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远道来客 于 2012-9-10 23:32 编辑
朋友,你到过上海静安寺吗?你知道静安寺有个“涌泉”古井吗?
其实静安寺涌泉古井原来的位置不是在这里,这里是上海修建地铁和静安地下广场时重新定位的。 要讲静安寺古井,还得要先简要地讲讲静安寺的历史。静安寺可是个很古老的寺庙了,它始建于三国东大帝吴孙权赤乌十年的时候,到北宋太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改名为静安寺。南宋嘉定九年(1216年)时,因为原址吴淞江(现苏州河)北岸寺基受江水冲刷而可能坍塌,就将寺庙迁至现址。到元朝时,静安寺的香火已经很盛了。 静安寺内原有名声远扬的八处名胜,被命名为“静安八景”。其中山门前的“涌泉”,更被誉为“天下第六泉”。 据说,当时此井中的水会翻腾起泡,似沸水状,故也称“沸泉”,又说此井通外海,随潮涌会有起落,故又称“涌泉”,历代文人对“静安八景”多有题咏,元末有诗僧寿宁辑《静安八咏集》。此外,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年),静安寺铸铜钟一枚,至今犹存,为镇寺之宝。 静安寺自明清以后屡遭战火,但屡毁屡建。尤其是太平军东进时,静安寺一带战火连天,巍峨的殿宇被大炮轰成一堆颓垣残壁。光绪六年(1880年),由红顶商人胡雪岩资助,重修山门殿宇,翌年四月初八寺宇落成,正逢佛祖释迦牟尼诞辰,于是举行隆重的浴佛典礼。城乡百姓闻讯而来,远及宝山、青浦、松江、奉贤等地的民众趁礼佛之际,也携带土特产来此赶集。原定农历四月初八一天庙会,延长为三天。整个庙会是四众云集,车水马龙,蔚为奇观。自此形成有名的一年一度静安寺庙会。从那是起上海就形成了“三月初三到龙华(看桃花),四月初八逛静安(逛庙会)”的民俗。最后一次静安寺庙会是1963年四月初八开始,连续三天。我也有幸去逛过那次静安庙会,庙会的规模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东西向从铜仁路开始到乌鲁木齐路,南北向从北京路以南到延安路以北,覆盖了整个静安寺地区,庙会是商家云集,人流如潮,人山人海,对静安寺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静安寺自那次修复以后,还经过几次的修葺,使静安寺逐步恢复了旧观。
1958年静安寺庙会
那个“涌泉”古井原本是在静安寺正门与大殿之间,后因上海租界不断扩大,清同治元年(1862年),租界筑跑马道至静安寺,形成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当时,静安寺被划入道路之中,就硬要静安寺的正门向北缩进了数十米,这样,古井的位置就暴露在寺门外的马路中央,形成了现代马路上存有一口古井的独特景点。
50年代静安寺和古井、梵幢
民国时期的涌泉 在马路中间
当时英租界的路牌上都标有中英文两种文字,上标中文,下标英文,这条马路的路牌,上标中文静安寺路,下标英文BOLLING WELL ROAD,泽意是沸泉路,可见“沸泉”的名气之大,连外国人也非常欣赏中国的古迹,甚至还把“沸泉”来作为路名,因此很长一段时间静安寺路也叫“沸泉路”。 记得我读书时也去过静安寺,当时1路电车的车站就在静安寺门前的马路中间,电车站边上就是古井,边上还有印度式的阿育王梵幢,这都是静安寺的重要标志。
50年代的静安寺车站和梵幢
当时我所见到此井在静安寺正门前的马路中央,电车站的边上,井中水已不会翻腾起泡,井水平静。井为方形,直径约1.5米左右,井口外四边有花岗石护壁,高约半米,护壁四角上有凸出的雕刻物,在井口内处置了一张金属网,防止游人扔垃圾进去。1966年9月,梵幢被捣毁,涌泉被填没。 1997年静安寺开始全面修建,社会各个方面都提出恢复梵幢和涌泉。结合地铁的建设,几年以后,静安寺地区的改造建设基本到位。如今涌泉和梵幢这两件具有静安寺标志性的建筑都已经重新建起。
据建造地铁二号线时的有关报道,当年地铁工程掘进到“涌泉”古井的部位时,有一股不明的水流涌出,无法堵住,开始以为是把自来水管道挖破了,因此地铁掘进工程为此暂停数天,请有关部门来研究,经检验,此水不属于自来水管破裂流出的水质,后来流出的水虽巳堵住,但报上对此事也未再作解说,至今此水来于何处仍是一个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