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文字虫 于 2021-3-22 06:03 编辑
说“好人”
“好人”两个字,是男女老幼耳熟能详、人们日常中经常说到的。近10多年来,全国各地还开展了评选“好人”活动,打造了学“好人”、做“好人”浓厚氛围。
“好人”含义 “好人”,特别好理解,按俗语说,就是“心眼儿好”的人;“做好事”的人;“心地善良”的人;“招人喜爱”的人;“老实”“实在”的人;“为他人”的人,等等。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优点多的、令人满意的”的人;《辞海》《辞源》《古代汉语词典》《说文解字》解释为“美”“善”的人。
“好人”评选 2008年5月起,中央文明办依托中国文明网组织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每月发布一期“中国好人榜”,入选者被称为“中国好人”。至今,已经开展了13年之久。 此后,全国各个省、市、县也开展了评选“某省好人”“某市好人”“某县好人”活动。 此项活动,旨在鼓励身边好人好事、凡人善举,引导人们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做“好人”、当时代新人,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浓厚氛围,厚植社会文明沃土。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历史上的历朝历代,均特别注重褒奖“好人”,引导人们追求向上向善,崇爱懿德义举,践行真善美,弘扬正能量。 历史上,评选褒奖“好人”,与如今比较,方式和名称是不同和不断变化的。 据现有文字资料表明,明清朝时,有两种方式和名称。一是,予以“皇封”。就是当朝皇帝,下达“圣旨”(作者注:在我国封建社会,皇帝的意旨、命令、指示等,以文字的形式,传达给人们,称谓“圣旨”)褒奖“好人”。 另外,各级官府,予以“旌表”(作者注:表彰、授于称号。如“义行人”“义民”“义女”“烈女”“贞烈”,等等)。 二是,入“乡贤祠”和“节孝祠”予以褒奖。(作者注1:明清时,各地都设有“乡贤祠”(作者注:供人祭拜的房屋)。对乡里德行高尚的人,品学为地方所推重者,死后,由大吏提请,层层批准后,入祠,供乡亲春秋祭拜)。(作者注2: 清代在各省、府、州、县各建一所“节孝祠”,祠外建大坊,凡节孝妇女,由官府奏准,入祀其中,供乡亲春秋祭拜)。 中国共产党建立稳固后,直至如今,褒奖“好人”的名称称谓“劳动模范”(简称“劳模”)、“道德楷模”“优秀某某”“先进个人”等等。如“全国劳模”“全县劳模”“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公务员”“抗震先进个人”“扶贫先进个人”,等等。近些年,还有“最美工人”“最美农民工”“最美少年”“文明家庭”,等等。
“好人”类别 “好人”们的说话和行为,他们的为人处事、奋斗目标、行为准则、工作原则,等等,均为“真善美”。大体可以分为如下5个类别。 敬业奉献---尽忠。就是爱国家、爱岗位、爱事业,甘于奉献,勇于牺牲,甚至生命。为人民服务,而刻苦学习、自强不息、奋发拼搏、尊时守位,敬业建功,造福乡梓。一个字“忠”。 同时,遵纪守法,尙节俭、崇正义;戒赌博、戒奢侈、戒懒惰、戒酒色、戒淫逸;廉洁自律。 诚实守信---重义。就是对人待事,心诚、实在、守初心、讲信誉。一字“义”。 见义勇为---敢当。就是危难之时,果断出手,不怕牺牲,敢勇为。如救人、救灾等。一个字“勇”。 助人为乐---献爱。恤贫孤、扶危困;为他人,舍小我。如进行志愿公益服务、资助贫困家庭孩子、照顾孤寡老人等。一个字“爱”。 孝老爱亲---孝贤。敬父母、尊长者、和夫妇、亲兄弟、睦族人、善友邻、爱幼小。一个字“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