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人的传统节日—腊八
农历的十二月,称为“腊月”。十二月初八,俗称“腊八”。这天,扬州人有吃“腊八粥”的习俗。 腊月初八日,相传是佛祖释迦牟尼(即民间所说的“如来佛”)得道之日。据曼陀罗室主人所著《释迦牟尼传》记述:释迦牟尼得成正觉,正是我国周景王十七年(前528)十二月初八日,后来,许多人家每到腊八这一天,便用枣子、栗子、芋艿、蔬菜等蔬果,和着水、米煮成粥糜,施舍给和尚吃,谓之“斋僧”,也是恭祝佛寿无疆之意。不料相习成风,传久了便失去真意。而后每到腊月初八这一天,人们也用枣、栗、白果、芋艿等十多样蔬果和着米烧粥,名为“腊八粥”,但并不斋僧,只是自己受用。
“腊八粥”的来历还有一说:传说从前浙江天台山庙里有一个烧饭的和尚叫阿弥,很爱惜粮食,别人撒下的米粒、豆、谷,他都要一一捡起收集起来。到了有一年的腊月初八日,阿弥将平时所捡起来的米粒、谷、豆和着菜,煮了一锅粥供庙里的和尚当早餐。众和尚吃了这粥,觉得味道既美、颜色又好看,便把这件事传扬开了。后来,庙周围的老百姓每逢腊月初八这一天,便学着阿弥的做法,用米、豆和着蔬菜,煮成了“腊八粥”。 现在,扬州民间煮“腊八粥”,一般采用花生米、黄豆、红豆、饭豇豆、山芋、芋艿、胡萝卜、红枣、豆腐、慈姑、青菜等,掺和糯米加水煮成;考究的还加栗子、莲子、菱米、白果、银耳、桂圆肉、杏仁、薏仁米等配料,色彩鲜艳,香甜可口。真是:红绿黄白烩一盘,五彩缤纷实可餐;清香扑鼻调食欲,鲜甜可口吝丢碗。
文章来源:扬州起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