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公孙九娘 于 2012-6-1 22:21 编辑 <br /><br /> 枉 凝 眉 一曲爱情悲剧的千古绝唱 一个是阆苑奇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话。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怎禁的秋流到冬,春流到夏! 《枉凝眉》是《红楼梦》十二支曲之一,它以忧伤的情怀、低沉的曲调,描写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宝、黛那种纯洁爱情的赞赏,以及对宝、黛爱情悲剧的同情、哀叹和无奈。 宝、黛都是封建礼教的叛逆者,他们在共同叛逆的道路上,追求着自由和纯洁的爱情,尽管他们无法摆脱封建礼教的桎梏,但他们仍缔造了纯洁的爱情,谱写了一曲冲破封建礼教束缚,追求和憧憬美好、自由爱情的不朽乐章。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林黛玉、号潇湘妃子,原本是西方灵河岸边三生石畔的一株降珠草,经多年的修炼竟汲取了天地之精华,兼得赤霞宫神瑛侍者的精心灌溉和滋养,遂得脱草胎木质,修炼成了降珠仙子并下界为人。贾宝玉原本是女娲在大荒山无稽崖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时,经女娲锤炼、颇具灵性的一块被弃顽石投胎转世。很显然,作者为宝、黛的身世蒙上了一层神话般的传奇色彩,意在为极力渲染宝、黛爱情的那种“奇特”的缘分。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她)”。宝、黛二人的相识,应该说是一种缘分,一种奇特、带有神秘色彩的缘分,可他们面对这种奇特的缘分又表现出了万般的无可奈何,他们不知道、也不可能知道在当时传统的儒家思想和封建宗法制度下,“婚姻是一种政治行为,是一种借新的联姻来扩大自己势力的机会,起决定作用的是家世的利益,而绝不是个人的意愿”。因此,把持荣府家政大权的王夫人、王熙凤便选择了薛宝钗这个封建宗法制度的卫道士,来作为贾宝玉的妻子,这才是宝、黛爱情悲剧的根本原因。 “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话”。正所谓:天有天道,人有人道。在当时人间的封建宗法社会里,自然要遵守人间的社会法则,即便是月老星君也无法打开封建礼教的重重枷锁。无论你是阆苑仙葩、美玉无瑕;也无论你是金玉良缘、还是木石前盟,都要经受封建宗法礼教的严格检验。有缘无份也是枉然,而这“份”正是封建宗法制度的严重束缚。 “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宝、黛虽然在共同叛逆的道路上情投意合,但他们却无论如何也无法逾越那条由封建宗法制度所构筑的、深不可测的鸿沟,而只能是一个在那望“沟”兴叹,忧伤不已;一个在那牵肠挂肚,百结情愁。他们犹如水中的月亮、镜中的鲜花,可望而不可及。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怎禁的秋流到冬,春流到夏”!面对封建宗法制度的重重枷锁,尽管他们也曾极力的反抗、挣扎,但无异于蚍蜉撼树,丝毫也动摇不了那棵经过了几千年封建礼教滋养、根深叶茂的大树。只能是泪水涟涟,以泪洗面,可又有多少泪水一年四季的流淌不息?;只能是不时的发出“愁情满怀无着处”、“红消香断有谁怜”的凄惨哀叹;只能是发泄一下“风霜刀剑严相逼”、“梁间燕子太无情”之类的愤怒而已。最后,林黛玉红消香断、泪枯魂散,满怀忧怨、悲愤的恰似一片飘落的枯叶随风而去;而贾宝玉则厌世嫉俗、红尘看破,削发为僧,“归彼大荒”去了。 宝、黛的纯真爱情在封建宗法制度的桎梏下夭折了,这是那个时代的必然,但仍让人们深感同情与惋惜,而这种爱情悲剧又会给后人留下什么样的理性思考?
<P>&nbsp;</P>
<P>&nbsp;</P>
<P>&nbsp;</P>
<P>&nbs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