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据联合国统计,到本世纪中期,中国将有近5亿人口超过60岁,而这个数字将超过美国人口总数。 养老问题既是影响国计民生的重大战略问题,也关系到每一个个体的幸福感。 哈佛医学院教授、白宫的健康政策顾问阿图•葛文德在《最好的告别》一书中,结合多年的外科医生经验,梳理了美国社会养老的方方面面和存在的问题,也揭示了如何自主、快乐、拥有尊严地活到生命终点。这对于老龄化日益加剧的中国具有前瞻性和启迪性。 5月5日,腾讯文化邀请到该书的译者彭小华与网友讨论“如何体面地养老”,以下是互动精选。 转播到腾讯微博 上海一所养老院 即便在西方社会,老年人仍需要子女的照顾 问:《最好的告别》是一位美国医生写的关于死亡和衰老常识的书,有哪些常识是大众可能不知道的? 答:衰老方面,我感到主要存在的认识不足可能在于对衰老的认识。衰老不仅是身体方面的,也是思维水平、认识水平、安全感、把控能力等方面的。认识到身体衰老比较容易,但是,无论老人还是家属,不太容易认识到思维、意识这些方面的衰老,相应地,在这些方面提供的安慰、照顾比较少。 问:中国人养老可能以居家和家人照顾为主,这种模式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答:好处是老人不用离开家和熟悉的环境、熟人。这可能适应于生活能够自理、子女、家人能够提供照顾、或者能够负担得起护工、保姆的老人。 问:作者在书中写道:家庭是养老院之外的另一个选择,避免入驻养老院的机会直接与养育子女的数量相关联。拥有至少一个女儿对于父母能够获得帮助至关重要。是不是说“养儿防老”还是挺有道理的?但是“养女儿防老”更可靠? 答:一定程度上,即使在今天的西方社会,子女对老年父母还是有照顾的。父母年老以后,即便入住养老院,也很可能会选择靠近子女的养老院,或者在子女住家附近购房,方便子女就近照顾。至于挨着儿子还是女儿,可能要看和谁的关系更亲近。像我先生的叔叔婶婶有两子一女,他们就搬去挨着女儿家住;我先生的父母有两子一女,他们就入住了我们家附近的养老院。 问:现在的情况是公立养老院稀缺,等很多年都未必排得上床位,私立养老院费用贵,很多人住不起。是这样吧? 答:我了解中国的情况确实如你所说。 问:随着老龄化的加深,大量的养老院会出现,但是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还是会有不少年轻人因觉得不孝而放弃养老院这种或许更方便体面的生活。如何解决这种问题呢? 答:一方面,有观念更新的问题。随着社会舆论对机构养老更认同,越来越多的人会改变固有观念;另一方面,形势比人强,如果照顾老人和工作、生活之间的矛盾太突出,很多人可能也只好接受送老人去养老院。 问:作者在书中提到辅助生活,这是一种什么理念?这种理念在中国的养老院实践情况如何? 答:辅助生活是指在养老院范围内,规划出一个区域,提供给有一定能力自我照顾的老人居住,老人如果愿意,可以自己做饭、料理吃药等事务,拥有一定的自由度,同时享用养老院提供的其他服务,如洗衣服、做卫生杂务。之后,随着老人生活能力进一步下降,依赖程度提高,可以方便地转到完全由养老院提供照顾、护理的区域。 问:剩女该如何养老? 答:我知道的选项还挺多的,包括机构养老、互助养老、和朋友搭帮养老。 积极治疗有时是在延长痛苦 问:有专家提出,要使老年人的生活变得更好,需要警惕医学干预必不可少的想法,抵制医疗干预的冲动。你怎么看? 答:我觉得那要看老人是否需要医疗干预、或者医疗干预是否能够帮助老人提高健康水平、延长老人有意义的生命。我觉得不宜一概而论。 问:有的末期治疗其实并不能使病人得到康复,治疗本身可能是披着高科技外衣的折磨,提供的是一种有希望康复的幻觉,这样的无意义的末期治疗为何大量存在?医生为什么不愿意给病人提出更好的建议? 答:从善意的方面推测,医生可能真的觉得他们的治疗有一定的机会帮助老人康复;但是,也有可能医疗机构、医生希望通过推销医疗服务、产品,赚取金钱。医生也可能有自己的利益追求,不一定是站在患者利益最大化的立场上。因此,我觉得患者需要有自己的思考、分析能力。 问:老人不幸得绝症后,是否可以由法律赋予老人自己选择安乐死的权利,让老人少一点痛苦,更安详的离开? 答:荷兰及一些北欧国家、美国的一些州及最近的加拿大,安乐死已经合法化了。在中国,这个问题似乎离合法化还比较遥远。 转播到腾讯微博 一位老人躺在重症监护室 问:你在文章中提到过姑息医疗,这是什么概念?背后是什么理念? 答:姑息治疗也称为临终关怀,是在积极治疗已经对病人弊大于利、伤害超过效果的情况下,选择停止积极治疗,相当于战争中的防守、退守、保存残存力量,以解除病人疼痛、提供病人最大限度的舒服为主,把余下的日子过好。我想背后的理念就是承认医学的极限,承认人终有一死。 问:在美国,25%的医疗保险费用花在5%的生命处于最后一年的病人身上。 答:是,应该说这个钱是用得很没有效率的。这也是《最好的告别》作者葛文德所批评并希望改变的。 问:我在一个干休所上班,自我感觉应该推行生前预瞩,很多高龄老人浪费了大量的医疗资源,人生最后走得很痛苦。 答:我完全同意。现在美国很多养老院、医院都会要求病人签署生前预嘱,很多人也已经有了这个意识。生前预嘱就是说明在什么情况下不抢救、不用抗生素、不用呼吸机、不做气管切开、不要鼻饲,不做无谓抢救。 转播到腾讯微博 问:如果放弃积极治疗,在中国可能是违背传统伦理的,做子女的会被认为是不孝。 答:这也是个观念的问题吧。另外,如果老人比较开明、理性,能够早早做出生前预嘱,这样子女就不必就放弃对父母的积极治疗而背负指责。 问:最后能否总结一下,什么是最好的告别方式? 答:虽然对于什么是最好的告别因人而异,但是,走得安详、走得不那么痛苦、了却心中的牵挂和遗憾、完成了心愿、没有给家人留下太多的折磨,大约很多人可以觉得这是比较好的人生告别方式吧。(编辑:徐娉婷)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