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老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搜索
查看: 2098|回复: 3

黄桥村貌(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4-29 10: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街景
(2011年12月18日)
   许树人
苇荡登沟去,
西居黄姓家;
路南方广地,
众许在周洼。

村西
顺前街往西走,下沟,路北有一个较大的芦苇坑——
深秋时节,茫茫一片的苇子,风动作响;淡淡的芦花飘散着微芒,虽说无人刻意观赏,它仍然潜滋暗长,青青的叶子似向你招手,修长的身姿里充满了雅量……有诗说“历尽风霜寒雨苦,依然摇曳醉斜阳。”这就是它的高风亮节!
它们的存在,还是会引起不少过路人的注意:不信,当你一个人走到这里的时候,你总会觉得里边有点动静似的,往往会有些紧张;要是到了夜里,胆小的人,更是不愿或不敢从这里走了……
不过,我倒愿意以一首小诗《芦苇》来赞美它——
风动万重浪,霞笼泛雪光;天生清雅性,众志意轩昂。
沟中间往南,也有一条大路,可直通许家的前街。路东边的高地上,是黄家的坟茔,有一片柏树,四季常青。路的西边,也零星地住着几户人家……
从沟向西,顺着路上去,西北边又有一条街,房子多是座北向南,那是西头的黄家。我的同学黄春治,黄金海的家,大体就在街的中央……
沿路再一直往西去,则是通往观音寺的大道。
我家的庄稼地、菜园地,就在路的北边。
记得大伯牵着老牛,背着犁子,拿着牛鞭去耕翻土地的情景……
记得送饭时来到大伯执鞭,扶犁,喝牛耕耘的地里,有一种回归泥土的亲昵……当时我索性脱去鞋袜,赤着脚,捡着犁铧刚刚翻出来的红薯,心里充满了无限的喜悦。
忆之,2011年12月11日作《慰耕》——
鸡鸣犁荷牵牛去,霞出翻过半亩来;油饼童提槐豆水,丰收妇语笑颜开。
记得那时的菜园里,新装了水车,用驴子拉着转圈,水就可以汩汩地冒上来。大葱、韭菜、萝卜、菠菜……一畦一畦地浇灌。
有一年,还种了一片甘蔗,长势喜人。收获后埋在堂屋的西山头,分吃的时候一般是每人一棵……冬天刚至,雪粒飘飞。回忆当年的情景,2011年11月21日,我写了一首《五绝•初雪》——霰打西窗响,飘衣静未晶;行人忙赶路,墟有唤儿声。(2012年2月23日按律修改)
出了沟路,若向正北拐,也有一条进县城的小道,是从通衢上斜插过来的;正直向北的小路可通到老观李……
若正南走,顺着一条大路行二十多米,就是我家的大门口了。
相对而言,我家是住在整个村子西头的中间。门前有着比较广阔的空间……
具体说,门前大路的西边,是一方打麦的场。场的最北头还有一个土戏台。在这里,农闲的时候,是孩子们玩耍的天地,更是大人们贺喜、庆寿、演电影和唱戏的地方。
记得有一次,人们在这里放鞭炮,在下边拾炮的孩子很多。我正高兴抢到了一个的时候,突然炮在我的手里爆炸了,疼得我大哭起来。后来,母亲用烧火用的稀煤给我包上,似乎好了许多。当时儿童生活的贫乏,可见一斑。
夏天的夜晚,男男女女,三五成群,拉着席子,来到这广阔的地方,随便找一块地儿,就可以闲聊、休息:它是人们晚饭后短暂乘凉的好场所……
大路西折向南,可以跨过小溪,去到大董村等地。去我大娘的娘家也是走这条道。
村子的西南边,通常叫作前街的地方,临街房多是坐北向南,东西成一条线。路南只有一两户人家。这里,则住着更多的许姓乡亲……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值 +5 收起 理由
寿山石 + 5 才华横溢!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2-4-29 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寿山石 发表于 2012-4-29 10:56
欣赏哥哥佳作。

水晶制品?
 楼主| 发表于 2012-4-29 14:18 | 显示全部楼层
寿山石 发表于 2012-4-29 14:15
上图是发水晶雕。

观音悯人。
 楼主| 发表于 2012-4-29 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寿山石 发表于 2012-4-29 14:20
请哥哥欣赏。

盘旋登天。
        
下一页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手机版|公众号|小黑屋|可爱老人网

GMT+8, 2024-11-10 07:4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