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紫蓿 于 2020-4-11 18:25 编辑
(紧接前面的定义概念)
D,“押韵”
字典上的定义是:诗词、歌曲、快板等句末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声音和谐悦耳。
近体诗中的规定是:句末用的字,必须是“韵身相同的字”,这样的字:“发音取同一收势,读起来是和谐统一的”,这样的句子,则是“押韵”的。
说得更具体一些:如果诗中的句子的末字,是韵书中同一个韵部中的字,则这些句子是押韵的。如果这个字是平声字,则叫做“押平韵”;如果这个字是仄声字,则叫做“押仄韵”。
近体诗一般押平韵,不押仄韵。《诗律学》中规定,凡押仄韵的“律诗”,都把它们划到古诗中去。
律诗中规定:首句可押韵,也可不押韵;2、4、6、8等偶数句,必须押韵。且必须一韵到底,不可换韵。3、5、7等奇数句不押韵。
在古人写的律诗中,有时如果首句押韵,可以押“邻韵”,因为他们用的韵书,譬如《平水韵》,韵部很多,相对的,每个韵部内的字数就较少,如果第1句可押邻韵,这就相对的扩大了可用韵的字的范围。
而我们现在,通常是用《中华新韵》,它的韵部只有14个,那每个韵部中包括的字就多了很多。这时首句再用邻韵,已无意义,所以现在凡押韵时都用同一个韵,不再有首句可押邻韵之说。
*********************************
(接前面“我们来想法简化它”)
研究这八句平仄格式的特点后,发现八句中只有四种基本格式,在循环重复。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即实际上是只有4种基本类型:把它们全写出来就是:
1,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2,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3,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4,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一首七律,它的平仄格式是怎样排列的,全取决于第1句。
如果我们把它的“顶节是仄仄”的,叫作“仄起”,“脚节是平”的,叫“入韵”,那么,就把这首七律的形式,叫做是“仄起入韵”式,——这就是上面七律1,的情况。同理:2,叫做“仄起不入韵”;3,叫做“平起入韵”;4,叫做“平起不入韵”。
现在我们可以说,七律的标准平仄格式,有四种形式,即:
1,仄起入韵
2,仄起不入韵
3,平起入韵
4,平起不入韵
具体平仄内容,就是上面列出的情况。——这就是结论,应该记住它!
(进一步简化
如果你把这四种情况,再加以分析比较:会发现:
凡“仄起”的,它们从第2句开始到第8句的平仄格式都一样,不同的,只是第1句。
凡“平起”的,它们从第2句开始到第8句的平仄格式也都一样。
这是巧合吗?不是的。仄起的,无论是“入韵”,还是“不入韵”,第2句都必须押韵,即它的格式,都必须是“平平仄仄仄平平”,当然以后的6句也必须跟着相同了;平起的,也和这相类似,这里略)
当然,如果理解为是两种基本格式,即分成“平起”的和“仄起”的两种,那也是可以的,而且更好记。(见下面简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