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蚕 看到同学家养蚕,觉得很有趣,就向他们要了一张蚕子纸(蚕蛾出茧后,把它们放到废报纸上,经过交配,雌蚕蛾就把卵产到纸上)。要等春天桑树长出叶才能让蚕子孵化,否则蚕蚁孵出后没有吃的会饿死。 春天把蚕子纸拿出来,喷上一点水,放在热坑上。在合适的温度下蚕卵受点潮气可加速孵化。刚出壳的蚕幼虫又小又黑,象蚂蚁一样,因此叫作蚕蚁。如果蚕蚁孵出后没有桑叶喂,可喂它们冲泡过茶水剩下的的废茶叶。 在秦皇岛时我们到南山海港医院的几棵大桑树上摘桑叶。带回家把桑叶铺在养蚕用的纸盒里,再把蚕蚁请上去。由于蚕蚁太小,不能用手拿,要用一支羽毛把它们掸到桑叶上。蚕蚁蜕皮后就变成了小蚕,颜色越来越浅,经过几次蜕皮才长成白花花的蚕宝宝。蚕宝宝很能吃,骑在桑叶边上仰着头“刷刷刷”桑叶上很快一个弧形的大缺口,“刷刷刷”一张桑叶只剩下了叶脉或变成了一根光秃秃的叶柄。看着蚕一天天长大,一天天变化,心中说不出的喜悦。为了长大的蚕宝宝不至于住得太挤,还要给它们分家,多准备几个住处。 蚕宝宝白色的身躯泛着青色,那是它们肚里的桑叶的颜色透出的。逐渐蚕的身体变黄,变透明,也不愿吃东西了,说明它们该吐丝做茧了。一般要给蚕准备稻草把子让它们“上山”做茧。我们养的蚕较少,自己也不会缫丝,所以不让蚕做茧。而是在一只盆口上蒙上一张粗草纸,把要吐丝的蚕放上去。蚕找不到支撑,没法做成茧筒,只好把丝吐在草纸表面上。好多蚕在盆口吐的丝在草纸上织成一层厚厚的丝垫子。将来可以用来絮在棉袄里。由于蚕做不成茧总是暴露在外面,它们身体的变化就可观察得一清二楚。随着吐丝蚕的身体一点点缩小;吐光了丝蚕已经缩成很小,然后就变成了蛹。蛹不吃也不动,但你用手一触,它就扭动身躯表明它们是有生命的。蛹又经过变化,从蛹皮中爬出了蚕蛾。雄、雌蚕蛾自动配对静静地交尾。雄蚕蛾比雌蚕蛾个子略小,交尾时两只蚕蛾头朝着相反的方向。交尾后雄蚕蛾就等死了;而雌蚕蛾还要产卵完成传宗接代的使命,再了却一生。 我们也让蚕做几个茧,蚕茧有白色的,有黄色的。蚕茧可以用来做玩具:一种是在黄色的茧的一端剪一个小洞,把蛹倒出来,用纸剪和绘一个虎头,贴在洞上,另一端粘个虎尾。身上用毛笔画几道黑纹,一只可爱的小老虎就做成了;另一种叫“海里蹦”,是把茧拦腰剪断,里面放进一个泥球,再用纸带把两半茧粘上。玩时用硬纸板做一个溜槽,把“海里蹦”放在上面,用手把纸板槽两端反复上下倾斜。“海里蹦”由于重力总要往下端滚,泥球又在茧壳里面滚,结果“海里蹦”就沿斜槽翻着跟斗往下端跑。很有趣,小朋友很喜爱这种玩具。 一年冬天把蚕子纸放到炕席下面收藏,第二年开春没找到,结果从这年开始就再没法养蚕了。夏天收拾炕面卫生时找到了蚕子纸,发现卵壳全是空的,上面布满了死蚕蚁。太可惜,太悲惨。 搬到大连后我们又养了一次蚕。桑叶要到南山公园附近的日本似小院里偷摘。桑树是私人的,又要踩着人家的院墙,人家很反感。我们也听不起人家骂,也就只好不再养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