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老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搜索
查看: 2714|回复: 24

[散文] [科普散文] 五谷的来历和身世 ——写在第二个农民丰收节即将到来之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9-17 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李稼圃 于 2019-9-17 16:52 编辑

        [科普散文]   五谷的来历和身世
     ——写在第二个农民丰收节即将到来之际

      秋风摆桠几千顷,家家场中打稻声”.
      上述诗句是宋代诗人陆游描写稻谷丰收的喜人景象。“摆桠”,是形容稻穗迎风摇摆的样子。如今,在广大农村广袤的原野上,田里淌金.场院流银,一片五谷丰登的喜人景象。当你笑看那沉甸甸的金黄稻谷,喜尝那香喷喷的新炊黄粱的时候.可曾想过:这五谷粮食的来历和身世。
      自古以来,人们对五谷的解释一直有多种说法。《周礼》之注解说,“五谷,麻、黍、稷、麦、豆也”,《孟子》里讲的,“树艺五谷”则指:稻、黍、稷、麦、菽。据考证,“五谷”是佛教徒祈祷时使用的几种祭品,因每次祈祷的内窑不同,故选用的谷物种类和数量也不尽一致。除“五各”之说外,尚有“六谷”“九谷”“百各”云云。早在后汉时期的经济学家就曾为此争论不休。总体来讲,五古就是泛指谷子、黍子、水稻、麦类、豆菽之娄的粮食作物。
      粟,为五谷之首。世界上公认我们国家最早将野生“粟”改造成栽培“粟”。一般称没有去壳的粟为谷或称谷子,对去壳的粟称之为小米。小米粒圆色黄.营养价值很高.煮饭熬粥香甜可口,酿酒制糖别有风味。还富含人体不可缺少的各种维生素。因此.唐代诗人李白才存有“虽有数斗玉,不如一盘粟”的诗句。
      稷与粟是两种不同属的禾本科植物。稷在古代文献中称秫:现今在北方叫黍子或糜子。黍子去壳米质粘.称大黄米.食用与糯米相似,可用于作油炸糕、切糕、粘豆包;糜予去壳米质不粘.主要用于作妙米、捞饭或熬粥。《吕氏春秋》中就有“饭之美者.有阳山之稷”。近代研究证明,黍子与糜子均起源干我国西北地区,至今仍是北方干旱地区栽培比较广泛的粮食作物。唐代诗人孟浩然诗句中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可能就是主人备用了“黄米黏饭、小鸡炖蘑菇 ”招待贵客。当然 ,诗人在这里也是高度概括,并非专指。
      从新石器时代遗址发现的大量炭化稻谷可以推论.我国水稻之栽培历史不少于6000年.素有“我国种稻世为先”之说。古代把韬分为籼、粳、糯三大类。早在般商时代,稻为五各之末;到到北宋。水稻总产已跃为五谷之首,全国粮食总产量之中稻占7/10,已成为当时的主要粮食,因此才有“湖广熟,天下足”的民谣。
      稻,经历代劳动人民栽培选育,现今已有上干个色香味迥然姝异的品种。最负盛名的应该是“一亩稻熟香十里,一家煮饭十家香”的福建“过山香”,前些年,湖南又用“元山18号”的变异类型培育出一种高产优质的香稻—— “涟香”。昔日的进贡珍品,成为大众化的食物。“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是我国著名的水稻专家,他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新品种,产量高,品质好,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解决中国甚至世界的温饱问题,作出了卓越贡献。
      麦类作为包括大麦和小麦,从炭化麦粒和甲骨文的记载推测.早在周朝之前.麦类栽培就已占重要地位。《诗经》里的“贻我来牟”就是赞颂小麦(来)和大麦 (牟)丰收的意思。今日西藏高原仍称青棵(裸大麦)为“来”.是制作糌耙和青稞酒的主要原料。近些年来.我们育种工作者用普通小麦和黑麦进行远缘杂交.已成功地培育出八倍体的新物种——小黑壹,揭开了农作物育种的新篇章。
      “菽”为豆类的总称,毛泽东《七律·到韶山》的“喜看稻菽千重浪”,就是泛指水稻和豆类农作物。我国占代把“菽”列为五各粮食作物之一。起初包括大豆、小豆、黑豆、赤豆,以后才逐渐专指大豆。我国从南到北各地至今仍有大豆的原始类型——野生大豆。由于我国地理和气候条件的差异显著.大豆的变异类型多种多样.资源丰富,品质优良,在世界上一直享有盛誉。
       自从神农氏“教民树艺五谷”以来.我们的祖先就在东亚这块包括寒、温、热三带的广阔土地上播种五谷,并在漫长的岁月中选择培育了众多的作物种类和品种,对世界农业的起源和发展,曾经作出过并正在继续做着重大贡献。

评分

参与人数 3人气值 +15 收起 理由
刘秋梅 + 5 赞一个!
春归来 + 5 赞一个!
真真 + 5 受益匪浅!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9-9-17 17:45 | 显示全部楼层
科普散文诗情画意,既能学习科普知识,又感受美好。谢谢先生!
发表于 2019-9-17 18:08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说句不自量力的话,似乎也就我们中国人遍吃“五谷”,享尽人间美味。老外们似乎在吃上是一根筋,不会“灵活多变”,“认死理”。
发表于 2019-9-17 18:1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科普知识,提高自身素质。欣赏佳作。
发表于 2019-9-17 18:14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学与科普的完美结合。
发表于 2019-9-17 20:08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只是成为书面语了,不见其型,不知其味,就连乡下农村,乏有种植,,,,成为历史啦
发表于 2019-9-18 06:17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科普文《五谷的来历和身世》学习科普知识。向老师学习,点赞问好!
发表于 2019-9-18 09:20 | 显示全部楼层
读普科文,增长知识。
发表于 2019-9-18 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分享!欣赏佳作!
发表于 2019-9-18 16:51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佳作
感悟情怀
情景交融
妙笔生彩
受益匪浅
秋祺快乐
谢谢李老

为农民丰收节鼓掌
        
下一页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手机版|公众号|小黑屋|可爱老人网

GMT+8, 2024-11-27 04:0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