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老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蓝宝宝宝

[随笔] 读书感悟(一)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 15: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蓝宝宝宝 于 2014-1-12 15:56 编辑
红霜叶 发表于 2014-1-12 15:49
爱读书是很好的习惯,这个爱好是不分年龄的。老年人常读书还可以延缓脑子的退化。但文学作品浩瀚如烟海,然 ...


谢谢红霜叶版主关注、支持、加分鼓励、加章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14-1-13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二)
大家们的作品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理念上确实有超乎寻常的见解与令人敬仰之处。

我家的小宝宝3岁学美术、学舞蹈,然而我这老宝宝60岁学吹打、学文字,似乎是好笑得让人喷饭,令人难以置信。

可是自从我与网络相识,并结下不解之缘之后,我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我沉浸于真知中。我仰望科学,我热爱知识,我渴望得到真才实学的灌输,我佩服具有高超才艺之人。我如痴如醉的陷入知识的追求之中,我对知识充满着真挚的爱戴。我被很多真善美的行为感动,我被世上的亲情、友情感动,我被大爱、大善感动。于是我用这支拙劣的笔写出一生中所经历过的事情以及感想、感悟。

最近一段时间我陆续阅读大家的作品,我突然之间心血来潮想把一些读书感想,点点滴滴写下来。如果拖三拉四迟迟不写,我这脑袋中的印象就会如走马观花走过场,很快就会忘得踪迹全无,变成浮光掠影,最现代化的子弹都没法射到了。

我的在线阅读是从有名作家钱钟书《围城》开始深入其中的,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忘却得够可以的,新陈代谢得够快的。

这是朋友向我介绍的,作家的大名如雷灌耳。我不看不知道,一看就如醉生梦死般的被吸引进去。大家的文笔果然名不虚传。我已经很多年没有这样专心阅读了,读书还是小时候学生时代的事情了,然而作家的作品令人陶醉其中,深深投入其中。

作家描写那时代的社会、知识分子,层层深入,淋漓尽致。展示出那时代的社会特征,以及人物的勾勒与刻画,简直就是巧夺天工,精心雕琢。在旅途的海轮上,各种人物各种姿态在作家的笔间飘飘悠悠,栩栩如生,入木三分。书中有一句描写人物面部表情的内容,我已经忘了原话,但是还是记忆犹新,印象特深。大概意思是双眉向上翘,双眼向下塌,那是犯相思病的长相,趣味横生,我大笑。作家的文笔生动得令人赞不绝口。

那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处在围城中的人,跑不出来,处在围城外的人又想冲进去,但冲不进去。这是那个时代社会中各阶层的真实思想与真实状态。

作者的序言“在这本书里,我想写现代中国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写这类人,我没忘记他们是人类,只是人类,具有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根性。角色当然是虚构的,但是有考据癖的人也当然不肯错过索隐的杨会、放弃附会的权利的。”非常简洁却生动得明了。



 楼主| 发表于 2014-1-14 10: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三)
继钱钟书的《围城》作品阅读之后,我兴致盎然的又接着阅读了贾平凹的散文与小说作品。

之前我是在散文在线网站阅读贾平凹的一些散文精品。因为我在散文在线有签约作品上架,因此起先也关注着这个网站的动向;之后我对这签约事宜也失去了信心,主要是刺激太小的缘故。与此同时我对大家作品阅读的兴趣却丝毫没有随之降低,我将阅读向纵深处拓展,继续阅读作家的长篇小说。

大家的长篇小说出自大手笔,出神入化,文笔生动,文字清新,爽快利落,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那散文美得让人咂舌,大开眼界;那长篇故事情节的描写与叙述令人专心致志,全方位的投入,以致时常废寝忘食,深入其中忘了时间。

在文字上的新意与活力以及生动的创意吸引着我如痴如醉的埋头苦读。我如书虫般的啃着美丽的方块字,如同吃着山珍海味般的精神舒畅;我沉浸在书海之中,又如海洋生物一样吸附丰富的营养,时而激动,时而捧腹,时而愤怒,时而昂扬。我被书中的情节所感动,所开怀,所震惊,所奋发。文字写到如此这般境界,写的人全神贯注用心在写,读的人聚精会神用心在读,带来大笑、大怒,那是一种情怀,一种投入,一种意境。

作家的几个中篇作品都带有丰富的地方色彩,《古炉》《秦腔》《怀念狼》《浮躁》都是这类题材的现实主义作品,作家刻画的那时代的农民形象是生动的,踏实的,真实的。令人有种亲切的感受,作家对农民的描写是恰如其分的令人真感动。

作家在《废都》作品的描写中更是神采飞扬,栩栩如生,对于妇人的刻画,生动得随时让人有捧腹的行为。虽然有艺术加工的分量在内,但是却是一部敢于暴露人性真实的一面,人性之爱这是人类社会规避不了的一个求真务实的课题。在那封闭的年代,假恶丑掩盖着人性的真善美,性与色是人类社会必然存在的事实,作家不去描写,谁去描写。作家的品质表现出难能可贵的稀罕。

在那个时代,与女人女性女色有关的文章与小说都被画上封资修的符号,哪怕是在改革开放初期,人们也尽量不去捅破那层窗户纸。歌功颂德的文字没有一点风险,写些不痛不痒的纯文学作品是文人的首选目标。何必去冒天下之大违,尝试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呢?其实作家的笔中精编出来的故事就该是时代的真实,生活的真实,对美的赞赏、讴歌,对丑的鄙视、痛斥,便是良心作家该做的事。

社会至始至终存在着人为的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关系,中国社会的等级制度毋容置疑,是不争的事实。农民历来是被压在冰山最低层次的阶层。在《废都》作品中,有主人公的夫人,也可以说是代表知识分子上层妇女的典型;还有一个农民典型的妇人,一个做保姆,年轻农民典型的女性。她们心中都有美好的理想与欲望,然而她们虽然都是好人,但是她们不是站在同一条人生起跑线上作着起跑姿势竞赛的人,所以他们之间的心态显然是不可能相同的。尽管她们对爱情充满着神圣的美好感,直到现在在我们这一代人中还是延续着那时代留下的后遗症,摧残着这一代人的身心。中国的等级制度是很难退出历史舞台的,现实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答案。

《废都》的主人公虽然对爱情,对美充满着憧憬。然而知识分子的思想在现实中被颠得粉碎,他的爱情只是一个不能实现的梦想,他所爱的人,受户口、经济地位、知识层次的限制、影响,美好的性欲与情感在这个制度内只能受到方方面面的限制、压制与阻拦。唯一的理由他们是属于两种不同的人,他们的学识、层次、地位不同,知识分子与农民,上层人与下等人哪能相配,这只能是逢场作戏的苟且,别无解释。那自由思想在那样的社会环境中将是太荒唐的美好勾当。

作者的手笔打破了以往知识分子必定与知识分子配对思想的专制手法,用全新的思想笔触刻画人们对真实生活、对美的追求与热爱,感悟生活的真谛在作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在那时代,这样敢于说真话的作品还真不多,那便是作家珍贵品质的闪光之处。
 楼主| 发表于 2014-1-15 09:50 | 显示全部楼层
(四)
读了贾平凹的散文与小说之后,我孜孜不倦,怀着崇敬、迫切的心情开始阅读上海知名大才女,40年代上海著名女作家张爱玲的散文与小说。

张爱玲出身名门,然而她的身世极为悲惨。小时候她曾经遭受后母的虐待,遭到亲身父亲的软禁,甚至于惨遭生命危险。在感情问题上,才女又是遭到了撕心裂肺的创伤、煎熬与折磨。曾经深爱着的男人却同时爱着另外几个女人,未能与她将爱情忠贞不二的演绎下去;到了美利坚后,她为了能够获得永久性的美国居住权而与一个具有美国籍的老男人结婚,牺牲自己一生的感情幸福。婚后她无休止的侍奉老公而影响到自己事业上的发展,直至最后一个人无声无息,孤单的死在公寓楼里,令人叹息,伤感。

作家的旷世作品其小说拥有女性的细腻与古典的美感,对人物心理的把握令人惊异,而作者独特的人生态度在当时亦是极为罕见。对美的描写尤为细腻与生动,文字的运用让人由衷地赞叹与镇服。那是一种空灵的美,绚烂的美,沉醉的美,凄美的境界,真实的境界,大家的境界。

作家写作,表达思想,灵感爆发,出于真实思想的闪光聚焦,出发点是那个时代的真实现象背景。如果是遮遮掩掩,凭空捏造出一些不符合客观事实,历史时代的作品,这种所为会受到民众鄙视的。

阅读张爱玲散文起先我也是在散文在线网站开始的,然后我有继续阅读大作家小说的欲望,于是我便在网上在线阅读。我阅读名家大作的欲望在人的七情六欲中占了绝对优势的比例,对于大家的作品养成了如饮食睡眠样雷打不动的习惯。那是一种对文字的真爱,文字的魅力吸引着我生动的活着,活力四射的跳着、蹦着。

作家的才华与勇气在那个时代就已经放出璀璨的光芒,在过了几十年后的今天,光环的炫丽还是不减当年,是那么的值得敬仰、借鉴与学习。张爱玲的《倾城之恋》《赤地之恋》《半生缘》《秧歌》《怨女》等等都是极为珍贵的作品,在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这些文学作品还是风采依旧,灿烂夺目。

对于大家的作品,我有种印象,那就是笔触细致、描写细腻,刻画人物从脸部表情五官长相、身材形状、特征,描写得太形象、太生动。譬如从人物服装的样式到装束勾勒得精彩到位,尤其在三四十代的上海女人穿的旗袍上花边描绘的笔力上独具特色,形象逼真,绚丽多彩,是那时代不可多得的才女大作家,不得不令人佩服与仰慕的。

作品中到处洋溢着那时代上海的风土人情,字里行间透着灵气,充满着十里洋场,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的都市印象。在这曾经的十里洋场上发生过的各阶层人的生活、事业、家庭、人的精神面貌,等等等等跃然纸间,具有生的活力,如诗如歌,如画如镜展示在人们眼前,那封建半封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时代特色如画在一张白纸上,向人们述说曾经的客观真实的苦难、美好与辉煌。

那是作家的才华,作家的体验,作家的灵感,众多的故事与经历反映出一个社会的状态、发展与真实,那是值得让人尊敬与崇尚的。因为这是出自作家内心深处对世事的观察与精到的分析所发出的声音。上海这个繁华的国际大都市,具有不可抹杀的辉煌繁华,同时也具有一个民族无奈的呻吟。

作家不是圣人,对爱与恨的描写有它的局限性,对一个社会的感观也是出自社会的现实,有高兴感动的流泪;有伤感凄美的流泪,等等等等,所有这一切在作家的笔下有着那一份珍贵的记载,是一件值得庆幸的大好事,便是留给中华子民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








 楼主| 发表于 2014-1-16 09:08 | 显示全部楼层
(五)
继张爱玲散文与小说在线阅读之后,我马不停蹄随之又在线阅读了著名作家丁玲的散文与小说作品。

丁玲的作品很多。散文大多不注重描花绣朵,而关注民众疾苦以及时代的风云变幻。属于写实主义的作品,充满着澎湃与生活激流的现实内涵。为民主自由打下了伏笔,在“五四”以来的新文学史上,她的散文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同时许多小说也崭露头角,著称于世。

丁玲出身在一个地主家庭,是一个进步左翼作家,在那个时代向往民主自由是难能可贵的。我不敢评论大家的思想,作家的作品却是实实在在摆在那儿,由人共赏。丁玲超脱了自己的出身,起码她把个体放在了社会的洪流之中,得以漂洗锤炼。尽管这样,丁玲的作品《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还是带有真实生活的反映。那是一部反映土改期间的作品,刻画了各阶层农民的思想状况以及土改工作组深入基层,直接参加土改运动的真实作品。由于时代的限制,有的观点与当下的思想有距离,但不管怎么样作品还是没有违背真实的严肃,作家以朴实的语言,生活的精髓深入写作,是作家当时的一部成名代表作。

有人评价丁玲的作品“读丁玲的散文,犹如登高山观日出,在海上观激浪,高远辽阔而又缕缕分明,波翻浪涌而又清新俊逸,使人心潮澎湃而又情思悠悠。”大家的大手笔,大胸怀,就是与众不同,海阔天空,茫茫天海,无边无际。

然而这样的作家也难逃厄运,55年被划为右派,58年遭受再批判,“文革”期间又入狱被监禁5年多。

在那篇前所未有的土改运动《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作品中,作家亲眼目睹了土改运动中的种种现象,暴露出方方面面的内容,亲身经历到中国土改运动真实的一面,尽管带着左翼作家的思想观察世事。其实地主阶级并不像传说中的那般狠毒,中国人喜欢搞人斗人的运动,这是令人深恶痛绝的。直到现在,变相的政治运动——中国特色还是弥漫在并不清新的空气之中。作家的文字是在为民主抒发感情,为社会的进步而从事写作的,所以今天我也想以“平等”两字,借此作一下感悟抒发。

在西方民主自由的国度中,很多中国特色简直就是天方夜谭荒诞的发生,是令人不可思议、愤怒的事情。民众有绝对当家做主的权力,民众的合法权益,其中最主要的一条是国民收入再分配权益,民众该享有平等的待遇,民众的各项权益该受到法律保护。民众有向国家领导人、权力机构、政府发表意见、观点、看法、诉求,或者指出缺点错误,至高无上的自由权力。不应该拿反对政府、甚至于反动词语的帽子来压制百姓正常维护合法权益的行为。国家领导人、政府机关有听取民众声音的义务与责任,答复民众提问或意见,接受批评,并答复如何改正错误的义务与责任。以任何方式打击报复,甚至于压制迫害民众的行为都要受到民主自由的法律制裁。民众有抗议、指责党政机关所作的错误行为的权力,有维护自己合法权益与最低人权的权力,有出版、集社、游行的自由,有言论的自由,有生活底线,包括保护衣食住行最低限度不受侵犯的权益。人与人之间应该是平等的,任何强加于民众头上,人为造成等级关系的制度是绝不能容忍的,必然遭到民众的唾弃与反对。

民众在未丧失劳动能力期间,享有平等人权,包括受教育、参加工作、竞赛、从事高智力事业等等方面都享有同等的人权;在丧失劳动能力后,他们之间更应该是平等的,不该受到由于年轻时身份的不同而直接影响到国民收入再分配,他们得到的应该是人类社会平等的福利待遇,包括衣食住行医保全方位的权益。这是民主国度奉行的以人为本,求真务实的国策。绝对没有之前中国特色出现的农民阶层、工人阶层两大阵营截然不同相差悬殊的利益分配;现在出现的打工阶层、公务员阶层利益分配,天上地下的让人惊叹;继续出现存在的在相同人群中还卑劣的人为划分不同等级的不齿行为,令人深恶痛绝。譬如在工人阶层中划分正式工,非正式工、以及农民工。在同样上山下乡知青中划分农婚不农婚的,被安排乡镇企业或大集体以上单位的不同等级。这被乡镇企业是政府行为,并不是知青的智商原因所造成。这样明目张胆,肆无忌惮吞噬这部分知青的合法权益——同等享有知青工龄计算的合法权益,是太露骨与蛮横无理了。

按照一个人的劳动能力按劳取酬没错,但到了丧失劳动能力的时候,人为将人分成三六九等不同等级,让同等的这批人活在郁闷中,活在愤怒中,活在半死人状态之中,活在丛林社会弱肉强食的状态之中,能代表这个社会制度还很有爱心吗?!博爱在现阶段的社会中显得太奢侈。


 楼主| 发表于 2014-1-16 09: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上传文章了,怎么还是在下面。
 楼主| 发表于 2014-1-17 13:57 | 显示全部楼层
(六)
我做事有种雷厉风行的作风,我读书同样逃不出我的做事风格。尽管我埋头读书,深入其中,但是还是有种速战速决,完成任务的坏习惯左右着我。巴金的精编散文与小说,我真看了不少,但是要让我记住其中的内容,却是难煞我也。有时我会张冠李戴的搞错名家作品中的内容,这也许是走马观花,快读速读,形式主义走过场的读书坏习惯。以我的个性,有时真是坐不住。好在巴金的大名如雷贯耳,大家的作品不愧为我等借鉴、学习的榜样,沉浸其中也是一种名副其实享受片刻的人间美欲。

只是我的坏习惯太多,便是克服不了坐不住,心痒痒的坏毛病,只能随时有阅读欲望时再陶醉一下,便是以达到补偿增加一种乐感而消停的目的。

巴金1904年11月出生,四川成都人,原名李尧棠,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同时也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巴金晚年提议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和文化大革命博物馆。《家》《春》《秋》是他的代表作品。

巴金是获选《感动中国》的人物。(感动中国2003颁奖词为 “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他在字里行间燃烧的激情,点亮多少人灵魂的灯塔;他在人生中真诚地行走,叩响多少人心灵的大门。他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忧患、良知,将在文学史册中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辉。”)

巴金出生于成都一个名门望族封建大家庭,一个旧时代的官宦人家。拿现在的话来说父亲的职位相当于现时大使馆的主要人物;母亲是个通情达理的知识型女性。仁爱的母亲,是他人生的第一个老师。他从母亲这里懂得了爱,懂得了宽容。巴金幼年另一位老师是轿夫老周。老周总跟他说:“要好好地做人,对人要真实,不管别人待你怎样,自己总不要走错脚步。”“人要忠心,火要空心。” 这些启蒙教育在巴金今后的人生路上奠定了重要的里程碑。

巴金的作品都是人生的精华,他的作品多而精,那是值得令人敬佩的。他的文字功底扎实,没有那种文人的俗气,读巴金的作品感到浑身的畅快与惬意。作品内容丰富多彩,字里行间渗透着人生美好的哲理,是为人处事的楷模准则,作家在怎样做人先行于写作一步。那种气贯长虹宽广的胸怀,那种谦虚谨慎善良的人品,那种锦绣前程乐观的人生,那种博大精深横溢的才学,都是文学史上令人惊叹的;那种大度,那种气质,那种凛然是文学家中罕见的,不愧为文学大师、文坛巨匠的称号。

作家精编散文使我几天几夜沉醉其中,那时代的世事现象、故事娓娓道来,时而凄然,时而愤怒,时而肃然起敬,时而震撼感动。读到感人的地方,我声泪俱下;读到开心的地方,我随之畅快大笑;读到有爱之处,我或感于沉浸幸福之中,或有不能自拔之伤感,或有悲痛凄美之感。我感知感情的爱,深深荡漾,真知真爱的情,轻轻抚摸,我受伤的心灵感到有被慰藉的温暖。

这是一段深刻评价作家精编散文作品的文字“透过这些不朽作品,读者可以充分享受这位文学大师精湛的语言功力,感受作者对友情、亲情、真诚、善良等人性因素的赞美,对伪善、专制等人性恶之因素的终生反抗,感受他深沉的温情和穿越岁月的思想魅力。”便是人们的共鸣所在。

有人评价他的作品:巴金把他的爱,他的思想,反映在他的作品中。反封建、反压迫,呼求平等、自由、幸福,是巴金作品主要内容。在巴金许多文论中,我们可以读到他火一样的文字:“我们的生活信条应该是:忠实地行为,热烈地爱人民,帮助那需要爱的。”“我的生活的目标,无一不是在帮助人,使每个人都得着春天,每颗心都得着光明,每个人的生活都得着幸福,每个人的发展都得着自由。”

作家是这么做了,作家的言行一致,那是一代明智的作家,以真善美为自己的坐标,奉行民主自由、平等、人格独立是作家的磊落思想。

说上两句作家的名言:1、人为什么需要文学?需要它来扫除我们心灵中的垃圾,需要它给我们带来希望,带来勇气,带来力量。2、我不配做一盏灯,那么就让我做一块木柴吧!

最后以社会评价来结束对巴金作品的感悟吧:他,曾是一位世纪老人。被称为中国的卢梭,中国现代文学巨匠. 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他生前凝聚毕生的激情与智慧,写下了《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萌芽》《寒夜》《随想录》《死去的阳光》《新生》《砂丁》……为我们留下了千万字的作品。
 楼主| 发表于 2014-1-17 13:59 | 显示全部楼层
咋不上去?
 楼主| 发表于 2014-1-18 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七)
史铁生(1951出生),是北京知青。他初中毕业后于1969年到陕北延安地区“插队”,三年后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北新桥街道工厂工作。后因病情加重回家疗养,1979年他开始发表作品。

他在初期发表的小说,如《午餐半小时》等,带有暴露“阴暗面”文学的特征。他发表于1983年的《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既是史铁生,也是当时小说创作的重要作品。它在多个层面上被阐释:或说它拓展了“知青文学”的视野,或称它在文学“寻根”上的意义。

我与史铁生有同样的出生年份,同样的知青身份,同样的下乡年份;所不同的是我有一个健全的身体,然而我却虚度年华几十载,想来便是太渺小,太不懂世事,太不会把握人生,而使自己落荒到年事已高,却还60岁学吹打,孜孜不倦的与文字做起亲密伙伴。我居然梦里还荡漾着春的芳心,做着那无休止的黄金美梦。

在那下乡的岁月,我压根没有思想与创意,我如一个昏昏沉沉还未睡醒的糊涂蛋,自己不知道该干什么;在知青被安排乡镇企业时,我曾经也有过要求进取,怀揣着那颗炙热的心,曾经以不懈的努力在当地取得财政中专自学考试前五名的优异成绩。然而我却没能走上我该走的阳光之路,让大好的岁月白白流逝,我没有很好思考我的人生,让黑暗掩埋了我原本应该辉煌的前程。

了解史铁生的文章与生平,是在我与网络结下不解之缘后的事情。

史铁生身残心不残,他给人们译释了人生很多具有很高价值的哲理问题。在他的作品中层层推进,用生动通俗的语言,来解答说明人的爱、恨、美、丑、生、想、死、活、梦等等的思想、观点。他的那些散文优秀到我捧在手上以后,有种欲罢不能的感觉。作家的文字清新独特,朗朗上口,推心置腹,融入其中,是不得不钦佩敬仰的;作家此人就是一个典型的善人,就是一个典型的好人,便是我由衷的感受。

作家全新的观念,全新的理念,以及对待身体残疾的全新意识尤为深刻,这清新的认识是令人感动,赞叹不已的。作家对待形形色色意识形态领域的认识更是身体健全正常之人难以达到的境界,不得不令人敬佩与仰慕的。虽然他的身体健康程度处在令人极度担忧状况之下,然而他竟如此身残志坚,简直是世间的奇迹,太感人的奇迹,人生奋斗的奇迹。那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到达一定的精神境界,那真善美的心境到达仙界的范畴。

作家在文章中毫不客气的剖析自己的思想,那胸怀,那肚量,那豪情令人服服帖帖,甘拜下风,感人得热泪盈眶。修行、佛、神、基督、上帝等等在他的文字里作了宗教精髓的阐述。读他的作品会对人生有一种新的认识与大彻大悟的释怀。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这原是宗教的本真;弘扬真善美是人类社会永恒不变的真谛;对生命的沉思;对人生的注释;对生活的乐观;对生的赞美;对死的凛然;对写作的感悟;对现象的阐述,等等等等都是作家灵魂的闪光。

作家在并不多的时间里,创作了大量散文与小说作品,著有短篇小说《午餐半小时》《我们的角落》《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命若琴弦》《第一人称》《别人》《老屋小记》;中篇小说《关于詹牧师的报告文学》《插队的故事》《礼拜日》《原罪·宿命》《一个谜语的几种简单的猜法》《小说三篇》《中篇1或短篇4》等;散文《好运设计》《我与地坛》《墙下短记》《足球内外》;长篇小说《务虚笔记》《我的丁一之旅》、《奶奶的星星》分别获1982年、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老屋小记》获首届鲁迅文学奖。等等等等,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名符其实的当代文学家。

作家光辉的思想,清澈明晰的思路,心灵深处灿烂的精华,便是人间再好不过精彩的闪烁光环。

作家美丽的灵魂,表现在魅力无限的文字之中;作家光辉的思想透露在潇潇洒洒的字里行间;作家的作品,作家的心境,作家的悟性跃然纸上,便是描绘出人间璀璨锦绣的篇章。


 楼主| 发表于 2014-1-18 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奇怪了,咋不上去?
        
下一页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手机版|公众号|小黑屋|可爱老人网

GMT+8, 2025-1-20 13:2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