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黄煌长 于 2016-2-6 20:54 编辑
二十八把面发,花样馒头人人夸
今天是腊月廿八,汉族民谣:“二十八,把面发”、“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这一天,无论是发面还是做馍(北京叫馒头),各家各户要开始准备主食过年了。
我特别喜欢五颜六色的花馍。相信你看了这些花馍图片,也会赞不绝口的。
花馍也称喜馍。每逢喜庆节日,迎婚嫁娶,透着乡土气息的花馍就是座上客啦。它是用特制优质面粉制成。制作精巧,造型美观,色彩艳丽,栩栩如生,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显著的民俗特色。
花馍这种民间艺术,历史悠久,在黄河流域各省得到广泛传承和发展。今天,花馍已经从农家炕头走向城市宴席。谁见到这些色彩艳丽民俗气息浓郁的花馍,都会怀念不已,神思飞扬。
陕西花馍又称“礼馍”、“面花”(见花馍图片前6幅,其余为山西花馍),其实就是花样馒头,盛行于关中和陕北。中国的这种面塑艺术早在汉代就有文字记载,它起源于民间祭祀活动中用面塑动物代替宰杀牛羊等动物的习俗。陕西花馍的花饰以花鸟鱼虫、蝴蝶、蔬菜、水果等为主,表达了对祖先的祭祀、前辈的祝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丰富内容。 山西省闻喜县被称为“花馍之乡”,342个行政村几乎村村都有制作花馍的巧匠;如今闻喜县城有二十余家花馍铺,花馍“外交”十分活跃。当地有“有馍就有事,有事就有馍”的说法。闻喜花馍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其花样繁多,搭配组装成的花馍给人以活灵活现之感,其繁而不乱、鲜艳而不失协调的装饰得到民间美术专家的青睐。
2012年2月3日至4日,在闻喜县西湖景区举办了首届花馍文化节暨花馍大赛,10万多群众参观参赛,成为闻喜和周边县、市春节群众文化活动一道独特的风景。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在贺电中说:晋地花馍,造型浪漫,色彩炽烈,极具乡土特色,深受百姓喜爱。
闻喜花馍还赴上海世博会展出。
据介绍,闻喜花馍制作过程有9步工序。面发酵好后,进入第五步“捏形”,通常由大家公认的能婆婆、巧媳妇担当,她们凭自己高超娴熟的捏塑技术,依据提前商定好的花馍品种,主体与配件分开捏制或一体捏制。第六步就是把捏好的花馍雏形放在温度适宜的地方,用棉被盖好,让其适度发虚。第七步是开水上笼,急火上气,笼圈封严,大小分蒸,落气出笼。第八步是花馍出笼后,趁热用食品色点染、描绘。第九步是待花馍晾妥后,根据形状总体的需要,用竹签插上陪衬的面花,组合成一个完整的面塑艺术品。(据网络资料和图片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