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时间2015-12-4
在线时间 小时
- 最后登录
- 1970-1-1
|
2016年5月27日,我和老伴随老年旅游团坐大巴游览了蓬莱市区、蓬莱阁、坐渔船到海上观看渔民捞海参。我亲眼目睹了渔民“海猛子”从海面到海底,浅有两三米,深则十几米,捞海参。那里有五六米长的小舢板载着两三个人、空气压缩机和写有编号的塑料筐,一人在船上看管空气压缩机、接海参,另外下海的就是“海猛子”。我与渔民聊天,他们说,这位渔民“海猛子” 都50多岁了,年轻人不爱干,外出打工去了,眼看着这行业后继无人。我非常心疼他们,祝福他们身体健康。
我看到齐鲁晚报一篇《威海 “海猛子”采参》,描写的很生动。说“海猛子”是威海沿海渔民对海参采捕者的俗称,他们平日是打工者、农民,捕参季穿上潜水服便是“海猛子”。“海猛子”穿着厚重的棉衣棉裤,抵达海区后还要扎上护腰、护膝,再套上橡胶质的潜水衣帽。一条粗壮的腰带系在腰间,固定住呼气管,还连着30多斤重的铅砣子,最后他们再戴上潜水镜、手套,胸前挂好装海参用的网兜。站在船头,“海猛子”试完呼气管保持畅通,便纵身一跃,飞入海中。他们被铅砣子坠着快速下潜,呼吸就靠那根数十米长的呼气管。这是与船上唯一的联系方式,若有危急情况,他会立即抖动、拉拽呼气管,船上的搭档不能有片刻大意,很快就得把他拖上海面。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