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文字虫 于 2015-12-4 05:12 编辑
持卷大有益的两部书
---—写在《冀州那些事儿》《冀州史辑》面世之际 魏英俊
河北省冀州市委宣传部新出了两本书—--《冀州那些事儿》和《冀州史辑》,洋洋洒洒50万字。这是冀州人或者说想了解冀州的人士不可不读的两本书。拥有这两部书终身受益匪浅。
魏英俊(左)与执行主编辛向党
这两部书最可贵之处在于它的史料性,起到了补史续志的功用。譬如对于冀州境内插花村的介绍,考证地域归属、风俗习惯,于由来、演变等等作出了合理的确切的解读,填补了冀州文化研究和述史的空白。再譬如《冀州史辑》摄录的多个“之最”或“第一”,大都是过去不曾记载过的。《冀州那些事儿》中的“红色记忆”和“民俗存珍”这两章里独见,贡献颇多。还有不少,不再一一辍述。这些,为今后市志的修撰提供了更多丰富的资料,有了新的依据遵循,可谓功在千秋。 真善美,以正能量教育人感化人是这两部书的最显明特点。正如《春秋》的“启善惩恶,正心正世”。这在《冀州那些事儿》中的“先贤镜鉴”“红色记忆”“沧桑史踪”中表现的最为突出。如“先贤镜鉴”中的“历史上讲民生事例”“历史上讲和谐事例”“历史上讲开拓事例”“历史上讲文明事例”“历史上讲法治事例”“历史上讲奉献事例”“历史上讲团结事例”“历史上讲民主事例”“历史上讲改革事例”“历史上任人唯贤事例”“历史上的良风美德”“冀州先贤的气节”“冀州先贤的反腐”。再如“红色记忆”中的“抗战时的堡垒户”“抗日军民的三无精神”“狱中书信显党员风范”“舍生忘死保公粮”“抗战时的好母女”“六师育英才”。又如“沧桑史踪”中“冀州人助刘秀打天下”“枪毙张子耀前后”“大跃进时的荒唐事”,等。《冀州史辑》中的多个“之最”和“第一”也突出了这一点。如“最早传播马列主义的地方”“第一个小康村“”最刻苦的读书人”“第一位全国劳模”“最年轻的小烈士”“细数冀州的历史名人”“历史上的捐资助教”“历史上的勤工俭学”“忠臣孝子匾额的来历”,等等。 这两部书还有一个特点则是读起来有味,让人爱不释手。这是因为它的内容新鲜,能抓住人;通俗,能读得懂;正能量,能启迪人;不说教,便不烦人;信息量大,使人增知识,长见识。 再就是,这两部书的文字明快,毫无拖泥带水儿。看得出,编撰者在布局谋篇、文字讲求上是下了一番功夫的。于是,也就耐读,好读,读起来一点也不费劲。 冀州市委宣传部的领导和有关人士为这两本书的出版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是可赞可叹,大可嘉勉的。这里要特别提到担任这两部书执行主编的辛向党先生。这两部书中的大部分内容均是向党先生长期搜研冀州,宣扬冀州的成果。文稿大都在报刊和网络上发表过,可以说是向党先生十几年心血的结晶。向党先生曾经担任过村、乡镇和市(县)直部门的多个领导职务,对冀州十分了然;又曾是《冀县志》的编委成员、《冀州市志》的编辑室主任。从15岁写作至今,一直没停下来。早年,在圈子里被赞称为“文字虫”。所谓“虫”,窃以为就是“蚕”吧,不畏辛劳、不计成败地日日夜夜吐丝,织锦纺绢,济世有为。十几年下来,他积累了关于冀州的300万字十分宝贵的资料,为这两部书的成型奠定了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