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渡吊索桥
1967年秋天,随着夺权斗争的发展,我在新林林业公司文书的职权也被剥夺,被发配到塔尔根林场,第一件任务就是和局里组织部的老刘去河南农场帮助收麦子。 去河南农场,当然要过桥,这可不是一般的桥,而是一座颤颤悠悠的吊桥。 那座吊桥是当年才建的。原先去河对面的农场是用船摆渡。大概是夏天,一个老局来的小青年在乘船时不幸落水身亡,促使场方决心修桥。然而,建一座正规的桥代价太高,就模仿泸定铁索桥,建一座拉索桥。底下是六根当时林场最粗的油丝绳,从两岸拉紧固定,上面铺上两米宽的木板,两边离桥面一米多高拉起两根油丝绳算是护栏,这座五十多米的吊桥就算大功告成。 汽车把我俩送到桥上方的公路上,我们扛着行李下到桥头就要过桥。我走在前面,已经接近河道时才感觉这吊桥晃得不一般,上下颠,前后晃,左右摆,两边还象簸岐那样上下翻。我赶紧放下行李,稳稳脚跟。回头再看那位老哥,竟然趴在离桥头两米远的地方不敢动弹,离我有十几米远。走回去扶住他,帮他往前走。刚走两步,又坐了下来,两手撑着往前挪。才挪了一米吧,又趴下身子说啥也不敢往前走,死乞白赖的爬回桥头。我看实在不行,叫他下到河边,自己乘船过去。我拎起他的行李又往河对岸走去。 当走到河流中间,除了刚才那颠,晃,摆,翻以外,看着下面奔流的河水,桥面忽悠一下向上游飞去。这一惊非同小可,这桥怎么会自己飞起来了?我急忙蹲下稳稳神,查看到底是咋回事。仔细一看,明白了,原来是奔腾的流水和桥面形成了相对运动,水向下流,桥就向上飞了。 明白了这个道理,我扛起行李又往前走。这回我绝对不往下看,眼睛向前,一直看着对面桥头。紧走迈小步,只顾往前行,任你颠,任你晃,任你摆,任你翻,随着它有节奏的颠簸,很快走过了桥。 放下行李,擦了把汗,又返回对面,扛回另一个行李。我站在桥头观赏着赤橙黄绿的五花山,想起来毛主席的一句诗“万类霜天竟自由”,顺口念到:路漫漫,桥悠悠,万类霜天竞自由。风刀霜剑何所惧,昂首阔步往前走! 怎么样,有点文革的气势吧? (顺便说一下,大兴安岭这地方是高寒禁区,六月末才能下种,十月份才能收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