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老人,每周末在公园聚会,为自己相亲。有的因为孤独,有的因为户口,有的只是想每天吃上符合自己口味的饭菜……但是,他们发现:找个合适的伴儿过后半生,很难。 北京天坛公园七星石附近,每到周日都会出现两大群人。一群是煞费苦心为子女找对象的父母;另外一群则是为自己找老伴的丧偶或离异老人。两群人近在咫尺,互不干扰。 这里好赖不花钱 72岁的滕德恩站在老人择偶那群人当中,身材高大,腰板笔直。他在这里寻觅黄昏之恋已经5年了。“我这条件太低了。对方要楼房,我没有。要汽车,我没有。要一个月挣6000的,我没有。三个没有,谁找啊?” 滕德恩1988年离婚。1990年,女儿、女婿去了美国定居。1992年滕德恩搬到磁器口清华街17号的平房里,独居至今。 随着春天的到来,天坛公园里老人相亲的人气也在回升。他们有的查阅征婚花名册,把自己感兴趣的资料抄下来;有的四处张望,在人群中搜寻自己中意的对象;有的已经找到目标,双方在低声攀谈。 滕德恩不仅自己找对象,还义务为其他老人服务,花名册就是他做的。据他说,来这里的老人,男的最大85岁,女的最大71岁。外地的征婚者占30%~40%。一般来说,女多男少,男的年纪比女的大一些,男的本地人多,女的外地人多。 除了天坛,天安门附近的菖蒲河公园是另一个自发的老人相亲场所。人少一些,但每周也有两次聚会。 57岁的李阿姨是北京人,采访当天是她第三次来菖蒲河公园找对象。“中介尽是骗人的,尽是婚托,中介费好几百块钱,你交钱之前,他说好找极了;钱一给他,就变脸了,给你三号码,也打不通。我找婚介花的钱,上千块都不止了。这里好赖不要钱。” 各有各的考虑 当然,公园相亲也有不便之处。比如,个人资料就无法核实。李阿姨说:“到底你什么学历,工资多少,是不是单身,也没人核查,就看你的观察能力了。所以,这里头也有受骗的,得自己擦亮眼睛。” 李阿姨跟前夫离婚10年了。上班的时候,婚姻的不幸让她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上。退休后感到特别孤独,才想到要再婚。对她来说,男方的文化水平十分重要。“我想找一个对方有点文化的,真心过下半辈子的。” 来自黑龙江的韩女士51岁,退休前在银行工作,现在北京生活,她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想在北京落户。谈到自己的择偶条件,她说:“年龄大点,知道心疼我,得有房,而且得有收入,还得是北京市户口。郊区、城镇都行。” 来自石家庄的王奶奶在天坛公园找了5年,她的动机其实很简单:“跟儿媳妇在一起吃饭,人家按孙子的口味做,我自己要找个家,按自己的口味做饭吃。” 北京60岁的李阿姨,一次生病无人照顾,她就把自己反锁在屋里20天没出过门。女儿工作忙,每次打电话,李阿姨总说:“挺好的,什么也不缺。”这事过后,她下决心一定要找一个伴,至少能相互照顾。 成功率很低 无论在天坛还是在菖蒲河,成功率都很低。据滕德恩说,去年在天坛公园谈成的也就十几对。不过,老人们还有另外一个选择,那就是,参加北京电视台的择偶节目《选择》。许多老人都爱看这档节目,一些人还表示愿意参加,只是报名的人太多,要等很长时间。而且很多北京本地的都不愿意上电视,怕亲戚、街坊笑话。 李阿姨告诉记者,一些老人虽然在公园没找到合适的伴侣,但时间久了也成了朋友,比如菖蒲河公园,每周六下午4点以后来相亲的,许多是“老情人”相会,相完亲后会一起吃饭、唱K,或者一夜情。“但,这是需求,生理需求”,她认为,这些现象可以理解,应该被理解。 “我就是害怕被骗”,李阿姨边填表边和滕德恩聊。她是专门来填表的,相亲的计划暂时还没有跟女儿汇报,怕女儿担心。 “现在的单身老人还是渴望感情的,但不知道用什么办法找到自己喜欢的人。当然,也有不少人,第一次见面就先问‘你死了,房子给老婆还是给孩子啊’,不谈感情先谈后事。”滕德恩说。 李阿姨在择偶要求的年龄栏里写的是“65~70岁”。滕德恩说:“你这找不着。”因为男的一般愿意找比自己年轻20岁左右的女的。“我这都放宽到10岁了,还不行?那我不填了,我再放宽,是找爸还是找老公?”李阿姨说。 王奶奶也有同样的考虑:“不能再找年龄太大的,别在我手上又送走一个。”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