上次写批判稿,她就从报纸全文照抄,结果跟三个同学雷同,这次无论如何也得自己写。
二姐说那就上纲上线的批,把批判走资派的那些词都用上。三姐顿开茅塞,文思如潮,唰唰,一蹴而就。于是一个着了魔般想让穷孩子读上书的乞丐,就成了“大地主,大流氓,封建统治阶级的狗奴才,农民起义的对头,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帮凶”,简直该千刀万剐,可惜他死的早,让革命小将没了用武之地。长大后我才知道,这个晚清“义丐”虽然逃过了戴高帽挂牌子游街,但没能逃脱“”掘坟鞭尸”,红卫兵为彻底“破四旧”,挖开他的坟把残存的尸骨用铁锤子细细的砸碎连同棺材板一起烧掉。
三姐完成了一篇批判稿,压力减轻不少,几个妹妹见她紧皱的眉头有了松解,立刻央求她接着讲毒草。她索性扔下铅笔,又跳到地当央,给我们表演光绪选妃。为了逼真,从母亲衣兜拽出条手绢,套上父亲的衬衣,一手持帕一手甩着长长的袖子,扭扭捏捏的走方步,嘴里讲解着:“几个女人就这样一个一个的从皇上眼前走过去,皇上看上谁就把手里的一个物件,我也说不上叫啥的递给她,她就是皇后。”于是二姐姐就自作聪明的说,那是皇上的大印,叫传国玉玺。我们都被她的博学折服,纷纷点头称是。现在想起来,真是让人笑得掉大牙,不过当时几个姐妹中二姐最爱读书最有学问,既然看了电影的三姐说不清是啥而满腹经纶的二姐说是玉玺,那当然就是玉玺,我们深信不疑。
三姐姐兴致勃勃的接着讲:“光绪皇帝看上一个叫珍妃的,他把大印递给她,她也伸手接,接住这皇后就成她的了,关键时刻西太后用鼻子哼了一声,结果你们猜咋着?”我们猜不出来,也不想费那个脑筋,异口同声的催她快讲,别卖关子。“光绪吓得一个趔趄差点摔个大马趴,缩回手,按着慈禧的眼色给了她的一个亲戚。”
  “后来呢?”我看三姐好像不想讲了,就急忙追问。“什么后来后来的,后来珍妃就跳井死了。”三姐有点不耐烦,又趴炕沿上写批判稿了。
   这就是姐姐看过的两棵毒草,她的批判稿通篇写满了“罪恶滔天,流毒甚广活该油炸火烧”之类的标语口号。要是现在的老师肯定会不客气的给出评语:“空洞无物,语言贫乏”。但那时我们觉得她写的挺好的,而且在和小伙伴们跳够了忠字舞后,我还照瓢画葫芦的也表演了一番皇上选妃,没有手帕就用块抹布代替,把一支胳膊缩回去让袖子变长,甩着抹布和半截空袖子装清廷宫女,小伙伴都说演得挺像。
   当年还有电影内部放映,有资格观看的人更少,都是够级别的领导才发票。邻居小杰的爸爸是商业局党委书记,带着饭盒去看的,说是电影时间长中间不能出来吃饭。后来小杰一脸神秘的悄悄告诉我,电影名叫《山本五十六》,具体内容,她爸不说,她也猜不出来,更不敢乱说。我爸爸历史有问题,这样的电影他没资格去看,但是他知道山本五十六,告诉我这是个战犯,对中国人民犯下滔天罪行。最近,我在网络看到同名片子,三船敏郎主演的,东宝公司1968年出品,估计就是当年那部神秘影片,如今放到网上,谁都能看。
   文化局的电影管理处,是个得天独厚的可以比普通市民早看新片的地方。我本人也曾钻进小放映室,先睹为快的看了《金光大道》。那是在假期,院子里文化局王局长的闺女说,来新片了,是《金光大道》,先在电影管理处放,她带我们去看。但是那天中午她吃了个香瓜,然后就肚子疼了,不肯兑现承诺。我们几个小伙伴很是不甘心,最后决定“硬闯”。电影管理处离我们大院不远,过马路就是。我们一行四人,意气风发的找到小放映室,很豪迈的用力拍门,一个中年男人小心翼翼的把门半开,探出头问:“小丫头,找谁?”我看见里面漆黑,知道电影已经开演,心头就痒起来,于是就推了站最前面的小四一把,她顺势就冲进去,我们三个也紧紧跟上。把门的男人大叫:“站住。”我们不仅不站还跑的更快,顾不得眼睛还没适应里面的暗光线,深 一脚浅一脚,跌跌撞撞的只顾跑。一个中年女人闻声过来:“咋回事?谁家的孩子?”说着揪住了小四,就着电影机发射出的光亮,我认出那张经常去王局长家串门的刀削脸,忙喊道:“我们是文化局后院的。”女人就问小四:“你爸是干啥的?”小四响当当的回答:“我爸是处长。”我忙补充:“刘处长”。女人嘴里叨咕着:“刘处长?哪个刘处长?”手就松开,我们几个一溜烟隐没进黑暗,摸到空座位上,笃定的看起《金光大道》。其实,小四的爸爸的确是处长,她也确实是姓刘,但是她爸不是文化局的,根本管不到这个刀削脸,估计文化局碰巧有姓刘的处长,我们才能靠这个招牌蒙混进去。
    多年过去,《金光大道》的故事情节基本忘光,蒙混进场的细节却历历在目。就是这部片子,让我记住了演员王馥荔,她是靠这部影片获得“天下第一嫂”的美誉。浩然小说改编的电影我还看过《艳阳天》,故事情节也基本忘光,不过不能否认,当年浩然的小说很红火,他的名气不亚于获奖后的莫言。

评分

参与人数 2人气值 +6 收起 理由
剽悍的鹰 + 3
鴳雀 + 3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剽悍的鹰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4-4-24 20:2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4-4-24 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鴳雀 发表于 2014-4-24 20:39
坐在高高的谷堆旁,听烟雨讲那过去的事情。
艳阳天的人物描写还是不错的,我记住个弯弯绕。金光大道便是典 ...

我就记住一句“胖人爱穿瘦裤子”,呵呵呵。那么比我年长几岁的你,看过武训传和清宫秘史吗?
 楼主| 发表于 2014-4-24 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鴳雀 发表于 2014-4-24 20:57
没有,我父亲是右派,我没有参加过红小兵,红卫兵,共青团,共产党。我不参加一切主流活动,批判电影轮不 ...

清宫戏如今满屏都是,武训几乎无人知道。悲哀。
老马识途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4-4-24 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4-4-25 05: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春江水暖 于 2014-4-25 06:00 编辑

(1)文革中放映《清宫秘史》时,谭立夫的“血统论”早已吃瘪,“资反路线”正挨批,对家庭出身的压制歧视一时放松,任何学生皆可加入某群众组织,戴上红袖标,所以观看一场组织批判的影片根本不成问题。而今对文革的切实回忆文字太少,特加说明。
(2)“造反派”学生可跟官二代的“老红卫兵”不同。他们大多是些平时学习用功、接地气的平民孩子,不斗老师,也缺少对阶级敌人的那种“刻骨仇恨”。大家在一起时,并不忌讳私下交流对影片艺术的感受。记得几个高中大哥挺欣赏周旋的演技以及她的金嗓子唱段。
(3)当时看的“批判影片”可多啦,像《逆风千里》、《舞台姐妹》等等,觉得算是开了眼。影片放映中,总是在节骨眼上开放大喇叭,穿插几句慷慨激昂的“批判解说”,怕观众“中毒”!记得《怒潮》中,当放映到反动派“清党”的岁月里,渔鼓老人唱起:“不义之人莫相交”时,大家正为剧情所感慨,批判词却吼起来了:“这不是在指责反动派,而是在攻击伟大领袖!胡说当年彭德怀救过主席,后来却遭批斗......!”我的妈呀,这是多么及时得力的“指点迷津”啊!本来还“蒙鼓里”的观众,这下全豁然了,原来竟是这么一段历史背景啊!通过电影的剧场感受,当然印
象更深刻咯!呵呵!......。(散场后,小将们自会去查阅咀嚼庐山的《万言书》,当时在红卫兵刊物上很容易找到的。及至到了“广阔天地”里,再听老贫农对三年的饥馑一番“忆苦”,相信每人的心底就都有了自己的答案。)
 楼主| 发表于 2014-4-25 08:52 | 显示全部楼层
春江水暖 发表于 2014-4-25 05:27
(1)文革中放映《清宫秘史》时,谭立夫的“血统论”早已吃瘪,“资反路线”正挨批,对家庭出身的压制歧视一 ...

感谢春江水暖朋友的回帖,我姐当时读初一,也就是十三四岁吧,她自己看不懂,回来给我们讲的也是囫囵半片,文革时我还是孩子,很多事都记得模模糊糊。她当红卫兵也是初期的事,很快就因父亲的历史问题被清除出来,成了革命的对象。我聊起老电影这个话题,就是想抛砖引玉,能让经过那个年代的老友们一起来回忆,电影胶片承载了太多的记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回忆有温馨也有苦涩,更该有反思和醒悟。
发表于 2014-4-25 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春江水暖 于 2014-4-25 10:17 编辑

一窗烟雨 发表于 2014-4-25 08:52
感谢春江水暖朋友的回帖,我姐当时读初一,也就是十三四岁吧,她自己看不懂,回来给我们讲的也是囫囵半片 ...
      我那时也刚念初中,或因总在高中大哥大姐堆里蹭的缘故吧?所以知道的稍多些,开窍的稍早些。呵呵。那时挺恨老红卫兵打斗老师,大哥大姐们贴大字报批判“血统论”,我更乐得一路提浆糊桶帮忙。历经风雨岁月,我想该是笔宝藏,谁也不应轻易漠忘。你说是吧?
      很赞赏朋友,当时还那么小,就记住了这许多,写下来更特别鲜活生动,真难得。——说真的,非常喜欢你的回忆文字!

        
下一页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手机版|公众号|小黑屋|可爱老人网

GMT+8, 2025-1-19 03:0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