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口政策的影响和跨地域社会交流流动的加剧,如今儿女们陆续离开父母到异地求学、工作、生活的家庭越来越多。“空巢老人”这一社会问题再次进入到人们的视野。
对于“空巢老人”来讲,儿女们只有在逢年过节才会出现在自己的生活中。更多陪伴他们生活的是孤独和寂寞。
在记者查阅相关资料发现,我国“空巢老人”越来越多,进入“空巢”的年龄层次也越来越年轻,“空巢期”也越来越长。
同样,“空巢老人”的日常生活缺少照料,有的地方出现老年人在家中死亡多日才被发现的悲剧;“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在一些高龄化国家,老年人自杀现象较为普遍等社会问题再次把“空巢老人”推到了舆论的前台。
“早上六点准起床,六点半出门锻炼逛早市,八点半回家吃早点看电视,十点开始准备做午饭,一点午休三点起床,三点半和老伴儿一起到活动室打牌,六点半回家简单的吃点儿饭,七点准时静坐在电视前一直到看到10点上床睡觉。”这就是“空巢老人”姚淑华规律生活的一天。
姚淑华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在1997年南下到深圳“下海”经商后便在那边定居生活;小儿子在2008年大学毕业以后,加入到了“北漂族”的队伍中,如今已经坐到了部门主管的位置。
“现在,两个儿子的都小有点成就了,今年过年回来都劝我到深圳或去北京和他们一起生活。”姚淑华告诉《北方周末报》。
在姚淑华的内心中,到人生地不熟的深圳和北京生活自己更难受。“原来,我的一位老姐妹让女儿接到北京了,可没过多久又回来了,她说,到北京出门就迷路,女儿上班了自己只能在家呆着,原本以为自己能去能帮点忙,结果啥忙也帮不上。”姚淑华说。
如今的姚淑华虽然已经习惯了和老伴相依为命的生活,但很多时候她也感觉到自己力不从心。
有一次,姚淑华的老伴儿病了,老俩口准备到医院挂号看看,因为是周一,到了医院以后发现一楼大厅挤满了排队挂号的人,排了十几分钟的姚淑华实在坚持不住,只能是拜托了一位年轻人帮自己排队挂上了号。
“人老了身体难免会出现问题,但是现在生病以后病痛常常伴着更多的是为看病发愁。”姚淑华告诉记者。
其实,姚淑华老人的侄女和外甥都和她住的不远,但她不愿过多的打扰他们的生活。
姚淑华说:“现在,年轻人都忙的,那好意思用。”其实,姚淑华觉得还是“用”自己的儿女顺手。
“有时候感到很闷的话,就等晚上的时候给儿子和孙子们打打电话,也就好了。”由于儿子们不在姚淑华的身边多年,所以,煲“电话粥”也成为了这位年过花甲老人生活的一部分。
就在记者采访时,几位老人突然到访了姚淑华老人的家。
姚淑华告诉记者,这些都是自己的牌友,没事的时候活动室没有地方,他们都是自己家的常客。
周末往往是姚淑华最难熬的,因为牌友们的儿女回来了,他们老俩口就只能以电视为伴。“不至于‘度日如年’,但挺麻烦。”姚淑华说。
姚淑华告诉记者,大儿子现在准备把深圳那边的生意放一放回来陪我们老俩口,可是,那是儿子白手起家挣出来的,放一放就没了。所以,我现在基本上和他两天通一次电话,让他安心做生意。
其实,姚淑华有时由于儿子不在身边也犯过愁,甚至还哭过。但她告诉记者,那都是暂时的,过去也就好了,谁不希望自己的儿女过的好。自己都一把岁数怎么活不是活,况且现在老伴儿也在,俩个人一起在街上逛逛、打打牌也挺好的。
今年61岁的岳保山和邢鲜白老俩口都是巴彦淖尔市临河区退休工人,和姚淑华一样随着女儿在异地工作变成了“空巢老人”。
岳保山只有一个女儿,自从2000年女儿去北京读大学。毕业后,就一直留在北京工作,每年只有过年才能回来与老人团聚,平时只能通过上网视频和女儿见见面。每次的聚少离多让岳保山老俩口觉得很是无奈。
邢鲜白告诉记者,今年女儿腊月二十八才从北京回来,虽然女儿回来得有些晚,但我们俩儿别提多高兴了。可家里专门给女儿准备的好吃的还没吃,正月初六女儿又回北京上班了。
“我和老伴两个人,觉得心里空落落的,尤其刚走了的时候,觉得整个家里头都是空的。”邢鲜白的老伴告诉《北方周末报》。
如今,回忆起女儿回家过年的场景,岳保山老俩口更多的是孤独寂寞。
巴彦淖尔市松鹤敬老院的高兰英告诉记者,今年过年时,儿子把她接回了家,虽然年夜饭是在饭店里面吃的,但一家人能在一起挺开心。能够团团圆圆她相当的高兴。
“因为儿女们上班都忙的不行,所以正月初四就回敬老院来了。”高兰英告诉《北方周末报》。
在与记者交谈时,高兰英眼眶里不时的会闪着泪花。
高兰英告诉记者,自己真的很想念他们(儿女),想和他们待在一起,可是为了他们能安心地工作,自己也不能妨碍他们。他们有时间来养老院看看自己就行了。
每逢节日过后,像姚淑华、岳保山、高兰英这样的“空巢老人”不占少数。他们都期盼着能时时与儿女们团聚,但为了儿女的前途和生活,他们又不得不把自己放在“空巢老人”的队伍中。
对于“空巢老人”来讲,逢年过节团聚是开心快乐的生活,之后却更加孤单寂寞,因为他们常常回忆团聚热闹的场面。
在采访时记者深深的体会到,人人都会慢慢老,老人安享晚年生活更需要子女的照料。其实,父母的今天就是自己的明天,营造全社会敬老爱老的良好氛围,营造团圆美满的家庭生活往往要比事业重要的多,俗话说“家和才能万事兴”。
父母说不需要时,不是他们真的不需要,而是为儿女们的幸福,牺牲着自己晚年的幸福。(马翔宇 张小兰)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