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草原一丁 于 2012-9-2 09:10 编辑
农历七月十五称之谓中元节,也有称之谓鬼节。不管如何称呼之,那是一种叫法。但从祭祀活动形式看,表达生者对故人的一种缅怀心理——思念,释放着生者对过世亡灵的一种特殊思念的方式。 人故有一死,这是无法回避的事实。后人怀念过世的亲人是情礼之中的事情,不管何种方式,都是出于心灵上的一种怀念,表达着生者对逝者的思念与祭祀缅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故人祭祀活动中有清明节,七月十五,中元节,这是两个较突出的重要节日。在这两个典型的祭祀活动日中,中元节仅次于清明节。鬼节,是一种特殊名称,即死人节,它是中国千年祭祀文化积淀的合成元素。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以阴阳划分活人与故人的界限。阳间既是人间的世界;而阴间,则是划分给故人的世界。鬼节,就是祭祀故人的一种特殊文化。它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分支成分,有着悠久的文化底蕴,从远古延伸到今天。至于其发源于何年何月,可以说不详。悠久的传统文化从根基上看,无非是对故人的丰功伟绩的一种缅怀,一种怀念祭奠而已。我们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一个承前启后的过程,每个过程都有深厚的渊源可追溯的。清明节、中元节的建立就是建立在大众认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标明我们中华民族是尊老爱幼,秉承先人的基业,弘扬前辈的光荣传统,不忘故人的丰功伟绩,传承祖先的基业,向前拼搏奋斗,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过程。 生者与故人是一种事业传承的关系,我们继承祖先的事业,接过祖先理想的蓝图规划,向着更高的境界迈进,完成祖辈的夙愿,弘扬祖辈的光荣传统。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今天的一切源于祖先的奋斗基石上。生者以不同方式祭奠故人是完全符合人生哲理的行为。缅怀祖先的奉献精神,借以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早日完成祖辈的理想事业。各种缅怀祭祀活动举措不为过,运用到好处,也是一种精神动力,能提高事业积极性,促进事业的早日完成。任何事物都是辩证关系的结合,关键是如何地掌握运用。 人生一辈子,不管英雄,还是平民百姓,最终是要回归大自然,入土为安这是人生的圆满结局。生者妥善安置故人回归自然,以平淡节俭为好,不必耗费过多的资金,其实也完全没有这个必要。关键是人活着时候,要多加以关照,特别是对待老年人,尤为重要。老人健在时,时时予以精神、物质上的关照,让老人感受到人间的温暖情感所在,感受到儿女亲情的存在,在衣食无忧的状态下快乐生活下去。这样总比老人过世后尽情地哭泣,嚎啕大叫,虚情假意地装腔作势强百倍。老人健在,给予精神关照往往比物质关照要强的多。老人上年纪后,牙口不好,对食品没有什么苛求,柔软可口即可;精神上则是需要呵护,追求着亲情,人情,世间的友爱的和谐。《常回家看看》这首歌充分说明了老人内心世界的需要。能做到这一点,就是对老人的最为贴切的关照,也是最大的孝心体现。人,有生就有死,这亘古不变自然法则,谁也无法回避,也无法摆脱。所以,生老病死是人生中常见的事情。摆正心态,正确面对即可。没有必要回避,也没有必要忌讳生死之谈。 人活着就要珍惜每一天,过好每一天。真正到了那一刻,谁也没有办法,坦然面对死亡即可。生死有命,那是自然规律所在。所以,人在生死这个问题上,要正确面对,只有这样才能生活的更好。 中元节,是去世人的节日。我们祭奠故去的人,缅怀祖先的功德,这对我们提高生活认识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于此同时,可认真地反省一下人生,反省人生的意义,这对现实生活有好处,通过反省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生,懂得生存的意义,以便更好生活下去。 时值中元节之际,衷心祝愿所有天堂之上的亲人,生活的幸福快乐!生者为您们祈祷祝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