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明月如霜 于 2018-1-2 16:05 编辑
谁不夸咱家乡好 “绿油油的那个山来吆清淩淩的那个水,走遍了塞北江南吆最数咱的家乡美”,每当哼起这首甜润温馨的《故园小调》,一种飘飘然的陶醉感便会从内心深处油然升起。于是汹涌澎湃的万顷松涛,蜂缠蝶恋的梨花香雪,碧瓦红墙的僧刹佛殿,苔痕满覆的摩崖题刻便会如色彩斑斓的风光片一样映入眼帘,潜来梦里。 我的故乡北镇,位于闾山脚下。闾山乃东北第一名山,不独自然风光秀美,文化积淀亦深沉厚重,更有众多的大德高贤风流才俊曾为故园添得无边春色。 送走冰雪冬寒迎来艳阳春暖,我与故旧老友一行六人相偕到医巫闾山揽胜寻诗。六人中只有我一个家居北镇,其余几位或来自渔村,或来自都市。对闾山的秀美瑰丽,对闾山的雄峻峭拔,对闾山的古韵悠然,对闾山的物产丰饶,他们当然并不陌生,在数十年的书传鱼雁及隔空网聊中,我曾无数次地向他们描述过自己可爱的家乡。万年松,桃花洞,望海寺,具瞻亭,还有元朝贤相耶律楚材,明代良将李成梁等等等等,他们怕是早就烂熟于心了吧?所以,多年阔别,一朝聚首,北镇理所当然地成了我们拥抱大自然,寻觅浪漫诗情的首选之地。 那天,我们是早上六点钟坐头班公交从北镇古城出发的。车窗外,十几里如画好景叫人目不暇接。远处青山逶迤,近旁村舍疏落。蓝天里燕雀起舞,柳荫处莺鹂欢歌。田垄舒展,铧底沃土泛新浪;湖泊澄澈,水中锦鳞弄涟漪。好一派万类阳春竟焕发的蓬勃景象。我们边走边看,一路兴致盎然。 到了闾山,他们几位简直像到了世外仙界,美好的景致竟令他们像小孩子一样手舞足蹈,欢呼雀跃。王强老弟未及花甲,在六人团里尚属少壮,更兼体格硬朗,所以最是踊跃,一到山里就急不可待地在陡崖上攀爬起来。可惜到底不是山里人,身手颇显笨拙,那举止无措、进退维谷的窘态,几次教我忍俊不禁。邵辉幺妹六十挂零,虽瘦小枯干,却颇具才华,她走一处吟一处,真可以说是情满春山,诗思如潮。白云关上有一株奇松,紧靠巨石生长,由于年久,松干竟将巨石吃进一块。幺妹立于松荫之下突发灵感,轻声吟道:“不信金玉良缘,却念木石前盟。一醉沉酣千秋去,缠绵至今未醒。何惧风刀霜剑,哪管电闪雷鸣。云悠悠兮山青青,永世相偎相拥”。亏她怎么想来,竟把眼前的老松及怪石与曹氏笔下的宝黛恋情揉合一处,而且揉合得如此天衣无缝。当时快嘴快舌的晓枫嫂子戏谑地说:“闾山果真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幺妹才一沾闾山灵气,便如易安再世。”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望海寺乃壁立千仞的岩崖,登临极顶,可远眺渤海帆影。我们几个虽都年届垂暮、鬓染寒霜,却都有摘星揽月的不老雄心,一路扯葛藤,拽荆榛,顽强举步,尽管累得心如奔马,汗若涌泉,到底将那座雄峻峭拔踏于脚下,领略了天低云矮小大千的境界。站在尘寰之外,放眼浩渺苍茫,焉能不有冯虚御风,羽化登仙之感! 大石棚乃天然幽谷,空阔宽敞。内有乾隆御笔题名的圣水盆,总满盛盈盈玉液。檐头泉流滴沥,若垂珠帘。明末有玄真道长隐居此处,曾经空谷逐鹿,留得一段佳话。道长所卧石床,于今尚存。缱绻谷内,遐思遄飞,连最不擅吟咏的我,居然也得缪斯垂顾,随口诌出几句:“感慨造化神奇,镂得青山半壁。犹留空阔千秋梦,谁温曾经枕席?盆盛琼浆玉液,帘垂斑斓珠玑。伶俐锦鹿杳然去,但余桃红柳绿。”虽然粗拙毛糙,难登大雅,却也收获了几许恭维。 耶律楚材,一代贤相。精于治国安邦,勋劳卓著。幼时曾栖身闾山,埋头苦读。星移斗转,千秋已去,读书堂尚保存完好,飞檐翘脊,朱柱彩椽,犹显隽秀典雅。此刻,游人已稀,一树松荫遮窗,几抹闲云入户,颇显安谧幽静。倚槛伫立,苍茫邈远里,一幅尘封画卷竟渐渐清晰起来:烛光摇曳,萤火飘忽,一个有志少年正手捧诗书,朗朗有声,我们几个都不由自主地凝神屏息,仿佛正有抑扬顿挫的回响从沧桑岁月的深处传来。 俗话说好景难舍,流光易逝。倏忽之间,已是红日西坠,鸟雀归巢。尽管百般流连,我们也只好依依作别。 “高标北镇,秀耸辽西”,临出山门时候,我又缱绻回首,一抹落霞里,但见陡崖处的这联题刻分外醒人眼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