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远道来客 于 2013-1-17 13:37 编辑
上次我们讲了上海江宁路桥的由来及其变化,我们从这座桥的由来,可以知道,江宁路桥是因造币厂而造,所以最早也叫造币厂桥(洋钿桥)。造币厂当年之所以选择苏州河的第三湾,其目的可能一是为了工厂的安全,工厂开在像个半岛中一样地方,两面是河。二是沿河就可以建码头,便于造币厂原料、成品从水路进出,降低运输成本。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桥总是要翻造的,道路总是要拓宽的。因此,顶着这座桥的造币厂恰恰又成了江宁路桥以后的翻造,修建大型桥梁,拓宽道路的一个重大障碍。尤其是建国以后,造币厂的这栋办公楼被确定为上海市的保护建筑,这个矛盾就越加突出。1968年,拆除江宁路老木桥,改建钢筋混凝土桥时,真是难为了当年的设计人员,要在满足桥要造的大、路要筑得宽和造币厂这栋大楼必须要保护,这三个互相矛盾的条件中去寻找答案,当年的设计人员是实地拉着皮尺量尺寸啊。最后桥梁下坡道路的设计不得不在造币厂门口沿着苏州河打弯;其二要造币厂让出码头筑路,让江宁路桥下桥的道路与光复西路、光新路打通;三是光复西路的最大宽度就是从造币厂办公楼墙脚边到苏州河河岸边了。因此就出现了道路贴着这栋保护建筑的墙脚过的奇怪状况,一直保留至今。2011年再次拆除江宁路桥重建,还是维持着桥、路、楼三者的原有状态。
再说造币厂,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1928年10月正式改称“中央造币厂”。1932年第一次淞沪抗战之后,造币厂开始试铸“三鸟船洋”银洋,银样的正面为孙中山头像,但银洋背面图案却让人联想起淞沪抗战时日本轰炸上海的飞机和日本海军的“旭日东升”旗,于是就下令停铸。当时“三鸟船洋”也只铸了少量样币,没进入流通,存世量也很少。不久,又有修改以后新的“船洋”开铸,发行进入市场流通。造币厂能够铸造银币并进入市场流通,这在中国造币史上也标志着中国造币业进入了现代机器造币的新阶段。 以后,造币厂铸造银元只做了二三年,南京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宣布白银和银元退出流通,包括中央造币厂在内的全国造币厂停止铸造银元。统一发行“法币”,就是法定货币,一法币相当于原来的一个银元, 1949年5月2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金融处接管中央造币厂。 1955年,开始生产第二套人民币壹分、贰分、伍分硬币。1979年,新中国第一套纪念金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在上币公司诞生。其后1983版、2001版熊猫金银币、“双龙”银币、“孔雀开屏”银币分别荣获世界“最佳金币奖”、“最佳银币奖”。 1980年,开始生产第三套人民币壹角、贰角、伍角和壹圆硬币。 1991年,第四套人民币壹圆硬币正式投产。1993年,第四套人民币壹角硬币投产。 2000年,第五套人民币壹圆、壹角硬币正式投产。 上海造币厂主要生产人民币的分币和角币,现在市场上流通使用的“1元”硬币,也主要是由该厂生产。同时,造币厂也是生产各种纪念币、纪念章的生产,建国以来,国家发行的各种纪念币、纪念章,有很大一部分都是由上海造币厂生产,也深受广大收藏者的爱好和关注。 现在,上海造币厂已改制为“上海造币股份公司”,也是已国内惟一、世界最大、技术最先进的制币基本材料的生产基地,是上海市的高新技术企业。上海造币公司现在正在精心打造一个“中国新特色,世界高水平”的造币企业,要成为“共和国名片”。 原来造币厂的老厂房,老办公楼都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和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被保护了起来。江宁路桥的二次重建,造币厂边上,上海老城区潘家湾改造为中远两湾城,都没能动摇造币厂的大楼,而造币厂的邻居,上海有名的大隆机器厂却在潘家湾的改造中全部动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