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老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搜索
查看: 2126|回复: 10

谁说中国拍不出《纸牌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3-20 19: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谁说中国拍不出《纸牌屋》?
                                              应学俊
      
核心提示】美剧《纸牌屋》既是对现实的夸张反映和批判,也是要卖钱的文化产品,它必须刺激、好看。但国际政治和任何国家政治无疑也确实都有类似的“纸牌屋”,中国从古至今并不例外。谁说中国拍不出《纸牌屋》?但何时能拍出、能上映,这才是个问题。(本文首发“博客日报”)
一部美国电视剧《纸牌屋》获准在中国播出,出现热播状。连新华网、中新网都发表了评论文章《美剧〈纸牌屋〉为何这样红?》。甚至新京报一篇评论《〈纸牌屋〉里的政治乾坤》还上了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这两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谈论这部美剧:前者从国人对美国政治的窥视欲谈这部美剧为何“热”,还论及中国艺术家们如何“拍出国人认可的影视剧作品”来“抵抗外剧‘入侵’”;而后者则从内容为切入点,论及美国“特色政治”运作的特点、窍门和黑幕,即所谓“《纸牌屋》里的政治乾坤”,表现出一种揶揄,可这似乎又过于把电视剧等同纪实片了。而奥巴马看《纸牌屋》感叹的是剧中政治人物玩得转,做成了不少大事,因而感慨地说:“安德伍德这家伙高效而残酷地搞定了超多的事情。”——此可谓一百个人眼中有一百个《纸牌屋》。
笔者也不揣浅陋,唠叨几句自己眼中的《纸牌屋》。
一、国际政治和任何国家政治都有类似“纸牌屋”
有小网友发问,这部美剧为何叫“纸牌屋”?什么含义?另一网友解释道:小弟弟,这还不好懂啊?意思是指参与政治的那些人运用的手段,就好像一群人在屋打牌,充满了尔虞我诈、权谋。因而《纸牌屋》也被有些网友戏称为“白宫甄嬛传”。窃以为这些解释大致可以。不信请看——
君不见,当年美苏争霸,中苏对立,毛泽东就抛开意识形态“姓社姓资”,与苏联打“美国牌”,直接以乒乓外交敲开头号资本主义国家美国的大门,中美建交,一对死敌化干戈为玉帛。在中南海书房,毛与美国总统谈笑风生,要去密西西比河游泳——中美建交,打破了美苏两极争霸局面,尽管原来的“小兄弟”说中国也“修正主义”了,但毕竟使当时恶狠狠的北极熊不敢对中国轻举妄动了。这是打政治牌的典型案例。谁能说毛不是政治上的“打牌”高手呢?而当下乌克兰危机之时,中国似乎又成了普京手里与美欧抗衡的一张牌;可与此同时,俄罗斯又何尝不也是中国与美欧搞平衡的一张“牌”?在政治游戏规则里,怎么出牌显示出政治技巧和智慧,说尔虞我诈也未尝不可。常有人说“政治是肮脏的”——但笔者却以为,只要不以牺牲百姓利益为博弈筹码,只要不是为政治家一己私利和意气,只要运用的手段不过与卑劣和“下三烂”,不违背人类道德底线,这也谈不上什么肮脏。
国际政治如此,一国中之政治也难跳出“纸牌屋”属性。这其中固然有本质属性正义与非正义的大是大非,但在承认大是大非的前提下,也得承认世上的事情往往并不是非黑即白那么“小葱拌豆腐”。
以中国上世纪50年代而言,建国初中共高层便有高、饶欲夺刘、周大权的牌局,可高饶哪知他们自己其实也只是庄家手里的一张“牌”?就“文革”政治而论,①毛、江与刘、邓;②周与毛、林、江;③林、陈(伯达)与毛、江;④江、张(春桥)、姚(文元)与陈(伯达)、林……何尝不是一局一局的“牌”?何尝不是一个个“纸牌屋”?只是这些高层“牌局”在若干年后国人才大致看清
所以有学者说:重读历史是每个时代每个人的任务,只有在对历史的认真审视性回眸中,我们才能走上一个新的台阶,才能不让幽灵般飘然而至的历史人物揶揄当代人的智慧…
尽管美国媒体人也说《纸牌屋》是夸张的故事,现实并非那么刺激那么“黑”,但我们无法否认其中有现实的影子。中国如“纸牌屋”这样的故事从“甄嬛传”、“大明宫词”一路演绎下来,直至当今。
几年前,中国C城当局,C城与高层之间,何尝不是两大局“纸牌”?与高层的牌局姑且不论,仅就C城内的这局“纸牌”玩得已经足够风起云涌、波诡云谲了,这里面各种要素齐备:如斯派西与沃克之间的那种相互利用和倾轧、报复;抓住对方软肋乘势出牌;虚晃一枪出诈牌;金钱美女床戏、谈笑美酒之间实现的暗杀可谓牌中有牌;类似水门事件的“窃听风云”那是压底王牌;庄家与玩家对决鱼死网破那是死牌;化妆出行挣脱监控实现胜利大逃亡那是惊心动魄的险牌;利用媒体发布“烟幕”掩人耳目欲盖弥彰,那是垂死的最后一张牌……一张一张牌搭起“纸牌屋”,只要一张没出好,便如多米诺骨牌,倾刻间呼啦啦倾塌……C城如此牌局,与即便“夸张演绎”的《纸牌屋》相比,各种要素还要怎么齐全?又能比《纸牌屋》逊色到哪里去?
再拿已经落马的官员来说,不论官职高低,不论薄熙来、王立军、陈良宇、成克杰、王宝森还是周滨抑或“你懂的”,他们经营的难道不正是一个个或大或小的“纸牌屋”?
所以,若论影视剧创作参考素材,谁说中国拍不出《纸牌屋》?
二、中国为何没拍出《纸牌屋》?
中国为何就拍不出当代版《纸牌屋》这样好看的影视作品?为何只能在《甄嬛传》这类宫廷戏里打转转、炒冷饭?其实很简单,中国自古以来尊卑分明,有许多事儿是必须“为尊者讳”的,因而有着严苛的影视审查制度,要保证传播“正能量”——他们不会或者不屑去想一个辩证关系:其实只有让“负能量”被批倒批臭,“正能量”才能扩大,才能有立足之地。此所谓一位伟人说过的“不破不立”。
我们怎么能设想,在中国可以像美剧《纸牌屋》那样,用当代政治运作的阴暗面为素材夸大“抹黑”本国政坛?C城那么精彩绝伦波诡云谲的“纸牌屋”在中国能搬上银屏吗?若以“文革”高层政治博弈为背景拍出中国版《纸牌屋》能搬得上银屏吗?——尽管那里面毫不缺乏并非夸张的尔虞我诈、口是心非,忠良遭陷、奸佞弄权、权力角逐、相互倾轧、政坛风云变幻、窃听政变暗杀、位高权重而声色犬马……
我们怎么能设想,中国的政要能豁达到像奥巴马、克林顿那样急切地要看夸张描述本国政坛黑幕的《纸牌屋》且公然催着要看“第二季”?
听听著名电影导演冯小刚的“控诉”也许我们就更明白了。冯小刚在2014全国政协讨论会上大倒苦水:“成龙大哥,我举个例子,我拍的《集结号》、《唐山大地震》、《一九四二》,其实都是侥幸过关的。比如说《集结号》,当时被冠以什么样一个罪状呢?叫‘炮灰论’。”(笔者想到,如果把《一九四二》换成看点更多的《一九六0》那就压根儿别想通过)冯导又接着说:“负责电影审查的人,爱国热情、政治觉悟、对艺术的判断力,就一定比电影导演高吗?我看不见得。某位审查的负责人如果说‘这个片子总体来说是消极的,不是正能量’,就这样一句话,足以使一部电影坠入深渊、万劫不复。
冯小刚说:“电影审查的官员们常常会问‘这个是不是有点敏感啊?’这是审查部门适用于任何影片的说法。”冯导说:“这‘敏感’是好还是不好呢?创作不是就要‘敏感’吗?把触角伸到社会里,汲取社会、生活的营养。敏感是好词啊。但我们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作品被说‘有点儿敏感’的时候,在通过上风险就很大了。”冯小刚希望电影审查部门不要每次都让导演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冯导坦言:审查官们应当放心,艺术家们谁也不会挑战社会的道德底线
在中国当下,“敏感”“正能量”的丰富含义,老外们大约是很难真正懂的。窃以为,若把正热播取得巨大成功的美剧《纸牌屋》导演请来中国,他们绝难有用武之地——夸张影射和丑化当代政治,岂不“敏感”得一塌糊涂?尽揭露当代政治阴暗面又何谈所谓“正能量”?这便是中国压根儿拍不出《纸牌屋》的原因。艺术家们只好在《甄嬛传》和“抗日剧”里面玩玩了,那里不“敏感”,比较“安全”
三、中国如何能拍出《纸牌屋》这样成功的影视剧?
中国人、中国的艺术家比美国及西方发达国家的人笨?不可能。中国人的智慧早在春秋、秦汉时代就已展露无遗,精神的物质的,流传至今。但是,若要人打出一套套精彩过硬的拳脚,做出一样样创造发明(不论是物质的精神的),你得给他空间,你得放开对他的限制,不能让他们总按你的设计去做——这是基本常识。
中国前30年把国人限制得死死的——这不能听,那不能想,这不能说,那不能做,要你这样做,你绝对不许那样做……于是,同样在废墟上搞建设,小小日本却成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小小韩国、新加坡以及台湾、香港地区,一跃成为举世瞩目经济腾飞的“亚洲四小龙”,统统跑在中国前面几十年。文革结束后中国领导人出去一看,傻了,深感再在那样一条“封闭僵化的老路”上走下去真的要被“开除球籍”了!
可一旦中国开始小心翼翼放开国人的手脚,还权利于民,减少限制,于是,海阔凭鱼跃,生产力井喷般爆发。事实证明,解开舞者身上的镣铐锁链,他们自然会跳出优美的舞蹈。同样30年,中国一跃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令世界刮目相看(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和弊端那是另一个话题)。我们假设:中国再回到毛时代,再搞毛式“社会主义”,个人不准创业办厂,不准开公司,3亿农民工统统回乡下老老实实在地里呆着不准“盲流”搞个人致富,每天由生产队长分工搞集体劳动记工分,中国立马会怎样?
同理,如果给文化艺术工作者解开思想镣铐,“春晚”大约不会年年遭全民吐槽,类似《纸牌屋》这样好看的高品质影视作品一定会一部接一部,而即便对黑暗面的揭露也只会让更多的人分清是非黑白,这其实不是什么“负能量”。想当初反腐电视剧曾盛行一阵,不也和《纸牌屋》差不多曾有万人空巷?而反腐影视逐渐绝迹,“负能量”似乎减少了,可腐败却越来越猖獗,这是不争的事实!文化思想的多元化是客观存在的,尽管毛泽东并未真正奉行“百花齐放”,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题词是不错的,那才是春天的状态,而不是严冬的肃杀
四、如何进行影视审查?
影视审查要不要?肯定要。国家理当守住社会道德人伦底线。但除此,则应尽可能宽泛、包容,应当相信艺术家们基本的道德水准和广大受众的鉴别能力——例如同是张艺谋的作品,《红高粱》、《活着》堪称经典,而他的《三枪拍案惊奇》大约放过了没什么人再去理会。这就是受众的鉴别。让艺术家们经常两股战战、如履薄冰”,他们的创造性只能被扼杀殆尽,艺术家们都蔫儿了,只能在审查的夹缝中戴着镣铐蹒跚而行,哪会有什么高质量的文化艺术产品?如不很好改革,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永远不要想战胜欧美,这是必然。
说到影视作品的政治审查,其实也不必那么动辄胆战心惊担心“敏感”,我们不是有“三个自信”吗?老百姓心中还有一杆永远无须校准的天平,谁好谁不好,心里门儿清,不在乎谁有没有“辉煌的过去”。有什么好害怕的呢?在这方面,我们倒无法不承认奥巴马很有“自信”——他不但没有阻挠大揭美国政坛之丑的颇为“敏感”的《纸牌屋》全球发行,而且自己也看得津津有味,还发表观感,还追着要看第二季,他似乎一点也不担心一部电视剧会动摇美国的政治架构,这难道不是真正的“自信”?奥巴马、克林顿这些政界人物追看大揭他们所在政坛其丑的电视剧,这实在是很有趣的现象。这除了解释为他们似乎确有点儿“制度自信”还能做何解释呢?
笔者窃以为,若论“审查”,中国文化审查官们批准《纸牌屋》在中国播出倒未必是明智的——他们大约认为这部连续剧揭露了美国政治的肮脏或民主的虚伪——其实他们想错了;已经有人把政治圈的《纸牌屋》与中国反映娱乐圈生态的《光环背后》中7句台词做了如出一辙的对比,而又有多少人会不因《纸牌屋》而想到中国从古至今政治圈里的各种“纸牌屋”呢?其实,世界上完美无缺的政治制度大约还没有诞生,任何政治制度都有弊端,所谓体制的好坏是相比较而言的。所有国家的政治,都会有科学合理光明的一面和阴暗乃至荒诞的一面,只是程度不同罢了。即便在相对优越的政治制度下,影视作品在给人艺术享受或娱乐的同时,揭露和鞭挞制度的阴暗面而促进它的自我完善,这有什么不好呢?窃以为,奥巴马们当是以此心态看《纸牌屋》的吧。
而《纸牌屋/BBC版》的开场并不同于同名美剧的开场——为“结束它的痛苦”而拧死一条受伤的狗;BBC版《纸牌屋》开场台词简洁而发人深省:“任何辉煌的朝代,总有它终结之时”——是的,不会终结的只有人类历史的发展,更有那些任何人任何主观意志都无法左右的法则。这倒是《纸牌屋》给笔者的启示。
谁说中国拍不出《纸牌屋》?但何时能拍出且能通过“审查”而上映,这才是个问题。
2014年3月19日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值 +3 收起 理由
六月雪 + 3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4-3-20 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静心儿 发表于 2014-3-20 19:31
谢谢大哥的转载。

谢你光临!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值 +2 收起 理由
六月雪 + 2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茉莉香茶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4-3-20 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夏芝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4-3-20 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4-3-20 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这里长见识,谢谢大哥!
枫叶秋韵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4-3-20 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4-3-21 06:52 | 显示全部楼层
茉莉香茶 发表于 2014-3-20 21:11
谁说中国拍不出《纸牌屋》?
这是提出了一个深刻的问题!

谢先生光临点评!
 楼主| 发表于 2014-3-21 06:53 | 显示全部楼层
夏芝 发表于 2014-3-20 21:30
好转载,祝老师晚安!

问你安好。
 楼主| 发表于 2014-3-21 06:57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真 发表于 2014-3-20 21:47
在这里长见识,谢谢大哥!

《纸牌屋》两季,26集,趁雨不干活,一天看完。有点看头。听说第三季已发行。
 楼主| 发表于 2014-3-21 06:57 | 显示全部楼层
枫叶秋韵 发表于 2014-3-20 22:15
不懂学习

汉口妹看了就懂了。
        
下一页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手机版|公众号|小黑屋|可爱老人网

GMT+8, 2024-11-24 03:5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