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复印机 使用复印机太容易了——只要打开复印机的盖板,把原件放到规定的地方,盖上盖板。按一下运行键,复印件就自己送出来了。需要许多份?事先设定好需要份数,也只按一次键,复印件的如数送出,份数是不会差的。 好简单,好轻松!你那是用的现代复印机。我本文要说的复印机是它们的爷爷,你没玩过、没见过、没听说过。还得我给你描绘一番。 我们部队曾拥有一台“爷爷复印机”,没人会玩。扔在那里好几年,没使用。领导知道我有钻研的特长,就让我摆弄摆弄。别说还真尝到苦头了。 首先得学点预备知识。 过去照相馆用的架式照相机——三角架上一个方方的照相机,前面的镜头安在很像手风琴的伸缩节,用推前、拉后来大幅度调节焦距;先在成像的地方放一毛玻璃框,摄影师钻到遮光的布袋里,从毛玻璃上观看成像的清晰度,然后微调相机镜头焦距,直到毛玻璃上出现最清晰的成像倒影为止。再把毛玻璃框卸下,换上装有感光底片的暗盒。安排照相人的姿势一按快门,就完成了拍照过程。最后在暗室里冲印(什么定影,显影、翻印)才出了成品相片。 我说的够专业吧。说这些干啥?有了这知识,再听我的“爷爷复印机”就不愁听不懂了。 “爷爷复印机”复印的原理和程序和照样相仿,只是感光原理、定影、显影、翻印又是另一套学问。 下面开始复印全过程: 把复印原件帖到白色背景架上(没准备?用白墙充当也行),架式的摄影机(与普通照相机极相像)对准复印原件,也是从毛玻璃上看成像清晰度,调焦距…… 拍摄时换上的不是感光胶片,而是放在暗盒中的充电硒板。 又不明白了吧!硒是半导体材料,导电性可比导体差得多,除了电子又有空穴参与(很专业)。在直流高压电场下,在硒板表面就产生一层电荷!!这就是感光材料。 快门一按光线进入相机射到硒板上,复印原件空白处反射的光强,硒板上的电荷就中和消失,有字和图案的地方,反射的光弱,电荷依然保留。这样硒板上就有了复印原件上图案相同的带电区。 显像不用到暗室中去,显像盒是一只木制的盒子,其盖板和硒板尺寸相同,是抽拉式的。抽下盒盖,把感光的硒板插到盖的位置(有电荷的一面要装在盒里)。盒子里放的是炭粉和小铁珠,双手晃动盒子,炭粉的微粒就被吸附在硒板的电荷区上,当然 那是和复印原件一样的反向图案。铁珠是在摇晃盒子时,把结块的炭粉研磨碎(手动球磨机呀)。 翻印是用复印纸放到刚才的硒板上,然后放到高温下烘烤,炭粉熔化,染到白色的复印纸上。哈哈,一份复印件诞生了。 要复印十份?对不起按刚才的流程执行十次。好麻烦哟!由于硒板充电、曝光度、炭粉处理的时间长短,操作人的不同,烘烤时间的差异。这十份复印件质量是有差别的。 复印机中有高压直流充电区,一张硒板使用时,另一张备用硒板就在充电。翻印高温烘烤箱也在机柜内。可调节又是一难题,如:温度低炭粉不熔化,温度高连复印纸都烤糊了。 鼓捣了半天也没弄出一张满意的复印件,两手却粘满了炭粉,摸哪哪黑。最后发现是硒板变形——不平整,复印纸和硒板不能很好熨贴,这样复印出的东西有的地方深,有的地方浅,有的地方还没着墨。只好放弃了。我的放弃,宣告“爷爷复印机”是一堆垃圾。 有了新型的复印机,“爷爷复印机”再也没有出头之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