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是中国的“情人节”,当晚,大连市总工会在燕窝岭婚庆广场举办了“劳动模范金婚庆典”,大连25对“金婚”的老人重走红地毯。 记者 王继富 摄 几块糖,一杯水,就完成了终身托付。对现在闪婚、试婚、团婚的年轻人来说, 25对银发苍苍,风雨中携手走过半个世纪的老人,是25个爱情奇迹。 8月6日是中国的“情人节”,当晚,大连市总工会在燕窝岭婚庆广场举办了“劳动模范金婚庆典”,大连25对“金婚”的老人重走红地毯。 这些老人中,年龄最大的已经88岁,最小的也有73岁,这也是他们一辈子中,第一次拍婚纱照,过幸福门,办一场体面而隆重的婚礼,大连市市委常委、市总工会主席汪集刚向这些相濡以沫50载的家庭表达了祝福。 25对老人创“金婚传奇” 大连市总工会女工部部长李淑娟介绍,现在的年轻人对爱情、婚姻的看法,跟以往有了很大变化,但是有些东西,并不应该变,现在一些年轻人聚的容易,散的也快。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大连很多“劳模”家庭,都超过了50年,他们都是当时社会的中坚力量,是精英人物,这些老人的婚姻能持续的这么久,这么好,“我们就想通过给劳模举办金婚庆典的方式告诉年轻人,”珍惜家庭“会让你终身受益。 此次市总工会挑选的金婚“劳模”来自大连各行各业,有全国劳模、省市劳模,有科学院的教授、院士,也有曾在生产一线工作的纺织、环卫工人,他们的共同点不仅是劳模,而且结婚都已经超过了50年,有的已经达到了60年的“钻石婚”。 其中有人曾在1953年参加过大连第一场时髦的集体婚礼,在中国最苦难的三年自然灾害时结下良缘。 为了此次金婚庆典,顾庆泰爱心车队的25辆出租车披上大红花担当“婚车”,燕窝岭公园像现在年轻人的结婚庆典一样,铺上了红地毯,摆上了金婚宴,搭起了幸福门,庆典现场有主持人,还摆放了老人们这辈子第一次拍摄的大幅婚纱照片。老人们穿上白衬衣,打上红领带,别上了百合花,这让现场不少年轻人也十分感动。 没房没车一样过大半辈子 沙国河与余道容结婚的时候是1960年,正是中国最困难的时候。“见的第一面就把婚事定了,之后各请了一天假,就把婚事办了。 ”余道容老人家回忆,那时候特别简单,条件特别差,什么东西都紧俏,需要凭票能买到商品,两人攒了好长时间的糖票,买了2两糖块,请了邻居,下午回家把婚结了,第二天就上班了,在一起过了七八天后,又开始了长达两年的异地生活。 但是他们至今仍很恩爱,那时候择偶标准几乎都一样,不管什么人,都要选择一个有上进心的,工作、学习都努力的人,人们对于对方品质的要求超过了对家庭背景以及经济实力的需求。 1953年参加过大连市总工会第一场集体婚礼的董连文也是如此,两人不仅是罕见的自由恋爱,而且还参加了一场集体婚礼,1953年,对普通人来说,照相都是一件奢侈的事,因为集体婚礼,董连文与妻子留下一个难忘的瞬间。 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一段爱情可以维系半个世纪,现在条件好了,剩男剩女却要为爱情、婚姻发愁,并且还有很高的离婚率。这些金婚老人表示,碟子碰碗还有个响,争吵肯定家家都有,但是婚姻能够持久的,最重要的是能互相体谅、互相谅解。首席记者 王继富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