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当年“打农药” 我生在农村,长在乡下,中学毕业后、参加工作前在农村劳动;农业“大包干”后的一段时间内,家属在农村承包有土地,我经常回去干农活,因此,对于农活很熟悉、了解。对于其中的 “打农药”是很难忘记的。 “打农药”,就是搞植物保护,除害虫。建国前,农民种地靠天,是不打农药的,建国后,才开始。20世纪80年代以前,“打农药”都是人工,没有机械化。 “打农药”,是一项有危险、又脏、又累的农活。 说其危险,是农药中毒事件经常发生。当年,全县每年都有几十起农药中毒事件发生。打农药时,稍有不慎,将农药喷撒在身体上、眼睛里,或者吸入口、鼻中,就会农药中毒,身上起红疙瘩、浑身发痒、恶心、呕吐,等等,严重者危及生命。因为农药中毒而死亡的,几乎年年发生。 说其脏,是“打农药”前要兑农药,兑农药往往弄得双手是水和农药。“打农药”时,在半人高的庄稼地里干活,干不了多长时间,下半身的衣服、鞋、袜,就全被搞湿了,上半身的衣服被汗水湿透,一沾土就是泥。每次“打农药”穿过的衣服、鞋、袜,不但全是泥,而且,残留很大的农药味。 说其累,当年,“打农药”,使用的是手动喷雾(粉)器。装上农药后,有20多斤重。“打农药”时,把农药桶挂在肩上、脖子上。“打农药”时,肩负20多斤重,手持喷雾小铁杆,一步步行走在田间,还要将农药喷到位,将庄稼棵棵喷到,不能漏喷。大夏天,浑身被弄湿,双肩和脖子被勒得发红,甚至出血,被药水、汗水一浸,又麻又痒又疼。收工回家时,累得连路都不愿走。 再就是,农药桶的盖,若密封不严,打气打不足,压力不够,药物很难喷出。盖和喷头出药的前端,俗称“烟袋锅”,总是频繁地出毛病,让人很头疼。农药桶的毛病修不好,就影响“打农药”进度,让人十分焦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