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文字虫 于 2014-2-20 05:50 编辑
冀州的“村名相关”村庄 所谓“村名相关”,是说村庄的名称,相似、相近,主体部分相同,整体略有差别。如,大齐村与小齐村、 前郭村与后郭村、南齐家庄村与北齐家庄村、东王家庄村与西王家庄村、三里庄村与八里庄村,等等。 笔者统计发现,河北省冀州市“村名相关”的村庄有122个, 占全市382个(建制、行政村)村庄的32%,达近1/3。 一、“村名相关”村庄的组成。冀州市“村名相关”的村庄,一般是2--4个村相关,占大多数。但是,也有5个以上村庄的村名相关,最多的达10个村。如,村名主体部分为“刘家庄”的村,有7个,分别是西刘家庄村、中刘家庄村、大刘家庄村、北刘家庄村、南刘家庄村、会刘家庄村和刘家庄村。在南午村镇,有10个村名主体部分为“瓦窑”的村,分别是李瓦窑村、黄瓦窑村、马瓦窑村、刘瓦窑村、王瓦窑村、前瓦窑村、后瓦窑村、大瓦窑村、小瓦窑村、寺前瓦窑村。 二、“村名相关”村庄的成因。冀州市“村名相关”村庄的成因,大体有3种情况。 一是同一个村庄分开。1969年,开挖滏阳新河和滏东排河时,因为有6个村庄地处行洪道之中,分为12个村,搬迁到行洪道两岸定居。如,原照磨村分为前照磨村和北照磨村;原羡家庄村分为东羡家庄村和西羡家庄村,等等。 历史上,冀州镇大齐村和小齐村、小寨乡东南庄村和西南庄村、西王镇南贾村和北贾村、码头李镇前薛家寨村和后薛家寨村等等,原来都是一个村庄,因为种种原因而分开,各单独成为建制(行政)村庄。 同一个村庄分开的村庄,命名时,主体部分仍然保留原来村名,人口多、村大的,前加个“大”字、村小的,前加个“小”字;在东的,前加个“东”字、在西的,前加个“西”字;......。 二是同一个村名更名。原来,一个县域内有若干村是同一个村名,给邮递、找人等人们生活带来许多麻烦、造成许多失误、形成许多浪费,为解决这一问题,各年代的官府,都将同名村的村名进行了更改。1982年5月,冀县(今冀州市)人民政府就根据国务院、省关于地名命名、更名的规定,对于本县29个同名村进行了更名。如,将4个赵家庄村,除保留1个赵家庄村外,另3个分别更名为西赵家庄、前赵家庄、后赵家庄。 同名村更名,主体部分仍然保留原来村名,前面加上前后、南北、大小等限制词,就有了区别。 三是同一个类别趋同。“村名相关”村庄的命名时,因为各个村庄处境类同,所以,村名也趋同。一般情况是,村名主体部分相同,前面加上限制词。如,“城中村”的村名,有一铺村、二铺村、三铺村、四铺村和北关村、西关村。冀州域内冢较多,冢附近的村庄,村名带“冢”字,全市有7个村,有前冢村、后冢村、双冢村、东马冢村、西马冢村,等等。 而三里庄村、五里井村(自然村)、八里庄村、北八里庄村、十里铺村等,都是以与县城的距离而命名的。 三、“村名相关”村庄的关系。冀州市“村名相关”的村庄,虽然村名相似、相近,但是,村庄与村庄之间,有的关系密切,有的互不相关。 相距不等。冀州市“村名相关”的村庄,互相之间的距离,有的很近,有的很远。 冀州镇一铺村、二铺村、三铺村、四铺村,相互间房挨房、户连户。南午村镇的10个“瓦窑”村,有的相互间仅仅几十米。一般的,如,徐家庄乡的大豆村和西(小)豆村、 西王镇的东罗口村和西罗口村、北漳淮乡的南内漳村和北内漳村,等等,相距2--4里地。 而北漳淮乡南楡林村与徐家庄乡北楡林村、徐家庄乡东野庄头村与门家庄乡西野庄头村、官道李镇范家庄村与南午村镇南范家庄村,等等,相距都是30--60里地。 同宗同祖。冀州市“村名相关”的村庄,有许多是同宗同祖,人们春节时,不管相距远近,还要互相走动拜年。如,官道李镇西冯家庄村,是明朝末年今徐家庄乡冯家庄村的人搬迁去建立的村。这两个村虽然相距40多里地,但是同宗同祖。周村镇前大庙周村和后大庙周村等村,原来本就是一个村,分开时间也不长,现在相距不到100米,有的人虽然居在两个村,但却是“一爷之孙”,因此,村民往来密切。 互不相关。冀州市“村名相关”的村庄,有一些村与村互不相关:相距较远、不连宗族。如,周村镇的枣园村与西王镇的南枣园村、北枣园村;南午村镇的南午村与徐家庄乡的东午村、西午村;北张家庄、西张家庄、小张庄等6个“张家庄”之间,等等,都是没有任何关联,仅仅是“村名相关”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