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文字虫 于 2022-1-13 17:09 编辑
【迎春】说“春联”
春节时,我国各地普天同庆,写春联、贴春联,是我中华民族千百年薪火相传的老习俗。它表达了人们喜迎新岁,辟邪除灾,迎祥纳福,向往幸福生活的美好心愿。 春联,即春节期间,书写、张贴的对联。古称“桃符”。又称“春贴”“门对”“对联”,等等。春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还被世界纪录,入选“世界最早的春联”。 春节期间,无论是乡村,还是城镇,无论是居家,还是机关单位、工商企业,还是单位、门店等,春节都要贴春联,可谓无处不见。正如诗云:“喜气临门红色妍,家家户户贴春联;旧年辞别迎新岁,时序车轮总向前。” 春联的起源。春联具有两三千年的历史。《后汉书·礼仪志》中就有具体的记载。民间贴春联,起于宋,明盛行,清以后,已成为一种习俗。 最初,春联书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为用毛笔写在纸上;到了近10多年来,大都是印刷厂印制的啦。毛笔手写的寥寥无几了。不过,文化人们还是热衷于毛笔书写的,作者就特别喜欢手写的。 春联的特征。春联,这一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有5个特征。 1.用毛笔书写,一般用黑色的墨汁,也可以用黄色的;写在大红色的纸上。2.含上下联和横披。上下联字数相等,或者四五七个字,或者八九、十多个字,有的更多。横披一般4个字,也有4个多字的。横披一般从左至右读,也有从右至左的。3.所用词语,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讲究对仗工整、简洁精巧。上下联词组要相同,词性要一致;语法结构应尽可能相同;平仄要相调。横披的词语,为上下联词语点睛互补、相辅相成。4.张贴的地方,主要在大门、屋门的两侧门框上。在农村,许多人,在牛舍、猪舍、鸡鸭舍、院内大树上等处也要贴,期盼六畜兴旺。春联的张贴,上下联要竖贴,上联要贴在右手边(即门的左边),下联要贴在左手边(即门的右边),不可贴反。横披贴在门的上门框正中。5.注意事项。庙宇用黄纸;家里老人去世后,一般从当年起3年不贴红色春联。 手写春联好。在大部分人用印刷春联的如今,一些人热衷、喜欢毛笔手写的春联,一是,词语、字体可以自我确定,达到心满意足。如我让朋友写的“作文著书育后人,活脑健身盼福寿”,意我是作家,写文章、编著作,为了教育下一代、为了自己活脑健身。二是,闻着墨香,尤其是自己书写的,感到十分亲切、欢愉。三是,以联代说,让子孙或者他人,进家门前,通过看春联,就首先了解到家里的情况。如2017年春节前,我家乔迁新居,我让朋友写的是“乔迁天人共喜,新居福寿永驻”,意迁新居了,幸福满满。 春联映人心。作者已经70多岁,从几十年中看到的春联的言词内容,很清楚地了解到历史上各个年代、时期的社会特征和人们的心情。 新中国建立前。春联有“爆竹声中一岁除,总把新桃换旧符”“向阳门弟春常在,积善人家庆有余”“勤俭治家兴,耕读传家久”“孝悌贤为贵,家和万事兴”“二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岁岁风调雨顺,年年福寿平安”“春风迎新岁,瑞雪兆丰年”,等等,反映的是,农村农耕社会,农民们的准循和期盼。 上世纪40年代末期、50年代初期。有联是:上联“翻身不忘共产党”,下联“幸福记住毛主席”,横批“心花怒放”。反映的是,刚刚得解放,农民们心悦高兴。 上世纪50年代末期,春联有“人民公社是桥梁,共产主义是天堂”“跟共产党走,听毛主席话”“多快好省争上游,超英(国)赶美(国)快发展”“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等等。反映的是,“大跃进”的年代,农村建立了人民公社,全国展开社会主义建设高潮,人们十分向往新的生活。 上世纪50年代末期、60年代初期。有联是:上联“热热闹闹水当酒”,下联“红红火火糠过年”,横批“无可奈何”。反映的是,“三年经济困难”时,人们生活特别艰难,农民们悲观无奈。 上世纪60年代中期。春联有“革命造反有理,斗私批修无畏”“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大海航行靠舵手,万物生长靠太阳”“同心永结劳动果,并蒂常开幸福花”“路线是个纲,纲举才目张”,等等。反映的是,“文革”期间,社会充满革命、斗争等情况,人们激情都很高涨。 上世纪70年代末期至90年代。春联有“解放思想大干快上,改革开放强国富民”“知识就是力量,科技改变命运”“步步登高走鸿运,岁岁平安发大财 ”“出门大吉迎福到,入门大利接财来 ”,等等。反映的是,社会进步大,经济发展快,人们思想观念转变,期盼更加幸福。 进入本世纪后,春联有“迈进新时代,开创新辉煌”“国泰民安逢盛世,万事如意展宏图”“华夏同园中国梦,神州遍唱小康歌”“腾飞正当时,崛起在今朝”“奋勇前进破万难,万众一心加油干”“不忘初心勇奋进,牢记使命敢担当”,等等。反映的是,新时代、新气象,人们争创新作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