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州在琉璃厂的名人(2)
吴希贤 吴希贤于1911年生于冀州城内一铺村的槐林街。我国古书文物鉴定专家。 吴1927年去北京琉璃厂“南阳山房”古书铺学徒,直到1935年该书铺歇业。1936年,与胞弟吴希江在南新华街设“二希堂”书店。1956年“二希堂”书店合营到中国书店。他先后在中国书店收购科、北京古书文物清理小组、文物管理处图书馆等处工作。他是北京市文物事业管理局副研究馆员,任北京文物鉴定委员会常务委员、文物保护协会会员和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图书馆学会会员。 吴希贤毕生从事收集、整理、鉴定、抢救我国珍贵古书文物工作,曾获国家文化部颁发的“从事文博工作三十周年证书”。他收购古籍足遍京、津、河北、山东、江苏、河南、山西、陕西等地,曾收购到明《皇明史概》(刻本,禁毁书)、万历年间《精绘彩图武经总要》(红格抄本)、乾隆年间《平定新疆战图》(铜版印)等一大批善本书籍。还收购到包括蒲松龄《聊斋》的第一个版本——清雍正年稿本《异史》(比《聊斋》多30多则故事)在内的一批珍善版本书籍。“文革”期间,吴希贤参加了根据周恩来总理关于抢救古书文物的指示,抢救出珍贵图书230万册,旧书320吨,文物字画90多万件。到1971年,共整理出宋、元、明、清各代善本图48000余件,约45万册。“文革”后,吴希贤在北京市文物局领导下,遵循周总理遗愿,编撰全国珍善本书籍目录1200多种,约45万册。在邮局、海关及书店鉴定出口图书l万多部,在广化寺佛协分别年代、 鉴定佛经图书1000多部,3万余册,为保护祖国文化遗产做出了巨大贡献。
魏广洲 魏广洲(1912---2006),生于今冀州市小寨乡北安阳城村一个农民家庭。14岁时,因家乡贫困又遭灾害,经族人介绍到北京琉璃厂“松筠阁”,学习古旧书版本知识。后自立书业,1956年公私和营时进中国书店。1966年调到北京市文物清理小组、北京市文物管理局工作。1974年退休,返聘回原单位至1978年。90多岁后还仍手不释卷,研读古籍。 魏学徒期间,听说有本《书林清话》,该书介绍了公私刻书、古今藏书及宋明以来中外各种古书版本,这本书对于读书人和卖书人都大有好处。于是,他将每年所得的1元钱连攒3年,用3元大洋买下此书,使他的古籍版本知识大有长进,也为日后打下了基础。 魏广洲在挖掘、整理、抢救与保护孤本善本方面贡献突出。1961年,魏广洲因事去天津顺便访友,偶然得知吴松平的先人系藏书家,身后遗书零散,存有宋版《攻媿集》首册,系宋刻原本,极为罕见。清乾隆年间以来,各藏书大家从未见此书宋版全集。魏又闻北京大学图书馆所藏此书,尚缺首册。根据多年寻书的经验,他断定两处存书可能是一套。为此,他力劝吴松平先生将家藏此书首册让于北大图书馆,做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至1963年7月,经魏往返磋商,最后以400元成交。经梁思庄先生等人鉴定,认为此册在印制、开本、装帧等方面均与北大馆藏《攻媿集》为同一版本,并首尾相连天衣无缝。此书还钤有“天壤阁考藏印”等多枚大家藏书印,确认原刻无疑。他让天各一方的珍籍合为完璧,这在当时乃至后来书业中都传为佳话。 魏广洲从民间收购的很多珍贵书籍,大都捐献给了国家。如将明铜活字版《曹子建集》、《绘像唐人写经》等20多种珍贵古籍捐赠给北大图书馆。将清抄本《继书堂明稗类抄》13册与“汲古阁”毛抄5种捐献给国家图书馆。 魏广洲以书为媒,广交朋友,乐于助人。新中国成立前他常为著名学者胡适先生找书送书。胡适藏明刻本《水经注》40卷等多种书籍,均系广洲帮助所得。他还同时结交了郭沫若、冯友兰、新凤霞、中国台湾王水忠、日本实藤惠芳等一大批国内外文化名人,为他们荐书买书。 魏广洲在长期贩书中不知疲倦地努力学习,在与名儒交往中不断提升自身修养,使他的文化素质逐步提高。他勤于动脑,笔耕不辍。他在全国各级报刊上发表了许多文章。有追忆挚友的,如天津《今晚报》发表的《忆本向达先生》、《团结报》上发表的《忆清华怀学人》等文章;有回忆琉璃厂沧桑往事的,如《北京日报》发表的《松筠阁旧事》、上海《文汇报》发表的《书林清话的得与失》等。这些文章为研究这一领域的文化现象及历史作用,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他在80岁高龄时,仍然孜孜不倦地小楷临摹书写了五千言《老子道德经》的宏伟巨作。难怪德高望重的赵朴初、冯友兰、肖劳、钟敬文、任继愈、启功、吴祖光、史树青等50多位专家学者为该书题词,称道:“少壮便怀书生志,老来更见真功夫。”该书1989年春由浙江富阳古籍印刷厂影印出版,纸墨精良,线装古雅,堪称善本。 魏广洲虽少小离家,但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情感,努力做些实际事情。20世纪90年代初,他积极支持原中国书店顾问郭纪森先生倡导向家乡捐赠图书的活动,将自己多年积存的一些有价值的图书捐献给冀州图书馆。后来他不断与家乡联系,将家乡人的书画作品推荐给专家学者及有关单位,为弘扬家乡文化默默工作。在90岁高龄时还回乡与乡亲们朝夕相处,开怀畅谈。 魏广洲先生2006年2月病逝于北京,享年95岁。有人为他撰写挽联:广交天下友,往来无白丁,书画演艺名人常聚贵府,听戏论古今,长寿老人乐享一生;洲泽县志考,诸子百家集,宋明古珍善本经手过目,何止万千函,鉴赏专家眼福不浅。
郭纪森 郭纪森(1914~2009),字松乔,今冀州市冀州镇郭家庄村人。古旧书业专家。北京市工商业者联合会委员,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被入选1989年中宣部出版局编印的《发行家列传》一书中。1993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郭15岁到京城隆福寺“嵇古堂”书铺学徒。民国28年﹙1939年﹚,为“勤有堂”书铺副经理。民国32年(1943年)在琉璃厂创办“开通书社”,自任经理。1956年公私合营后到中国书店工作,曾任琉璃厂古书店副经理、收购员、中国书店业务顾问。 郭纪森为了尽快地掌握古籍图书的业务技能,在掌柜和师兄们睡觉后,自己在深夜昏暗的灯光下死记硬背张之洞的《书目答问》的基本内容。他除了从书本上自学有关古籍图书的业务知识,还处处留心,见缝插针地向他人学习。掌柜的或师兄们接待读者,谈论书的优劣时,他就站在旁边偷偷地听,用心记。如,对于什么是原版、翻版、单行本、丛书本、初印本、后印本等等。然后有空时再找出书来仔细观看,对照比较加以辨别。由于他处处留心和刻苦学习,较快地掌握了买卖古书业务知识,没等到学徒期满,掌柜的就让他接待读者和给各大专院校图书馆、专家、学者、教授送书了。在接待读者和送书当中,他经常虚心向读者,专家、教授们请教,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对我国古籍图书的了解愈来愈多,对古籍发行的经验愈来愈丰富,称得上古籍发行的专家。 郭纪森半个世纪来,为读者找书、送书非常热情,从不讲条件。读者、书友托他找书,他总是千方百计地找到,否则心里就不踏实。有时送书太多,用自行车一次送不去,就分成2次、3次送。有时,没找到专家、学者、教授们,他就中午、晚上送到他们家去。说好哪天给送,不管是刮风下雨,从不失约。解放前,他经常给郑振铎、洪煨莲、冯友兰、翁独健等著名专家、学者、教授们提供古籍文献资料。如,当时燕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洪煨莲,正在编纂我国古籍经、史、子、集的各种“引得”,他就根据洪教授的需要,为其提供了大量的图书资料。其中有《四部丛刊》初二、三编和明初蜀潘刻本《静嘉堂密籍志》、万历张之象刻本《史通》,以及有关目录学的古籍多种。由于资料提供得及时,使“引得”的编纂得以顺利进行,后来共出版了64种、81册,此书至今仍为国内外学术研究不可缺少的工具书。1940年,洪应聘赴美国哈佛大学讲学时,将一批图书交给郭代为保存。郭将这些图书保存了30多年,直到中美建交后,才遵洪嘱交其亲属,献给了国家图书馆。我国金石考古家容庚教授,在编纂《金石编》、《商周彝器通考》时、我国历史学家顾颉刚教授编纂《禹贡》半月刊时、考古学家胡厚宣编《甲骨文合集》时、民族史学家翁独健在标点《二十四史》中的《元史》时、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顾学颉编注《白香山诗集注》时,等等,都是郭给提供了所需的资料。 郭纪森从事古籍图书发行工作60多年,抢救大量珍贵古籍图书资料,为中国古籍整理、出版、学术研究,为保护国家文化遗产做出了卓越贡献。半个多世纪的时间,经他亲手贩卖的古籍图书难以数计。他收集到了元刻本《静修先生集》、明兰格抄本《册府元黾》、《四库珍本》等善本古籍图书数百种,并找到了《敬录堂丛书》、《晨风阁丛书》、《纪元通考》等多种古籍图书的版片,由中国书店重新印刷发行,使我国珍贵的古籍能够流传后世。 郭纪森多年来一直非常注意从废纸堆里拣选有用的古籍图书。早在1936年,他在广安门老君地废纸坊里,发现有一大批官府处理的档案(黄册和鱼鳞册),就拿了两张样品送给清华大学历史系主任蒋廷敝去看,蒋说:“这是明、清户口、土地、赋税、徭役管理档案,对研究历史很有用。”郭就把废纸坊的1000多斤当作废纸的档案买下,给清华大学送去了。1948年,天津国民党官员仓惶逃窜时,很多古籍图书被当作废纸送往造纸厂,其中,铜活字本《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全书10040卷,522函,很少见,是我国类书之冠,十分珍贵。郭当即买下,使其免遭厄运。多年来,他从废品站拣回了有用书刊约2400多公斤,其中,有珍贵的革命文献,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创办的《共产党》月刊和稀少的《杭州府志》、《天津县志》、《沈氏遵生》、《医统正脉》以及全套的《新华日报》、《辞海》、《辞源》等各类图书。 郭热爱家乡,20世纪90年代初,组织冀州籍在京书业人员,向县图书馆赠书。他2009年病逝,享年95岁。
雷梦水 雷梦水(1921~1994年),今冀州市小寨乡谢家庄村人,高小文化。孙殿起之外甥。我国近代著名版本目录专家。 雷的父亲嗜好读书,使他受到熏陶,自幼亦喜爱读书。1936年,年仅15岁的雷高小肄业,去北京琉璃厂投其舅父孙殿起为师,学习、钻研古籍版本目录。建国后公私合营时,到中国书店工作直至退休。退休后仍然担任业务顾问。1983年,政协北京市委员会聘他为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委员。1992年享受了国家特殊贡献津贴。 雷在售书和送书中,经常携书出入官宦、学者、教授的家庭,结识了很多专家、学者名流。他在燕京大学认识了专门研究明末清初历史的邓之诚教授。他先后为其搜集到稀见的大批珍贵书籍,并为邓教授配齐了一部传世极罕的笔记书《土风录》,对邓教授的历史研究起到了重要作用。1946年,雷梦水到清华大学送书时,认识了该校国文系主任、著名学者朱自清先生,他千方百计为朱先生搜集到一些稀见之书,并时常探讨古旧书业方面的问题。他还结识了著名的考古学家、国家文物局王冶秋局长、著名的历史学家谢国桢等名人。结识名人使雷深受教益,雷对于某书,能够不假思索地告诉该书是什么版、有哪几种、作者是谁、成书年代、哪个版本最详尽,等等。 雷在中国书店的职务是古籍审读组审读员,为书审定价值和价格。他还常为书店的工作人员讲课。1978年至1979年,中国书店举办古书业务学习班,他编写了《我国古籍简介》的“丛书”部分,在店内荣立一等功。 雷经多年努力,完成舅父遗著《贩书偶记》精华本、补校本、续编本的整理、编撰与出版。同时,为舅父整理出版了《庚午南游记》、《记伦哲如先生》、《慈仁寺志》、《北京风俗杂咏》和《台湾风土杂咏》等。他自著并出版了《琉璃厂书肆四记》、《古书经眼录》、《室名别号索引补编》、《书林琐记》、《隆福寺书肆记》、《慈仁寺考略》、《贩书偶记校记》、《先师孙耀卿先生年谱》、《北京风俗杂咏续编》等。 雷生前很关注家乡。上世纪80年代,在得悉家乡编修县志后,他多次提供珍贵历史资料,设法复印明、清3部《冀州志》,并亲自带回冀县(今冀州市)交给县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雷1994年,病逝于北京,享年73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