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刚入网,请多关照!
请阅读下文,谢谢!
必须抓紧疾病的量化研究
医学科学发展突飞猛进,日新月异,诊断治疗水平空前提高;但纵观国内外医学界,对于疾病的诊断(即疾病的定性)非常重视,而对疾病的定量研究却很不够。 大千世界,万物均有质和量,疾病当然不例外。当前由于缺少疾病的定量标准,在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过程中,盲目的应用各种预防、医疗措施,已经或正在造成患者正常机体的二次损伤,有些损伤非常严重、甚至致命。如何在诊治疾病的过程中维护机体组织、细胞的正常内环境和生理功能,尽量减少预防、医疗措施引起的二次损伤,势在必行。 作者从2004年起对高血压病进行了计量研究,用自己发明的高血压秤,对高血压病患者进行了量化,并用于指导治疗,明显提高了效价水平,大大减少了副作用。例如:对一高血压病人量化后,每天清晨口服心痛定10毫克,中午地巴唑10毫克,晚上卡托普利6·25毫克(秋末、冬季、春初口服12·5毫克),成功地将其血压控制在120/80mmHg。而在此之前,该患曾用心痛定10毫克,日三次,口服,因头晕加重、心前区烧灼感而不能耐受停用之;此后曾用卡托普利25毫克,日三次,口服,因咳嗽加剧而不能耐受。目前该患者正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2·5毫克,日一次,(秋末、冬季、春初每日口服5毫克);血压维持在120-110/75-85mmHg。 实践证明,传统的每日三次,一次一片口服或每日一次,一次一片口服等的用药方法并不适用于每位病人;按公斤体重,体表面积计算的药量,也并不完全符合病人的实际病情。在没有对疾病进行量化的情况下,目前对各种疾病的治疗用药方法,如用某种药物,某一定量,日一次,日二次或日三次等进行治疗,只有很少一部分病人其病情与该用药方法相符,即疗效高,用药恰当,副作用最小。而大部分病人则不是药量过大,副作用大,引起医源性疾病等,就是药量偏小疗效差,导致耐药等。近似千篇一律的用药方法客观上与变化万千的病情是不相符的,必须加以改进。在对疾病定性基础上,再进行疾病的定量,并用于指导治疗,必定会翻开医学史上新的篇章。 据相关报道:1.目前我国各级医院抗生素应用很不规范,存在乱用现象;除了其他原因外,各种感染性疾病缺少定量标准,使得医生无所适从,导致随意性增加有很大关系。2.目前,孕妇剖腹产率很高,已严重违背了自然分娩的生态规律;应制定严格的剖腹产手术量化指标,并严格执行,决不允许为了所谓效益而进行违规的剖腹产手术。3.对于某些医院存在的小病大治,随意扩大化验检查项目和次数等现象,除了与医德、医技水平等有关外,亦和相关的疾病缺少量化指标有很大关系。 从上述现象中,明显可见,在疾病的诊治过程中,疾病的量化是多麽重要;而只注重疾病的定性和定位,而忽视了定量,其临床后果是多麽可怕! 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规律。对疾病的质和量,两手抓,两手都要过硬;尤其要抓紧对于疾病的量化研究。如此,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疾病的防治效价水平,一定会大大提高,医源性疾病一定会大大降低。人类的健康水平,生活质量,人均寿命一定会大大提高。 为此,我再次呼吁,疾病的量化研究迫在眉睫! 作者:唱秉权
原工作单位: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内三科主任 副主任医师 特约研究员 20130703终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