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4日,是我的母校北京大学124周年校庆纪念日。校庆是一件喜事,在理论上可以起到凝聚校友力量,增强师生荣誉感,推进学校发展的作用。无论搞不搞校庆活动,记住学校创建之日是必须的。高校不是横空出世,都有实实在在的起源和发展过程,这些都是值得纪念的。
1、 北京大学航拍图
北京大学成立于1898年。其前身、作为戊戌变法“新政”之一的京师大学堂,创办于1898年7月,后来停而复办,1912年更名为北京大学,并冠以“国立”二字。
2019年我回国参加了母校校庆活动,与原生物系1960级的健在老同学们见面叙谈,很是开心。2020年和2021年都因疫情而无法回国参加北大校庆,今年也回不去了。
不能回校庆校庆,风光图片慰我心。久违的日子越长久,就越怀念母校的好、母校的美。
2、西校门:西校门由燕京大学校友1926年捐资修建,故又名“校友门”。西校门形制为院门中最高级别的王府大门,单檐歇山卷棚屋顶,面宽五开间中间三开间为三框朱红对开大门,门上有一排排金钉。
中门两边的门柱上端龙头伸出,悬挂华丽的宫灯,门内两侧稍间为门房。整个校门典雅端庄气势恢宏,中门上端正中悬金字校匾“北京大学”,此四字为1950年3月毛泽东应北大学生会的要求,给北大校徽的题字放大而成。
3、校友桥:
在西校门内,1926年由燕京大学校友捐建。这座三孔圆券石拱桥,中券正上有镇水兽,其名为“蚣蝮”,为龙九子之一。桥上栏板饰云纹,两侧各12望柱,均为正方形立柱,柱头亦近似方形,阴刻有如意纹石桥两端以传统常见的抱鼓石收束。
校友桥长15米、宽4米,正在燕园东西主轴线上,横跨方池碧波,体态优雅,外形秀丽。驻足桥上左右有栏杆可倚,春可观鱼,冬可赏雪。
4、办公楼:走进西校门,正前方可见一幢巍峨的两层大楼,这便是现在的“办公楼”。它建于1926年,为清代宫殿式建筑,原名“施德楼”、“贝公楼”,是为了纪念对燕大作过贡献的贝施德主教。
办公楼十分宏伟,是燕园里建筑规格最高的楼:整栋楼都建在一个须弥高台之上,足见建筑等级之高。
办公楼前一对石麒麟之一,它们原先安置在圆明园大宫门前,乾隆七年移至安佑宫。
安佑宫的两块丹陛石,小的这一块现在北京大学办公楼前台阶中间,大的一块则于1937年被移至颐和园东宫门前。
5、未名湖:是校园内最大的人工湖,位于校园中北部。形状呈U形。湖南部有翻尾石鱼雕塑,中央有湖心岛,由桥与北岸相通。湖心岛的南端有一个石舫。湖南岸上有钟亭、临湖轩、花神庙和埃德加·斯诺墓,东岸有博雅塔。是北京大学的标志景观之一。
湖的景色绝佳,但无名字,大家竞相命名,但都不满意,最后,燕京大学教授钱穆于20世纪30年代在燕京大学任教时干脆起名叫未名湖。
有一首诗曾一度在北京大学流行:
未名湖及周边景物:
翻尾石鱼:从石供桌及五供旁的小路,几步便到达未名湖西岸,离岸边不远处水中的翻尾石鱼跃入眼中,但可望而不可即。
翻尾石鱼原是圆明园中长春园的遗物。长春园中建有一组仿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风格的西洋建筑,在建于乾隆十二年(1747)的“谐奇趣”楼前,有一个圆形的大型海棠式喷水池,翻尾石鱼便装饰其中。
圆明园被焚毁后几成废墟,翻尾石鱼后来被朗润园主人载涛买下,放置于朗润园中。1930年燕大毕业生买下石鱼赠予母校,从此石鱼翻尾于未名湖中,腾跃于水面,曲尽其美态。
石鱼用黄白细石雕成,翘首张口、翻尾及背,动感十足而跃出水面。在雕刻细节上,黄白鱼鳞仿佛真实鲤鱼,须鳍生动,犹如出水瞬间。这是未名湖中最大的鱼,身长165厘米,高87厘米。
“文革”十年浩劫,石鱼也被推翻沉入湖底,遭到破坏。1981 年石鱼重见天日,但尾、嘴已破损严重,北大校方予以修补,置此至今。
钟亭:钟亭办公楼东面的小山上有一座钟亭,内悬一口古铜钟,铜钟上用满汉两种文字铸刻着“大清国丙申年捌月制”。钟亭为六柱攒尖圆亭,其内铜钟,钟钮为双首龙身,其名为“蒲牢”,为龙九子之一。
钟身上中下三部分均饰海水纹,上部和中部共铸有大小26条龙,其中有8幅双龙戏珠图案;下部铸有八卦,二卦之间有朝日从海中升起;钟口向外扩,呈喇叭形。
石舫
花神庙山门:在未名湖的南岸,原有庙宇曰:“慈济寺”,庙门面湖,正殿及配殿都建在土山上,正殿旧址就在今天斯诺墓所在的地方。后来此庙毁于大火,此处仅存庙门。
有传清代圆明园养花的太监们,常在此祈求花神,保佑他们所养之花四时开放,所以又称此庙为“花神庙”。
慈济寺红色的山门成了未名湖畔绝妙的点缀,有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意境。山门之前的湖边,成了人们赏雪、观鱼的集聚之地,也是观赏湖心岛秋色、湖中石舫的最佳之所。
埃德加·斯诺墓:1949年后,斯诺曾三次来华访问,并与毛泽东见面。1972年,他在瑞士日内瓦寓所去世,骨灰依其遗嘱,一部分撒在纽约州哈德逊河,一部分埋葬于北大未名湖旁。
周恩来为其亲拟碑文,并于1973年来到未名湖畔主持安葬仪式。在汉白玉墓碑上,还用中文镌刻着叶剑英的题字:“中国人民的美国朋友埃德加·斯诺之墓”。
6、博雅塔:燕京大学的西方宗教哲学教授博晨光(Chapin Porter)特意为建设水塔外表而捐款,故此塔被命名为“博雅塔”。
塔的形制为八角密檐式,下部为双层砖砌须弥座,其上有三层仰莲瓣,再上面塔身八面门、窗相间,共13级,高约37米。每逢节庆,塔身之上所饰彩灯便会被点亮。
春夏秋冬、湖光塔影,总令人流连忘返。
7、南北阁:
南北阁建成于1925年,主要用作燕大女校的办公楼。北阁为纪念燕大首任女部主任麦美德女士(Mrs. Miner)而名为“麦风阁”(Miner Hall)。
南阁当时作为女部的办公楼使用, 由甘伯尔夫人(Mrs. Gamble)捐款所建,被命名为“甘德阁”(Gamble Hall)。南北二阁造型一致,均为重檐四角攒尖顶楼阁,又俗称“姊妹阁”。
8、校景亭:
也叫翼然亭,亭内有校景彩绘十二幅,不仅涵盖了各个著名的校园风物,还包括了校景亭自身。(校景亭)建在高台之上,今从南北皆可拾级而上。其形制为重檐四角方亭,是昔日鸣鹤园中最大的一座亭子。
1984年,北京大学又对校景亭做了一番修葺。今日之校景亭,已经焕然一新,可谓北京大学校内最为雅致美丽的名亭。
10、乾隆诗碑:
东面刻诗,所刻为一首《土墙》五言诗,以追记昔日为练习虎神枪所筑土墙:
昔习虎神枪,每尝临莅此。(自注:“习枪苑中,远筑土墙以遮枪子,恐伤人也。”)
诗碑由碑身、碑座两石组成,宽约227厘米,通高110厘米。碑身两面诗文四周以及碑座四周,都雕饰有双龙戏珠图案,非常精美。
11、蔡元培塑像:
蔡元培(1868—1940),浙江绍兴人,1916年12月至1927年8月,任北京大学校长。今年,是蔡元培先生诞辰154周年。1916年底,蔡元培先生任北京大学校长,实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方针,对北大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
北京大学元培学院所在的俄文楼,如今,北大的元培学院,刚刚走过了自己的第20个年头。在这里,“元培”被看作“从一开始做好培养”的教育理念;在这里,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过着北大的“元气人生”。
12、李大钊塑像:
百年前的北大图书馆馆长
13、鸣鹤园:
乾隆年间,鸣鹤园被赐予驾前宠臣和珅为园,成为淑春园的一部分;后至嘉庆七年,淑春园被一分为二,东部较小园区赏赐给嘉庆四女庄静公主,名曰“镜春园”;而西部较大园区则赏赐给嘉庆第五子惠亲王绵愉,即为鸣鹤园,俗称“老五爷园”。园主绵愉是晚清政局中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为道光、咸丰皇帝所倚重,曾与增格林沁一起镇压过天平天国北伐军。
14、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原生物系)老楼:
我1960-1966年在生物系攻读生物化学专业。曾任生物系宣传组长和北京大学广播台编辑:
我担任过编辑的北大广播台
60年代别在胸前的校徽
15、校史馆:馆名由江泽民题写
16、勺园:北京大学勺园曾是明代著名书法家米万钟的府第。清乾隆年间,改名为弘雅园,是英王二世的使者玛戈尔尼居住的地方。因此,勺园也成为中国最早接待外国使团的食宿场所。勺园现是留学生居住的地方。
勺园九曲回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