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老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搜索
查看: 1219|回复: 8

[佳作] 别等了!我算出20年后的中国人口数据,吓着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5-10 09: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别等了!我算出20年后的中国人口数据,吓着了2021年05月09日 11:00 财经自媒体
新浪财经APP[url=]缩小字体[/url][url=]放大字体[/url][url=]收藏[/url]微博[url=]微信[/url][url=]分享[/url][url=]388[/url]




股市瞬息万变,投资难以决策?来#A股参谋部#超话聊一聊,[点击进入超话]

  别等了!我算出20年后的中国人口数据,吓着了
  ◎作者 | 财主家没有余粮啦
  ◎来源 | 财主家的余粮
  先请大家猜一个问题:
  按照目前中国的生育水平,到2050年,中国将会有多少人口?
  14亿?13亿?12亿?
  我之前估算过中国的人口峰值,将会在2022年出现。通过线性外推出生人口数据和死亡人口数据,我乐观认为,到2050年的时候,中国将有12.6亿人口。
  但后来我发现自己对于2028年之后的人口数据估算,真的是太太太乐观了。
  一个国家的人口年龄结构变化,是一种缓慢而又巨大的力量,而且人口问题与其他社会问题有着根本的不同:我们可能变富,也可能变穷,但我们注定都会变老,而且老到一定年龄之后,最终都会死去!
  关于未来的新生儿人口数量估算,因为2000年-2017年中国新出生人口数量基本保持稳定,这些人口在25岁之后,基本都形成了育龄人口,由此,从2025年到2042年育龄妇女的数量也基本稳定,所以简单采用线性外推,并没有太大问题。
  但2018年之后,因为新生儿数量相比2017年之前的数据遽降,这将造成2042年之后的育龄人口数量也大幅度下降。也就是说,2042年之前的新生儿数量估算应该还算靠谱,但2042年之后的新生儿数据一定是偏高的。
  为修正之前的误判,我应该将2042年之后的新生儿数量,与2018-2025的新生人口给对应起来。
  根据数据,2000年-2017年每年新生人口数量大约1650万人,而从2018年开始,新生儿数量开始迅速下降,2024年之后,到2025年之后,新生儿数量更是降至不足700万人——这将造成25年之后,育龄人口同样会出现下图的陡坡下跌。

  至于每年死亡人口的估算,直接采用过去数据线性外推,就有更大的问题了。
  如果不发生毁灭性的战争、瘟疫或者饥荒,进而造成个别年份人口数量锐减的话,每年的人口死亡数量,一定与几十年前的出生人口及存活人数息息相关,所以,每年的死亡人口数量,并不能简单采用线性外推的方式,而是必须考虑人口的年龄结构。
  2020年10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宣布,从2015年到2019年底,中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从76.3岁提高到77.3岁,为了简化,我们将2020年-2050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均设置为78岁。
  如果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出来,结合人均预期寿命,想要估算2020-2050年中国人口死亡数据,并且估算未来中国的人口数量,并不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我们可以统计48-78岁之间每个年龄段人口,将其作为2020年之后每年死亡人口的基准即可。
  这些人口中,可能有相当一部分在到达78岁之前,已经因为各种意外而去世,但另一方面,1972年之后出生的人口,也很有可能在到达平均预期寿命之前去世,两者相抵消。我们可以简单认为,“七普”中48-78岁的人口数量,约等于2020年-2050年每年的死亡人口数。
  可惜的是,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据还没有出来,我们只能引用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来说明2020年之后每年的死亡人口数据情况。
  因为2010年的“六普”比现在早了10年,所以如果在“七普”中统计48-78岁之间每个年龄段人口数量的话,对应于“六普”中,应该是统计38-68岁之间每个年龄段的人口数量。

  根据国际社会通行标准,如果一个国家60岁以上人口占到总人口的10%,这就意味着进入老龄化社会,按照这一标准,中国在1999年就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不过2000年以来,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逐渐提高,人均预期寿命也在稳步提高,这熨平了2000年-2020年的年度人口死亡数据。
  1980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为67.8岁;
  1990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为68.6岁;
  2000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为71.4岁;
  2010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为74.8岁;
  2020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为77.3岁。
  根据国家统计局人口数据,自2000年以来,虽然每年新生儿出生人口数量有比较大的波动,但死亡人口却一直都是在平稳上升,从2000年的811万到2019年的998万,每年的死亡人口数量增加都在5-10万之间。

  正因为看到了这个数据的平稳变化,所以我之前才简单采用了线性外推的方式,来计算中国2020年以后的死亡人口数据。
  然而,因为人的寿命本身存在着极限,在社会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8岁以后,后面人均预期寿命的提高会变得越来越小,甚至不再提高,这最终会反映在人口死亡数据上——年度死亡人口数据,与5年前、10年前相应年龄段人口数量的关系,将越来越趋于一致。
  所以,我对于近期的死亡人口数据,采用线性外推的方法也未尝不可。但从1950年开始,内战结束,中国开始出现第一波婴儿潮,当这一波婴儿潮的人,开始触及平均预期寿命的时候(78岁),继续采用线性外推方式估算死亡人口,就会出现极大的偏差。
  有鉴于此,关于中国未来30年人口估算,我做出2点修正:
  1)2043年之后的新生儿人口,按照25年前(2018年-2025年)的人口出生比例推算;
  2)2028年以后的每年死亡人口数据,采用2010年“六普”数据中38-68岁人口数量代替。
  这样一来,2050年中国将有12.6亿人的判断就会被推翻,根据我修正后的估算,2020年之后,如果中国不能够有效刺激居民的生育热情,中国的人口规模将出现两次断崖式的下跌:
  一次是2028年第一波婴儿潮人口触及平均预期寿命之后;
  另一次是2041年第二波婴儿潮人口触及平均预期寿命之后。
  具体见下图。

  到2050年,中国的人口总量将下降至10.7亿人左右,回到20世纪80年代的水平。
  比人口总数量下降更恐怖的,是年度新生儿人口和死亡人口数据的对比:
  从2025年开始,因为全面放开二胎的计划生育政策松动红利耗尽,中国每年将出现约400万的人口净减少;
  从2028年开始,因为建国后第一波婴儿潮人口触及平均预期寿命,中国每年将出现约700万的人口净减少;
  从2041年开始,因为建国后第二波婴儿潮人口触及平均预期寿命,同时叠加2018-2025年的新生儿人口遽降所造成的育龄人口数量遽降,中国每年将出现约2000万的人口净减少。
  简单说,如果中国的生育率在未来几年不能够有效提高的话,从2041年开始,中国人口的下降将会非常可怕,以每年消失1个现在北京或上海城区人口的速度缩减——到2050年底,中国的人口规模相比今天,将会减少近30%。
  修正后的数据估算表明,中国的人口问题,可能比很多人设想的悲观情况要更加悲观。
  若中国的生育水平不能在未来很快提高,到2050年的时候,中国每年的新出生人口将不到300万人,而死亡人口将高达2500万人,而且这种状况还会持续很久。
  每年因为自然更替而消失2000万以上的人口,这是整个人类历史上,除了战争和瘟疫之外,和平时期最迅猛而暴烈的人口下降,从2041年开始,中国的人口下降速度,将远远的超越现在的日本、韩国,成为全世界人口下降最严重国家,没有之一。
  想想看,如果中国不能够在未来迅速提高生育水平,2050年之后的中国,每年的死亡人数将接近新出生人口的10倍,这个数据,真的是把我自己都给吓着了!
  到那个时候的中国,不仅仅是所谓的“未富先老”的问题,而是比现在日本与韩国的老龄化更可怕的一种深度老龄化,人口快速缩减、全社会衰老不堪,整个社会的将处于持续的衰败状态。
  一个年度死亡人口是新生儿人口10倍的国家,衰老和死亡将笼罩整个社会,这样的中国,别说什么大国崛起了,整个国家有没有希望和未来,都很存疑了……
  算完后,我终于明白了,这大概就是国家统计局迟迟没有公布“七普”数据的原因!
  ——因为,这个数据太具有爆炸性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值 +5 收起 理由
潇湘翁 + 5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1-5-10 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青城山人老师: 别等了!我算出20年后的中国人口数据,吓着了
 楼主| 发表于 2021-5-10 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廖若晨星 发表于 2021-5-10 09:47
谢谢青城山人老师: 别等了!我算出20年后的中国人口数据,吓着了

新周愉快!
发表于 2021-5-10 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贴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21-5-10 12:12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周愉快!
发表于 2021-5-10 20:12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知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人之道损不足却奉有余
发表于 2021-5-10 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的财富在少数人手里,孩子也由这少数人生,让这少数人的孩子相互竞争。开个玩笑。
发表于 2021-5-10 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青城山人朋友转载。   
        
下一页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手机版|公众号|小黑屋|可爱老人网

GMT+8, 2025-1-23 06:0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