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老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搜索
查看: 5133|回复: 28

[钱币] 古币如何兑换,怎么鉴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24 15: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凡是稍有收集古币经验的人,都会感到有一个很大的困扰,这就是当前市场上的假古币太多了,要准确无误地作好鉴别工作很难。不要说初学者,即使是一些老内行,也有时会看走了眼,买回一两件膺品。
  其实,制造假古币,骗取巨额钱财的事,并非今日才有。早在清朝中后期,已经不少。同治、光绪年间,陕西的苏兆年、苏亿年弟兄二人制造的假古钱,都是一些声名很高的珍稀之品,行话叫做“大名誉品”。其技艺之精湛,连许多著名的收藏家都上了当。
  近些年来,全国掀起一股小小的古币热,国内外古币市场都很活跃。于是假造古币牟利的不法之徒,也纷纷乘势而入。
  据笔者所知:陕西西安近郊的几个区县,山东、河南的部分县市,都有一些村镇作坊,铸造了数量不小的假古币,雇人在集市上出售。
  1990年2月,笔者偕兄去西安郊区灞桥探亲。行至公路边上厕所时,发现垃圾堆上几块白色圆形耐火材料制品。拣起来一看,原来是“圣宋通宝”“当十”和特大型《大观通宝》的铸钱模具。钱模上的字迹清晰,钱的穿口与周廓深峻,显然是用真钱压制而成的。垃圾堆上出现钱模,说明它已使用了很久,因为周边破损,底部有裂纹,才被废弃了的。如果,当时花上几天时间,耗费一些精力,这个假钱窝子是一定能够寻找出来的。
  当前,市场上出现的假钱都有哪些呢?根据有关资料和笔者的实际观察,主要有以下各品种:
  战国货币:“齐国六字刀”、“賹化”《三字刀》、《四字刀》、《五字刀》。
  布币《东周》、《西周》、秦《三孔布》、《重四两第一》、《重四两第五》、《重四两第九》、《两甾》、《第四》、《第十》和特大型厚重《半两》。《垣》字币,《共》字币。
  王莽钱《一刀平五千》、《契刀五百》、少量《六泉十布》、《国宝金匮直万》、北周大型合背《永通万国》、南唐《永通泉货》、北宋《大观通宝》大型钱。《圣宋通宝》《当拾》、《元丰通宝》、隶书小平,《圣宋通宝》小平。
  南宋《临安府行用》、《准叁百文省》、《端平重宝》。
  金代的《大定通宝》大型当十钱,《泰和重宝》篆、楷书“当十”大型钱。
  元代的《至正》权钞,“至正通宝”“当十”大钱、“至正通宝”八思巴文钱等。《中统元宝》小平。
  清代《顺治通宝》、《康熙通宝》背龙凤开炉大钱。《咸丰重宝》“当五百”、“当千”宝泉、宝源,宝陕大钱等。
  可以看出:以上这些种类的钱币,都是钱谱中较为珍稀价值昂贵的钱币。伪造者牟取暴利的用心也是可想而知的。但是,实际上,这些假钱在集市上售出的价格,都远比真品低得多。“契刀五百”,在钱谱上标钱700至80O元,一枚制作粗劣的假币,集市上实价不过二三十元。当然漫天要价,欺哄外行的事也是有的。西安古币集市上曾出现了一枚“临安府行用”《当叁百文省》制作还是比较精的,开始贩子一直要600元,(钱谱标价1万元)后来降为30元出手。
  古币贩子手中的假币,价格所以卖的较低,首先是因为成本很低,赚到几十元已经可以了。其次,是利用集币者侥幸拣便宜,想低价买珍品的心理。最后欺骗得手,集币者买到假钱,也是有苦无处诉了。笔者在这里说的只卖几十元的劣质假古币,是比较好识别的:一般加工都比较粗糙,铜质明亮陋劣,有的甚至未进行“作旧”处理,或“作旧”很差。有一定集币经验的人,是不易上当的,被骗的常是初学者。
  问题在于那些制作很精,“作旧”处理到家的,很容易乱真的古币。这种钱作工较细,所以索要的价格相当高,与原价相等或稍低一点,万一上当,损失惨重。很多行家被骗,一般是属于这一类。
  究竟怎样辨别古钱币的真假呢?
  首先,要搞清楚假钱是怎样制作的,了解了这一过程,也就不难找出其纰漏了。
  假造古币,一般分为两步制作过程:第一制作钱坯,第二步是“作旧”处理,也就是上假锈。
  造钱坯的主要手段有翻铸,改刻,挖补和拼接等。
  一、所谓翻铸,就是用真钱作模子,化铜翻砂铸新钱,市面上出现的大量假造珍贵钱币,都是用这种办法制作的。
  还有一些所谓“臆造钱”就是历史上实际没有这种钱,而是钱商为了赚钱,扬言这种钱是“出谱”的稀见品(古钱谱上没有记载的称“出谱”)。欺骗收集者上当。这种钱就是在制作钱模时,雕刻上一些与常品不同的字。然后翻铸。如笔者曾在一位泉友处见到一枚“九字刀”形制与一般的“六字刀”没有区别,就是多了三个字。其锈色和文字气息都与六字刀很接近,铸工很精,极以乱真。如果不是钱币学者反复鉴定,确认为“臆造钱”,真会使不少人上当。
  而笔者手中还有一枚“端平元宝”(见图)就属于这种“臆造钱”。折十环读的端平元宝钢钱,各谱均无。根据马定祥批注,丁福保《历代古钱图说》中眉批:“见端平元宝环读折十大铁钱,罕。”说明只有这种形式的铁钱,而无铜钱,如有铜钱必是铁母。但这枚钱,文字呆滞,锈色可疑,钱体歪斜,决非母钱。
  用真钱翻铸的假钱,一般工艺精湛者不易看出,但若仔细辨别,仍可看出文字笔划较粗,竖、横、撇、捺细部模糊。铜质亦有区别,有的翻砂时,把原真钱上的锈斑印上了砂型,翻铸的伪钱原坯上就有原锈斑状的铜块。由图中的两枚賹六化,加以比较,其文字上的差别,是明显的。
  集市上见到的大部分翻铸假钱,都是易于辨认的。有一些却极难判定,如一枚“国宝金匮直万”文字、锈色都不易看出问题:一枚元代珍品《中统元宝》篆书小平要价2000元,作工也很精细。二枚钱细部均有疑点,这些就要靠进一步的检测手段和数位学者共同商断,不要轻易成交
  二、改刻法,就是把一般常见的古钱,改刻一两个字,使其变为珍稀贵重的钱币。如一般的五铢钱,把五字的两竖取掉,改为“三铢”。把“大观通宝”小平改为臆造的稀见钱“大同通宝”。把“三字刀”中间的字刻掉,改加上字,成为一把珍贵的“六字刀”,改刻后,又用作旧法处理,往往不好辨认,需特别慎重。
  一些记号钱币也有这种情况,如在普通“建炎通宝”背部穿上,刻一“川”字,也有利用流铜改刻为星月纹。把一般开元钱改为会昌开元的“稀见”品,等等。
  三、挖补法:把普通钱币的钱面文字挖掉一两个,然后用油漆、胶水或焊锡补贴上其它钱的文字,以抬高其价格。这种伪造钱币,常常使一些内行迷惑,因为文字形制都比较古老,铜质也基本相当,一时不易辨认。在丁福保编著的《历代古钱图说》第49页中,一种背带日月记号的半两钱,就是改刻的。而“两两”、“半半”则是用挖补之法伪造的假钱。当年,丁福保、戴葆庭这些钱币行家都受了骗,选入钱谱。说明这种伪造手段何等高明,另外也有用此法假造“五五”、“铢铢”等钱币的,收集者应当多加留神。
  “历代古钱图说”中的“两两”与“半半”钱系伪造钱,是马定祥先生在其批注本中指出的。图谱上的拓片,难以判定伪造的方法。初步推断属“挖补”,是因为如果用两个半两钱分割而重新焊结,其痕迹则较明显,丁、戴两位泉界老前辈未必会出此失误。由于未见到原来的钱币,难以下此结论。
  拼合的方法一般常用锡焊或银焊,有的把原钱截取一部分,焊上另一钱的一部分,使钱文改变。有的是把两个同样的钱背磨薄,然后焊结在一起便成了一枚稀有的“合背”钱。
  假钱原坯完成后,下一步便是“作旧”。“作旧”主要是上色和涂假锈。
  古钱币的锈色,一般有“生坑锈”、“水银古”和“传世古”几种类型。“生坑”有红、绿、蓝、黄等氧化锈色,有薄有厚,有的较均匀,有的凸凹不平。伪造假钱者,对造假锈很下功夫,冒充“生坑”的比较多。其方法是把钱坯加热后,放进不同浓度的酸类与盐类浸泡,一、两天后就会变得色彩“斑斓”。或者是用胶水、松香调和颜料,或者用油漆涂抹,然后再用细砂纸打磨,就变成不同色泽的“生坑”。
  “传世古”是指未曾入土或出土时间较长,经人手反复摩婆过的古铜钱。光泽明亮,颜色油黑或纯青、纯绿。假钱一般是用油烟薰黑,或者涂上黑色的油漆涂料之类的包装,然后打蜡上光。
  也有一些作伪者,把假钱经过酸洗后,再埋在土中,过一段时间生锈后拿出,冒充“生坑”。
  “水银古”,颜色黑而发亮,很像黑底上涂了一层水银,反光的感觉较强。这种锈色一般作假较难。
  知道了古钱作假的方法和过程,也就能寻找出鉴别真假的办法。
  辨便主要辨形和听声。
  辨形方法之一的是辨别文字。文字首先是看“气息”,“气息”就是风格和韵味。各个不同时期的钱币文字有不同的书写风格和韵味。如先秦以前的文字叫“金文”,又叫“大篆”,就是布币、“刀币”上的那种文字。秦统一六国后用“小篆”,两种篆文不同,前者更古朴拙厚,笔画回合曲折度大。如果在刀、布上出现了“小篆”的字体,就值得怀疑。另外,王莽的“货布”用“悬针篆”,北周三品用“玉筋篆”,唐代钱文用隶书,北宋钱为“篆”“隶”“行”“楷”都有的“对子钱”。这些看得多,熟悉了,能对其钱文风格有所了解,见了“臆造”的生癖假钱,就能识别。比如有一枚“元佑元宝”,经查,北宋元佑年未铸过“元宝”,(因为钱文中惯例不应允许两个“元”字重复),又细看文字气息,“元”字呆滞,其它三字也与北宋钱风有异,就可断定为假钱。
  辨文字,还要看钱面上的文字组成,是否协调统一,改刻和拼接的钱,文字常常南辕北辙。文字气韵不协调,像书法一样,不是同一人书写,书体就不同。
  看钱文,还要看字迹是否清晰。翻铸钱,要用真钱作模子,而所用的真钱,又不是雕母,一般都有所磨损。翻出来的假钱,虽然铜质很新,而字迹都显得模糊。所以,凡是,遇到字迹模糊的珍稀钱,就要注意。这枚“永通泉宝”钱,不仅是一枚臆造钱(假冒南唐时的古钱,当时的稀有钱币中有“永通泉货”,与这枚钱的大小形制相类似),文字风格不统一,三个字隶书,一字篆书,而且字迹也很模糊,比如,“通”基本上属子篆书,但“之”的笔划,根本看不清楚。有的集币者可能要问:“真钱磨损时间长了,也会变模糊,假钱字迹也模糊。二者怎样区别呢?”
  其实,这也不难区分,主要参照钱体钢质的磨损情况。真钱字迹模糊,肯定整个钱体同时受到很大的磨损,二者应当是同步的。
  如果钱体铜质较新,形较完整。而字迹模糊,就可以肯定是新翻的假钱了。
  辨形的第二种方法,是分辨铜锈。生坑铜锈种类很多。色泽分为黄、红、蓝、绿、黑等。有的是通体绿锈,有的部分锈蚀,有的是点锈。
  一般来说,年代近一点的,锈结的程度要松一点,浅一点。传世的钱币,很多没有铅色,但色泽深沉古朴。有的虽磨的很亮,而铜质与一般新钢的区别,一眼就能看出。
  入土几百年的古钱,因地下潮气的长期侵蚀,锈蚀程度很深,常常渗入钱体内部,而不是停留在表面。这 种锈,古钱收藏家们称之为“入骨锈”,不但用手抠不掉,就是用金属工具也难以剔除。
  布币,刀币及汉唐以前的生坑出土钱,大部分都是这种“入骨锈”。如果我们遇到这种钱,拿到手中,用指 甲或火柴棒,轻轻一抠,就会掉下来,露出铜色,那就很可能是假钱。
  很多假钱,由于用酸类和盐类浸泡过,而其锈色是“粉绿”色,锈层薄而鲜艳刺目,这些都是很容易辨认 的。
  有的假钱,用胶水,油膝和涂料作假锈色,而质感粗糙,既不细腻,也不均匀,是一种小颗粒或糊状的堆积物。行家们称之为“疙瘩锈”,用指甲使劲抠,也就露出原钢的底色。这也是一种辨假的有效经验。
  识别假钱,还要看铜的质量。不同时代的古币,铸造时用的铜不一样。春秋、战国到汉魏,主要是青铜。明清钱主要是黄铜。唐宋以后各代也有用白铜的。新疆清代的钱币用红铜。
  铜色的白、黄、红、青,主要是铜合金成分不同。铸钱很少用纯铜,都掺有锡、锌、铅等金属。掺杂的有色金属不同,铜钱的颜色也就有了区别。
  各朝代铸钱都有严格的比例配方。所以,观察铜色,也是区别古钱真伪的一个方面。例如,现今集市上出卖的很多刀币、布币,锈色之下,能看到黄铜本色。而秦以前铸币都是青铜,所以,可以肯定是假货。
  正因为如此,有些手段高明的假钱制造者,在铸造先秦的稀有刀布时,所用的铜是熔化了一般的三株、小半两钱。这样就变成了青铜刀布,使人难以辨识。
  辨别真假古钱的另一种手段,就是除了用眼睛观看钱文、锈色,还要听声音。
  古钱币年代越久,掷在水泥地上的声音越暗哑。一般刀、布、先秦半两,都是哑音。而明清钱,距今时间较短,特别是清钱,只有一、二百年,钱币扔掷碰撞后,发出的声音,则为亮音。
  如果齐“六字刀”、秦“三孔布”扔在地上,发出的声音很亮。就值得怀疑。
  总之,识别真假钱币,是一项综合性的技术。有一些书法上的修养,冶金铸造和化学方面的知识,再能熟知各朝代铸钱的历史背景,就会更加方便,省去许多麻烦。
  事实证明:有一些文化程度不很高的人,通过长期实践,反复摸索,积累经验,终于掌握规律,最后成为行家。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再造辉煌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3-1-24 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再造辉煌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3-1-24 16:4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3-1-24 16:50 | 显示全部楼层
再造辉煌 发表于 2013-1-24 16:38
通过长期实践,反复摸索,积累经验,终于掌握规律,最后成为行家。

你巳成集邮专家!
 楼主| 发表于 2013-1-24 16:51 | 显示全部楼层
再造辉煌 发表于 2013-1-24 16:40
恭贺姐姐成功

姐我一事无成!
再造辉煌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3-1-24 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再造辉煌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3-1-24 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再造辉煌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3-1-24 17:1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13-1-24 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再造辉煌 发表于 2013-1-24 17:15
今生祝姐幸福!祝福版主成就有佳

祝福弟事业有成!幸福永远;
 楼主| 发表于 2013-1-24 17:23 | 显示全部楼层
再造辉煌 发表于 2013-1-24 17:13
人生永无止境的三脚猫

快成机器猫!
        
下一页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手机版|公众号|小黑屋|可爱老人网

GMT+8, 2024-11-24 06:0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