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远道来客 于 2012-9-28 12:13 编辑
上海北郊有个金罗店
上海的北郊宝山区有个镇,叫罗店。它西临嘉定,北达浏河,西抵大场,东至吴淞,东北不远就是长江,水陆交通发达,是进入上海的北方大门。历史上因罗店四乡农村的妇女勤于纺织,到清代康熙年间,罗店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颇具特色的棉花、棉布交易集散地,吸引了大批外来的徽州商客,生意兴隆,棉花、棉布的交易量超过上海嘉定的南翔镇,因此历来就有金罗店、银南翔之称。清雍正三年,宝山建县后,罗店人口日增,市面繁荣。据光绪《罗店镇志》记载:镇里市面非常热闹,每天都有运货的车船来往,街巷纵横,象棋盘脉络那样密布。罗店镇的“三湾、九街、十八弄”云集了七百多家大小商铺。
经济发达也促进了一系列的市井文化活动。比如正月十五元宵节灯会,庙前设立塔灯,檐前高插竹竿,竿头悬灯,意谓“照田财”。元宵那日全镇花炮齐鸣、龙灯盘绕,锣鼓之声,通宵不绝,又有男扮女妆,游行街市,谓之“马灯”。五月初五,竟渡龙舟,旗仗鲜明,光彩夺目。罗店龙舟在嘉定、宝山一带是首屈一指的。龙舟还有铁柱安插船头,将十三、四岁的少年扮成戏曲人物,扎缚其上,谓之“出彩”。这一切都反映了罗店商业经济的繁荣以及市井生活的特有生机。 自明代以来,镇上名流住宅甚多,引人注目的建筑有:春阳堂(明处士黄通理读书处)、玉兰堂(明职方郎中应景亮致仕后与弟景南共同读书之处)、筒堂(明代马元调旧宅)、江楼(清初范光启筑、乾隆五十四年其曾孙朝佐重建)等等,共有近十处之多。 罗店人文荟萃,进士及第者有:明代范纯(天顺元年进士)、顾其国(天启二年进士)、申芝芳(崇祯四年进士)、施风仪(崇祯十年进士)、清代黄与坚(顺治十六年进士)、殷元袷(顺治十八年进士)、施灏(乾隆三十七年进士)。此外,举人,明代有二十人;贡生,明代有六人;举人,清代有二十七人;贡生,清代有二十二人。清道光二十一年建罗阳书院,为全县最早书院之一。民国32年(1943年)创办的私立罗溪中学,曾因有著名专家学者任教而闻名。1956年转为公立。1965年改名为罗店中学。 罗店庙宇古迹也很多,有梵皇宫、东隍庙、水龙庙、施都庙、观音阁、东岳庙、杨王庙等20座,香火旺盛。镇内的古桥有大通桥(通称大石桥)、丰德桥(俗称张家桥)和来龙桥都是石拱桥,都有三、五百年的历史。还有古树木腊梅,树龄达140年,重瓣双蕊,颇为名贵。还有广玉兰,银杏树,根围都在2米、2.5米以上。 我所以在这里比较详细地介绍罗店的这些风貌景色,原因是罗店的这些风貌景色现在全都没了,全都毁在1937年“8. 13”日本鬼子的炮火和铁蹄之下。(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