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明月如霜 于 2012-8-27 09:40 编辑
侠义僧人 明朝末年。晚秋时节。某日午后。 昏黄的太阳光下,两匹马并辔而行。“踏——踏”,蹄声迟滞而无力。马背上的两个人都显萎靡,心事满腹的样子。出了广宁城,缓步往西,谁都无话。走到闾山跟前,同时停住。“梁子,”年长的一个首先开口, “此地天高皇帝远,咱们就在这左近寻个栖身之处吧。”“大哥,”另一个答道“自古名山僧占多。你我干脆到这山中,找座古庙,出家当和尚去。青灯黄卷,闲静无扰,胜似在官衙受窝囊气。”被唤作大哥的点了点头,“为了图个长远,我俩还是暂且分开。万一有个风吹草动,彼此也能有个照应。”于是,都抱了抱拳,“请多珍重。”“后会有期。”一个折而往南,一个继续向西。 这被唤作大哥的一个名叫王栋,与那个梁子是一奶同胞。之前哥俩同在京城供职,都任宫廷御前侍卫。年初,二人奉旨到辽西缉捕大盗谢虎。经一番查访,案情基本摸清,嫌犯去向也已锁定,但却实在不忍下手拿人。 原来这谢虎为盗,事出有因。他有个妹子,年方十八,模样俊秀。谢虎在县城一大户人家做工,家里只留妹子伺候花甲老娘。邻村有个混混儿垂涎谢家女子,某晚潜入院内,欲行不轨。谢母闻得窗外动静,才一开口,“乓”的一块砖头飞来,正中后脑,老太太倒地身亡。那个恶徒闯进屋里,谢家女孩儿操起菜刀与之拼命,到底护住了自己的贞洁。 谢虎闻讯赶回家里,见老母尸身横卧,一下子竟哭昏过去。以后递状子,打官司,奈何那恶徒的老爹在县衙当官,极有权势,告了二年,依然没个结果。有时把凶手抓进去了,没过几天便以种种理由又释放出来。官府不给作主,百姓自己当家。这一晚月黑风高,谢虎攥一把杀猪尖刀,翻墙跳进那恶徒院内。一顿胡扎乱攮,竟灭了仇人满门。然后一把冲天火,将那幢豪宅大院来了个纸船明烛照天烧。以后闾山一带多了一伙强人,头领即是谢虎。这伙人全是贫家子弟,打出旗号名曰“穷党”,专与豪富权势作对,搅得整个辽西境内诸官衙与众豪绅惶惶总无宁日。 朝廷几次三番派人抓捕,均不奏效。为此,已有七八个捕快被革职查办,下在牢里。这次皇上亲自过问此案,限令王家兄弟两月之内务必拿获凶犯,若有迟延违误,严惩不贷!王栋王梁侍卫出身,武艺高超,区区谢虎,完全不在话下。有几次,几乎就要抓住,但一想到案犯为报杀母之仇才铤而走险,其实是个孝子,心中竟生敬意。故有意无意便与之擦身而过了。两月期限已到,差事不能完成,因为无法回去复旨,所以三十六计走为上。好在偌大闾山,藏个把人实在容易。 且说大哥王栋骑马南行,经过几个村屯,翻过几道梁冈,日落时候,来到一处山坳中。茂密松荫里,一座寺院映入眼帘。王栋下马,牵着缰绳走到门前,从那块已经残损了的牌匾上隐约还可辨出“芦花古庙”几个字。知道这里是大芦花了。王栋伸手在漆彩斑驳的大门上敲了几下,没有声响。再敲,依旧无声。王栋绕着围墙转了一圈,院子很大。墙垣多处倾倒,猪鸡猫狗,随便出入。王栋从豁口进去,但觉满目悲凉。院里荆榛纵横,瓦砾堆积;几座殿宇,门窗户扇都已凋零破败。正殿原本崇高阔大,奈何前檐后壁俱都缺漏坍塌。殿门半敞,王栋迈进去看了看:几座佛像蒙着厚厚灰土;香炉,香碗都已破碎;抬头瞧瞧,蜘蛛网将屋顶罩得严严实实。啪啦啦,几只蝙蝠受了惊动,从过梁上飞了起来,钻到黑乎乎的墙角里去。 显然这是一座废弃了的寺院。 当晚他在大殿一隅蜷卧着囫囵一觉。天亮,牵马走出院子,他已打定主意,就在此处栖身,要作一番努力,振兴古刹,以图长远。打这往后,闾山一带经常可以看到一个骑马化缘的僧人。这僧人马背上驮个大口袋,化来金钱银两便装进去,那个口袋天天渐鼓。日子长了,人们就都了解,这个马背僧人有两大特点:一是武艺高强,辗转腾挪闪,棍鞭斧钩叉,般般在行,样样精通,都猜这人应该有些来头。后来有了传言,说他原是少林武僧,因犯了戒条,被逐出山门。也有说他原在五台山修行,因习武伤了人命,怕官府追究,所以流落四方。这和尚对人极好,化来银两,并不吝啬,遇有危难,总能慷慨解囊。问他身世,却不认真回答,你说他是少林寺的,他点头唔唔应承,你说他是五台山的,他也并不否认。但有一点却是真的,就是那身武艺实在了得。有人亲眼看见他穿房越脊,如履平地;看见他一掌将檩子粗的翠柏齐刷刷削折。二是行侠仗义。有两件事,人所共知:第一件,发生在隔年初春。有个赖痞横行乡里,在市井街头豪取强夺。据说此人的亲娘舅在省府干事,连县官老爷也不惹他。这天那恶棍又到街上滋事,欺侮一个老妇,抢了她的卖菜钱,还打了妇人两个耳光,把菜篮子踢进水塘里。老妇哀哀涕哭,众人敢怒而不敢言。正赶上僧人路过看见,二话不说,上前一顿拳脚,打得那厮呼爹叫娘,遍地找牙。第二件,是那年冬底,某财主拖欠长工薪饷,长工急等着拿钱给老母看病,恳求再三,那财主不但不给钱,还把长工毒打一顿,拖出门去。长工趴在财主家门外雪地里,眼瞅着快要冻死。僧人碰见,将长工抱起,放到马上,驮回庙里,升火取暖,揭锅做饭,救了长工一命。然后僧人找上门去,咚的一拳,将财主阶前青石狮子的脑袋凿掉碗口大一块。那财主吓得舌头吐出老长,半晌缩不回去,乖乖把工钱算给了长工。因为诸如此类很多故事,所以在辽西一带,这僧人颇有口碑,化缘也顺利,很多人老远赶来捐功德,一些商号,客栈等大门户往往千儿八百地把银两倒进马背上的那条口袋。二年工夫,僧人口袋装得溜溜满满。然后,他备办砖石木料,雇佣泥瓦工匠。对原来庙宇彻头彻尾地来了一番重修扩建。 第三年,大芦花古庙焕然一新。前殿,后殿,正殿,偏殿,飞檐翘脊,彩画金描,辉辉煌煌,颇够气势。殿内几十尊大佛或坐或站,魁伟轩昂,教人敬畏。诸佛开光那天,不单辽西,连河北,内蒙,山东,吉林,黑龙江等远近省份都有人赶来参加仪式并捐献功德。整个大芦花山上山下,沟里沟外,黑压压,都是觐见朝拜的僧俗人等。紫气香烟,钟鼓鱼磬,竟将芦花禅院团团萦绕。 以后,芦花古庙香火日盛,竟成了名闻遐迩的宗教圣地。 回头再说王梁。自与大哥分手后,沿坎坷山路步步往西,最后歇马老爷岭。经几年打拼,也当上了那里的禅院住持。 哥两个挣脱羁绊,遁迹佛门。虔心修行,直到圆满。 大芦花某处岩畔,松荫花影里有数座道士塔坟。其中两座碑碣上,一刻王栋,一刻王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