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耄耋庠生 于 2013-1-7 08:56 编辑
漫笔“插花村”(1)
与耿庆周合写 所谓“插花村”,是指在1个自然村内,置2个建制村(行政村),设有2个村民委员会和2个村中共党支部,分别由两个不同的地、市、县管辖。“插花村”内,居住在同一个自然村的村民,宅、田交叉为邻。 人们对这样的村,赋予众多称呼:有“双辖村”、“两辖村”、“分辖村”、“双管村”、“两县共管村”(也简称“共管村”),等等。意为两县分辖、分管。但被俗称为“插花村”的叫法,却逐渐被人们认可和接受,且成其代名词。 河北省衡水市(原衡水地区)的冀州市(原冀县)与邢台市(原邢台地区)的新河县边界处就有6个这样的村庄。它们分别是:南小寨村、东高庄村、西高庄村、北黄家庄村、董家庄村和东千家庄村。不同地区的“两县(市)”边界处存在如此众多的“插花村”,在河北省版图上是绝无仅有的,地图上在标识这些村庄时,都是使用“ ◐ ”(半个白、半个黑的圆圈)符号。 这些村,虽说不如“鸡鸣三省”(在四川、云南、贵州三省交界处,有个村庄叫“鸡鸣三省”,鸡一叫,三省都能听到)那个村在全国出名,那样令人称奇。但把这些村称之为“鸡鸣两区”(两个地区)、“鸡鸣两市”(两个地级市)、“鸡鸣两县”、“鸡鸣两乡镇”之地,确是不争的事实。因为这确是这些村的实际情况。 我们两名笔者原籍均距离这些村庄较近,有的亲戚是这些村的,我们也都曾在这些村工作过。因此,对于这些村的情况有所了解。结合有关史料漫笔如下。
村庄基本情况 这6个村庄在《河北省地图》的标识中,都是被冀州市与新河县的边界线“穿圈”而过,“ ◐ ”(半个白、半个黑的圆圈),圆圈一半黑,一半白;一半在冀州市,另一半在新河县。这些村庄均位于冀州市域西南部和新河县域东部的边界地带。从冀县(今冀州市)1983年版《地名资料汇编》和清光绪版《新河县志》看,这些村庄在冀州市和新河县大都是同一个村名,仅有黄家庄村在中华民国初期,为区别于冀县境内的同名村,更名为北黄家庄村,新河仍用原名。现在,隶冀州市所辖的,分属3个乡镇。其中,属北漳淮乡1个村、属周村镇3个村、属徐家庄乡2个村。隶新河县所辖的6个村,1996年合乡并镇前,均属辛章乡,合乡并镇后,又全部属仁让里乡。 对于这些“插花村”村民的区分,当地人称此为“州排、县排”、“州户、县户”、“州民、县民”。“州排”,是指冀州辖方,称“州家排”,简称“州排”;“县排”,是指新河县辖方,称“新河县排”,简称“县排”。“排”意指冀州、新河县的队伍。“州户、县户”,是指冀州、新河县的农户。“州民、县民”,是指冀州、新河县的黎民。这些称谓,不但历史久远,沿用至今,而且使用频率很高。 这6个村,除分辖、分管、分治这一共同特点外,另外还有不为人们熟知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它们都属各自县的“革命老区”。 抗战初期,中共冀县早期党组织——冀县南部工作委员会(简称“南部工委”)及“新河县抗日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简称“战委会”)二区战委会,都曾在这一带开展抗日活动。这类村庄均是两县的抗日根据地之一。在抗日战争时期,这些村都是设1名村长,但有2个村中共党支部。 这6个村中,有3个村双方户数、人口规模相当;另3个村则双方规模相比悬殊,存在严重的倚大倚小现象。 “远在天边近在眼前”。“插花村”村里不同户籍的村民居住在同一个自然村,有的是同一条街,同一个胡同,彼此左右为邻、前后为邻,或是对门邻居。记得有两个熟人聊天,一人对另一个人说,自己的闺女定了个婆家。对方问是哪里呀?答,不是本乡、本县、本地区。对方说很远的呀。答,俺家的后邻居。 南小寨村。相传,该村建于明朝以前。因村周边筑有矮小的寨墙,故取村名为小寨村。1982年规范地名时,为与处于北边的冀县另一小寨村区分,改为南小寨村。 该村位于冀州市区西南18.1公里,新河县城东南偏北15.9公里处。是这6个村庄最南边的一个。 该村前街,几乎全部是冀州的户;后街几乎全部是新河的户。前、后街之间,间距很小,中间有双方少数村民交叉居住。在这个村,区分双方村民,以“前街、后街”称谓使用率最高。因为更直截了当、更准确、更具特性。 隶冀州一方,属北漳淮乡,位于乡政府所在地西北4公里处。从106国道冀州段周村南1公里处,在通往308省道途中,肖家庄至南陈家庄之间的路段上,有很短的两条向北的硬面路通向该村。这里东可直上“106” 国道,西可直达“308” 省道。且该村前街所有大小街道及较宽胡同全部实现了路面硬化,交通比较便利。为此,每逢农历“二七”的集市,便有各路客商云集,小集贸市场很红火。冀州辖方,村民206户,645人,耕地2634亩。设3个村民小组(即原生产小队)。村民中,以“师”、“郭”两姓居多。其他有耿 、于、焦、任、尹、张、李等姓氏。 “后街”二字,是新河县一方的“代名词”。这一方有村民209户,768人,耕地2977亩。设5个村民小组。新河户籍村民中,以“赵”、“杨”两姓居多,也有部分“郭”姓。其他有刘、张、马、羊等姓氏,却没有一户“师”姓人家。 东高庄村。相传,该村建于唐朝,原名冯家壕。由于村址较高,历经多次水患从未波及,遂更名为“高庄”。元朝期间,部分村民向西偏南半里处迁建新村,称“小高庄”,原村改称“大高庄”。1946年,根据方位,大高庄更名为“东高庄”,小高庄更名为“西高庄”。东高庄,位于冀州市区西南15.7公里,新河县城东偏南15.9公里处。 隶冀州市一方,合乡并镇前,属枣园乡,后属周村镇,位于周村镇政府所在地西北7公里。冀州市籍村民95户,341人,耕地1370亩。置2个村民小组。以“王”、“姚”两姓居多,其他有董、刘、杨、李、张、史等姓氏。 隶新河县一方,村民115户,409人,耕地1740亩。也置2个村民小组。以冀州方为主所修的通往西高庄村的硬面公路,穿该村属新河县辖区的小西街而过。新河县一方村民,以“贾”姓居多,其他还有刘、郭、宋等姓氏。 西高庄村。与东高庄村原为一个村,由东高庄西迁而来。距冀州市区西南15.73公里,新河县城东南15.87公里。 该村属冀州所辖部分较小,只设生产大队(村),不设生产小队(村民小组),仅具1个生产小队的规模(人们习惯上把这种只设大队不设小队、仅有一级核算单位、大小队合一的农村机构模式称为“一层楼”)。合乡并镇前属枣园乡,后属周村镇,位于周村镇政府所在地西北偏南7.3公里。村民36户,140人,耕地373亩。从规模上说,冀州方仅占该自然村的23%。冀州籍村民以“闫”姓居多,其他有亢、黄、袁、崔、史等姓。“史”姓仅一家。 新河县所辖部分在这个村占比例较大,有4个村民小组,112户,457人,耕地1495亩。占该自然村规模(户数、人口、耕地)的77%。村民中“史”姓为大户,还有刘、崔、毕、翟、赵等姓氏。 北黄家庄村。据传,该村建于明朝以前,始有黄姓在此立村,按姓氏命名黄家庄。冀州方为区别南边的另一黄家庄(属北漳淮乡),在规范地名时,因其居北,故将其称“北黄家庄”。 该村位于冀州市区西南15.4公里、新河县城17.4公里处。 冀州辖方,合乡并镇前属枣园乡,后属周村镇,在周村镇政府所在地西北10公里处。1939年7月,中共冀县南部工委在该村建立。作为南部工委书记的秦香斋(原名秦力真,冀县北漳淮乡北内漳村人,抗战期间曾任中共冀县县委书记。建国后,一直在外交部工作,曾任驻挪威、新西兰等国特命全权大使)便在这里领导5个区委开展抗日工作。冀县早期中共地下党员王敏(化名,原名耿茂庆,又名耿瑞丰,北漳淮乡北冯管村人),曾长期住在该村“抗日堡垒户”李水河(又名李二河)家,秘密发展党员,组织和发动这一带群众进行抗日活动。被这一带老百姓誉为第四区抗日“四大台柱子”之一的革命烈士李信堂也是该村人。 该村还是这一带有名的“文化村”,历来注重文化教育,尊师重教早已蔚然成风。为此,这村出的教师多,能写会画的人多。上世纪50年代,该村出的教师几乎能组成一个“教学班”。 另外,该村还有个特殊姓氏,即复姓——“澹(tan)台”,是全市(县)唯一。由于复姓少见,加之“澹”字笔划较多,口语上称呼起来不方便,且一些表格中姓名一栏习惯上都按三个字的位置设计,于是人们在不经意中便把“澹”字省去,只用一个“台”字代之。久而久之,逐渐成为习惯,也被本姓人所默许。但在一些证件或法定文件中必写全姓“澹台”。 该村冀州辖区占大部,冀州有6个村民小组,341户,1186人,耕地3755亩,分别占全村的80%。村民以李姓、“澹台”居多,其他还有韩、田、董、苏、郭、尹、于、宋、郑、王、袁、肖等姓氏。 隶新河县所辖部分,有2个村民小组,村民85户,339人,耕地1065亩,相对冀州方小得多。新河籍村民姓氏中,以马、张二姓居多,其他有王、苏等。 董家庄村。相传,该村建于明朝之前。始有董氏在此建村,以姓氏定村名“董家庄”。现在只有“董家坟”地块之称,而没有董氏后人在这里存续。 该村位于冀州市区西南13.7公里,新河县城东偏南16.7公里处。 该村隶冀州方,属徐家庄乡,位于乡政府所在地正南偏西4公里处。该村与上述西高庄村冀州所辖部分有共同特点,只有大队,不设小队,也属农村“一层楼”式管理模式。冀州籍村民58户,210人,耕地731亩。全部为刘姓。 新河县籍村民263户,1014人,耕地3064亩。设有5个村民小组,占该村大部。新河县一方村民姓氏,有安、邢、赵、姬、韩、张、刘。 东千家庄村。据传,该村建于明朝以前,其原址在现村址西北2华里许。元末,因洪水淹没原村庄,一部分村民迁东南高地现址建村,另有一部分村民则向西迁(即新河县西千家庄村),因相对西迁的那部分村民位置靠东,遂取名“东迁家庄”,后沿革为东千家庄。该村是这类村庄最北边的一个。 东千家庄位于冀州市区西南15.2公里,新河县城东偏南14公里处。 该村冀州方,属徐家庄乡,位于乡政府所在地西南5公里处。村民210户,820人,耕地2670亩。设6个村民小组。村民以“王”姓居多,其他有周、郑、梁、朱、姬、米、杨、樊、孙、苏、韩、赵、李等姓氏。 隶新河县一方,村民194户,786人,耕地2481亩。设4个村民小组。村民中“马”姓众多,其他有少数王、李等姓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