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学报名;初中、高中择校;大学高考录取……上学成为了今夏伊始的焦点,在小学生、中学生忙着应考、家长们忙着给孩子报名、填志愿的同时,岛城的许多老年人也在为自己上学的事着急。近日,全市老年大学报名陆续结束,老年人报名上学的那份热情劲与中考、高考的紧张气氛相比,毫不逊色,甚至报名的火爆程度更高,直到如今还有不少没有报上名的老年人在遗憾中等待着插班生报名,希望有报名成功的学员会退出,腾出学位。 █报名·火爆 老年人一大早排队 “每个科目的新学员报名,用不了1个小时就全部报满了。”在市北区老年大学内,上午的报名时间仅过去一半,大楼内已经没有了报名学员,只有几名工作人员在值班,空荡荡的走廊里很难让人想象到刚刚还在进行的报名大战。“早晨不到5点,就有人过来排队,连我们工作人员都要跟着一早过来,上午招收的学科学位都已经报满,无法再接收学员。”工作人员说,因为担心老年人排队时间过长身体吃不消,同时也为了避免报名现场秩序混乱,他们一早就到了现场提前准备,为报名的学员发放报名序号,一个早晨忙得不可开交。 夫妻俩坐等6小时 上午10时30分,在市北区老年大学的大楼外,十几名老年人坐在小板凳上等待下午科目报名。“我准备报摄影,下午1点开始报名,我老伴早晨7点多就来了。”62岁的张先生坐在小马扎上翻看着一本书,老伴则正和另外几名排队报名的老年人聊着天。张先生说,他家住在胜利桥,为了报名他和老伴早晨5时许就起床忙活,坐着公交车赶到老年大学,老伴负责排队,他先去公园晨练了一番。“我9点多过来的,一直在这排着,不提前排队估计下午报名肯定没戏。”张先生说,他和老伴准备把报名手续办完后,再回家吃午饭。 █学位·难求 扩招10个班不够用 记者了解到,市北区老年大学除了舞蹈、声乐、美术、书法、电脑等科目外,还增加了周易、医疗养生等,教学的班次也比去年增加了10个,达到了现在的35个,甚至不得不通过市北区相关部门协调后,在登北社区内增设了一个独立的班。市北区老年大学工作人员介绍说,按照每个班大约50个学员计算,今年市北区老年大学招生计划达到了近2000人,可还是无法满足老年人上学的需求。而这种情况在市老年大学则更加明显,305个教学班、60多门课程,编班学员12800余人,依然一位难求。 “报名的学员太多了,除了市北区的学员外,连李沧区、崂山区的学员也都过来报名。”老年大学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全市老年大学中,市老年大学和市北区老年大学的条件算是最好的,因此到这两所学校报名的老年人也是最多的。以市北区老年大学为例,生源几乎囊括了市南、市北、李沧和崂山四个区。 入学难度赛过高考 “为了让更多的老年人进入老年大学学习和体验,我们学校要求已经上学多年的老生必须毕业,或者重新报名,从一年级学起。”记者从市北区老年大学获悉,由于僧多肉少,许多上学多年的老年人不肯毕业,新学员就无法入学,因此大学对学员报名立下了多条规定。“学校规定新生报名有年龄限制,也就是报名学员必须年满50周岁;老学员有学满毕业制度,和普通高校一样,学习的科目、内容都必须有年限,到期毕业,要想上学得重新报名;科目限制,也就是每名学员最多可以报3门课程。”市北老年大学负责现场报名的工作人员王美告诉记者,根据近年来的报名情况,钢琴、电子琴、声乐和舞蹈成为了报名最火的,其中钢琴受条件和教学设备限制,每个班只招25名学员,但报名人数远远超过招生计划,仅从现场咨询的情况看,录取率最高不过20%。“现在考大学,普通高校本科、专科和一些民办高校加起来,入学率达到80%以上,老年大学的入学难度远远超过高考了。”工作人员笑着说。 █变化1·环境 条件越来越好 在市北区老年大学内,记者看到舞蹈室内安装着巨大的窗户,地板、落地镜,室内显得格外敞亮。电脑教课和其他几个课程的教室,同样整洁一新。“我们当年在贮水山公园里面的一个半地下室上课,条件太艰苦了,现在这环境比起来,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市北老年大学健身舞班班长王美告诉记者,她已经上了14年老年大学,如今已经是名副其实的老学员了,除了按照课程时间上学外,最近一段时间一直在帮老年大学招生报名工作。提起当年上大学,王美颇为感慨,她说,当年老年大学刚刚成立时,教室条件很差,尤其是到了夏天,教室不通风,闷热潮湿,遇上下雨天甚至要趟着水上课。“现在好了,教室搬进了大楼,冬天有暖气,夏天有空调,所有的教学设施都是一流的。”王美说,现在老年大学越来越受重视,从教学环境到教学的硬件、软件和老师的专业程度,都有了很大的升级,这也更加吸引着众多想上老年大学的老年人,尤其是像她一样,对老年大学有了感情的老学员,更是不舍得离开。 █变化2·学员 热情越来越高 在老年大学报名处,79岁的葛人寿一口气爬上3层楼,打听电脑一年级新生班在哪里报名。葛人寿告诉记者,他在青岛某高校教了一辈子书,退休后又被学校请回去教了10多年,后来在讲台上实在站不了那么长时间了才“二次退休”,如今闲在家里反而感觉没意思,于是想学学电脑,平时也算有个营生干。“我之前学过电脑,但过了两三年都忘记了,而且也不系统,我现在就想有个老师现场授课,我能跟着一边学,不会了身边还有好多同学,可以有个人问问。”葛人寿说,老年人不该闲下来,有时间还是应该多学点新东西,不要让自己和社会脱节,更不要让脑子“生锈”。 齐秀娥在市北区老年大学整整上了10年,即使上个学期已经结束了,仍然对学校恋恋不舍,新生报名登记工作齐秀娥主动请缨为新生服务。她告诉记者,10年间,学校的环境一点点在改变,学员们的热情程度也一点点在提升。“你看看,大家为了报名能一大早来排队,你就知道有多希望进学校上学了。”齐秀娥说,如果倒退10年,她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如今老年人对老年大学的向往程度如此之高。“很多学员都觉得,一周一堂课实在太不过瘾了,所以一定要多报上两个班级。”齐秀娥说,如今不仅舞蹈、声乐、书画等传统课程十分火爆,就连刚刚开设的周易、医疗养生也都抢着报名。 青岛市老年大学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大学建校初期只有5个教学班,3门课程,编班学员511人,现在达到了305个教学班、60多门课程,编班学员12800余人;建校初期只接受离休干部学习,而且要动员老年人到老年大学学习,现在向全社会老年人开放,而且一大早排队等候报名的情况越来越普遍,老年人上学的热情不断提高。 █变化3·家庭 支持越来越强 “我和亲家轮流着看孩子,我上学那天他们负责看,他们上学了,我负责看。”齐秀娥说,亲家相互商量协调,都能挤出上老年大学的时间,最主要的是孩子们十分支持。 采访中记者发现,报名上老年大学的大多当上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给子女看孩子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如今,越来越多的子女很乐意让父母参加老年大学等“集体活动”。“头一天报名时,第一个来排队的是个小伙子,他给自己的母亲报名。”齐秀娥说,现在很多学员都表示,子女为了支持他们上大学,宁可自掏腰包请保姆,也不愿父母因为照看孩子而耽误了上学。 “只要他们心情好,身体好,自己能照顾好自己,我们做子女的就很满足。”记者采访中,有超过七成的市民支持自己的父母上老年大学,即使无法帮助自己照看孩子。市民王晨说,他和妻子都是独生子女,双方的两对老人一旦身体出现异样,都需要他们照顾,现在正是他们创业的关键时期,而且孩子年龄还小,也需要他们花费精力照顾,因此老人的身体健康事关子女精力和时间的分配,显得格外重要。“孩子可以花钱请人来照看,父母身体好好的,就是为我们分担压力和减轻负担了。”王晨认真地说。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