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名琐记
人一生中大都有若干个名字,除去大名,即正式的、身份证上的、档案中的姓名外,还有小名、别名、字、号,等等名称、称谓。 ---大名。由姓与名两部分组成。即书面的、正式的、身份证上的、档案中的姓名。大名,具有正规性、权威性、唯一性、严肃性、法律性。 大名,上世纪80年代以前,含姓,基本是3个字,2个字的极少。80年代以后,2个字的逐渐多起来。 同一家庭或者同一家族的同一辈人的大名,无论男女,往往第二个字相同,俗称“排着叫”。 人的名字绝对禁忌与上辈人的名字重复用字、用谐音字。 大名的用字,男性多用强、杰、勇、武、英、志等,显强壮勇武;女性多用芬、芳、梅、菊、婷、花等,显温柔美雅。 大名的用字,新中国建国前,多用儒学中的仁义礼智信等;建国后,多用有时代感的,如建国初的“建国”“援朝”“卫国”等、“文革”中的“向东”“卫民”等、改革开放后的“鹏飞”“学博”等。 ---乳名。《现代汉语词典》和《辞海》的解释是“小名;奶名”。《辞源》解释是“幼儿时期所起的名字”。 小孩出生后,即便在还没有取大名时,人们也往往要先起个乳名。 乳名,有的简单地按排行,男、女孩都适用。如,老二、小三、四妮儿等。有的寄托希望、期盼。如,盼男孩,取名招弟、三断(断女孩)等;盼女孩,取名来花、四多(男孩多了)等;盼孩子壮实,取名铁蛋、石头等;盼孩子将来高贵,故意取“贱”名,什么“狗子”“小牛” 等。有的以出生时的天气等情况取名,如,虹、雨、雪、晨,等等。 在河北省南部,给小孩起乳名,还有个“撞街”的习俗。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家中生小孩后,家长出家门到街上去,第一眼看见什么,就叫什么。如,大树、小马等;再一种情况是,家长出家门到街上去,让遇到的第一个文化人取名。如,这人说:“想不起来”,就叫了“想来”“香来”; 这人说:“琢磨琢磨”, 就叫了“老磨”“小磨”,等等。 ---绰号。《现代汉语词典》《辞海》《辞源》的解释为:“外号”“诨名”。诨名,即开玩笑的名字。是同学之间、同事之间、哥们姐们之间、战友之间等,人们为取乐,而给对方起的名字。 绰号,有的以体型而取。如,老胖、蔴杆儿(瘦子)、恨天高(矮子)、二级风(体弱),等等;有的以面目而取。如,二白、老黑、碳头(面黑),等等;有的以性格而取。如,老倔、黏糊、二娘们(男人女性格)、算破天(爱算计)、滚刀肉(不说理)、见面熟,等等;有的以生理缺陷而取。如,地不平(瘸、拐人)、三聋子、大哑,等等;有的以工作、职业、能力而取。如,小木匠、二老能(有能力)、百事通,等等;有的以姓氏、名字而取。如,孙猴(姓孙)、乔老爷(姓乔)、石头(姓石)、老武(名叫某武)、刚子(名叫某刚),等等;还有的因为某一件事情而取,等等。 绰号,有的是公开地称呼。公开的称呼,往往有总喊某人绰号,而想不起其大名的情形。有的是不公开、在本人背后地称呼。不公开的称呼,大都是对人的戏虐、讨嫌,甚至侮辱。 ---字。《现代汉语词典》的定义是:“根据人名中的字义,另取的别名。”新中国建国以前,多数人忌讳直呼其名,在名字基础上,取一字,交往时称谓。如,名字叫某山,取字峰;名字叫某水、某河,取字溪、江,等等。再如,张飞,字翼德;关羽,字云长;岳飞,字鹏举,等等。 ---号。《现代汉语词典》的定义为:“名和字以外另起的别号,后来也指名以外另起的字。”一般是事业有成的人,除去名和字以外,再起一号,一般表示个人志向、抱负等。如,诸葛亮的号是孔明、苏轼的号是苏东坡,等等。 ---笔名、艺名。顾名思义,笔名是写作、发表文章用的称谓;艺名是从事戏曲等文学艺术的称谓。文化人、文学艺术人员爱好取笔名、艺名。 ---曾用名。就是曾经用过的名字。我国、我党的履历表、档案中,一般都有“曾用名”一栏,为的是更好地了解、掌握此人的全面情况。 另外,还有别名、别号之说。辞书说它们是:“正式名字以外的名称”“本名以外的异名”“名和字以外另起的称号”。实际上,别名、别号是小名、绰号、字、号、笔名、艺名、曾用名等的笼统叫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