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云屏仙翁 于 2012-6-26 14:59 编辑
69、筹办 (2012年5月23日) 许树人 父母为儿奔走常, 故乡张慌娶新娘; 为了工作多从简, 北往南来亲戚忙。 结婚 在遵义火车站附近居住的老乡小黄,帮我介绍了一个遵义铁中的老师,谈了一段,没成。王先觉老师在遵义技校介绍了一个他的学生,名叫曹三,家在三合。在电影院见了见, 觉得不错……这时候,父亲又提起家乡原来说过的亲事…… 1973年暑假之前,为了我的婚事,母亲已提前回到了河南老家…… 1973年4月28日,为庆“五一”,学校出墙报,当时,我填了一首《满江红•为国际劳动节而作》——五月开初,普天下人民壮歌。凭高处,山鹰漫舞,樱雨扬波……风吼雷鸣豪气势,星驰云涌宇寰和。看红旗一展海山摇,清鬼魔! 当年忆,芝某哥;烟尘重,炮声多。是众英领引,于法谋何。碧血汗青书伟页, 悲旋壮乐震千河。愿鞠躬尽瘁迎平权,无产哥。 2012年元月29日,我又按律对原词作了修改。 再接着说河南婚事的缘起吧! 先前,故乡二伯家的树奇曾到南宫山来找工作。后来,见到我二弟树强他们都在养路工区砸石渣,他看看不想干,就又回河南去了……江南之行,他不仅饱览了沿途的山水,对遵义的南宫山也有了直观的感觉…… 树奇的老娘家在赵大楼,二大娘走娘家的时候,见到了在妞妞家玩耍的城里下乡知识青年侯松筠。回来之后说及这门婚事,母亲表示愿意见见…… 会面的时候,母亲在交谈中,听说“有病”二字,警惕性很高,就没有继续再往下谈。便匆匆地回到了南宫山。以后,有很长一段时间中断了联系。 父亲思乡心切,没事的时候反复想想,觉得:她一个人独立生活多年,颇有锻炼;看看书信,也感觉入情入理,就又给她写了封信,不久又重新联系上了…… 母亲这次回去,干脆就住在了她新郑南街的家里…… 我放暑假回去的时候,也没做什么准备。只是穿一件浅蓝色的的确良褂子,一根铁路上发的蓝裤子和一双前边有一处打有补丁的皮鞋……心里想着,见见而已,不成就走。 谁知照面之后,俩家人都没有反对的意思。经邻居刘狗安排,我就在东街的招待所住下…… 后来,有一个一直单身的几十年前的老中文系大学生周桂金来跟我说说话,才知道她是来探听我学历的虚实…… 第三天,我的大伯也从老家黄桥来到城里,在双方长辈交谈、同意之后,我岳父还和我到街上走了一趟。那意思也是十分明显的…… 接着,我们在城关镇派出所登了记,就张罗着结婚的事情…… 记得表弟海峰拉来了母亲托他修好的一个旧箱子,又帮着在住处修修床边的桌子…… 母亲和姨母,忙赶着套了一床新里、新表、新棉花的红被子。 记得那时我还骑着自行车到西乡杨树岗附近的地里采些柏枝,拿回来放在被子的四个角上……那意思大概是(柏)百年好合,长命(柏)百岁吧! 那个年月,弄个临时工都很不容易。对有个饭碗,应该说是格外珍惜的! 所以,结婚的时候,因为怕影响工作,爱人既没有向单位请假,家里也没有大宴宾客。只是选了个日子,请了前后的邻居在一起吃了个喜酒宴,就什麽都有了!一切竟是那样的简单…… 记得老大学生周桂金为我们的结婚,还送来了几尺布票……真让人感谢!因为她单身生活,原本就很艰难! 我们结婚之后,母亲就先回贵州的南宫山去了;我们两个趁空,又一家一家地走走亲戚…… 去南乡沂水寨,见到了她的后老娘和四舅,看起来也蛮亲热的。 说到她的老爷和老娘,还听说点小故事—— 据说,家里因事买了一棵大树,按民间的规矩,出树之前,须贴个告示,让树上的居者有个准备。一般说三天之后才能出。 老爷性急,当时带人过去,贴上告示后,不到一袋烟工夫就叫人开始出了…… 这样一来,那天半夜里,就听见楼梯上有脚步声响。恍惚之间,有病的老娘就看见一个老人拉着一个小孩上得楼来……以后每天如此。老娘原是个卧床之人,从此,每天的食量大增,而且,拉得也特别多。没过多久,老娘就与世长辞了。 也许是家该败了,当时狗都在房顶上嗷嗷地哭叫。 老爷原在村子附近看好一块风水宝地。有一天晚上,跑反的时候,他竟躲到一个叫时庄的村子,到底被人抓住,把他杀害在他曾看过的地方…… 她的三姨,家在石固,须骑车向沂水的南边再走几个小时…… 姨夫,是个手艺人,常在会上卖水煎包,所以会做饭,不声不响地,很快就弄好了几样菜,口感也挺好的。三姨更是亲热,深夜了还有说不完的话;我有些生疏,也有点累,一直是躺着休息…… 我家的亲戚,前边一一提到过,不细说了…… 就这样,一直到快开学的日子了才离开,那时候,两个人也是难分难舍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