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白专的典型?(人物追记) 毕业分配到水电部北京设计院,来到自动化组,原来是科研单位。和我一同分配到这儿的,有十六个人,又从全国调来十名老同志;可见任务重,时间紧。这里真是有一搏的,很兴奋。 要熟悉每一个人得花些时间。有一个个子不高,面目清秀的老同志很快引起我的注意,他叫王KC,大家都说他是只专不红的典型。 文革没开始时,王KC每天就是捧着书本学习,可以说达到手不释卷的境界:上班在学;早晨天亮了,别人起床去晨练,他躺在被窝里学;晚上躺下,只要没熄灯他就在学。甚至蹲在便池上方便,也捧着书学。政治学习,他一言不发,别人读报,他低头看书,国家大事漠不关心。 因为是科研单位,各种学术刊物,各国文字的资料都订阅齐全。但由于不是每人外语都是强项,外文杂志很少有人问津;可王KC每一期都要过目,倒好像资料全是给他一人订的。领导很欣赏他,总在会上表扬他刻苦。说他一个中专毕业生,只学过俄语,却敢捧着辞典翻译英文、日文资料,是大家学习的榜样。 我和王KC接触是他主动送我一个纸条,上面是他翻译的英文资料,内容是与我负责的课题有关的论文(节选)。 文革开始了,大家还不知运动的性质,平平稳稳,只是政治学习内容多了。王KC仍旧是老样子——学习时自己看书。这下同志们有了斗争目标,矛头直指只是一般群众的王KC——走白专道路的典型。进而批评领导重用这样只专不红的“白专尖子”。 王KC这才“改邪归正”不敢再明目仗胆地学业务了,但去厕所还是偷偷看业务书。看有人来,才装模作样地拿出毛主席语录来学,这下又被说成对学毛主席著作庸俗化,这时王KC才有所收敛。 王KC虽然是老同志,但家属在上海,他和我们单身一样,住集体宿舍。红卫兵全国大串联时,我们把宿舍让给了红卫兵。大家都搬到办公室住,王KC和我们年轻人打成了一片。我们也了解王KC的家庭情况。 王KC小时得了重病要死,是他岳父(当时只是主治医生)把他治活的,还把女儿许配给他作了媳妇。他岳父家很有钱,他就成了上门女婿,所以王KC对妻子惟命是从。 从王KC嘴中才知,有钱人家勾心斗角,互不信任。财产存在银行保险库里,要想取出得全体到齐,因为:一人拿钥匙,一人管密码,一人掌握证件,一人把握支出的印章……很繁锁,但牢靠——谁也别想一个人能取出私吞。 现在是搞现代化,要科学治国,提倡科技领先。王KC这样的知识分子又应该吃香了!只可惜年近80的他,没赶上这个时代,也算浪费了一辈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