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乐玉田有一家托老院,创办7年来,从院长到保洁员都不拿一分工资。”近日,长乐的张先生致电本报党报热线83751111反映这一善举。17日,记者走进了这个爱心托老院。 托老院在玉田镇镇上,是一座4层民房,占地约200平方米。“一二三四……”17日10时许,一台录音机发出“口令”,老人们正在托老所的院子里做广播体操,动作虽不整齐划一,但也其乐融融。 “感谢两位好心人,办了这么好的托老院!”一群老人围着记者,对托老院赞不绝口。他们说的两位好心人一位叫郑正益,年过七旬,目前是托老院院长,一位是80多岁的郑清廉,是这栋房子的主人。 郑清廉是印尼华侨,26年前回国时见家乡医疗条件不好,建了这栋房子准备开公益诊所,但房子建好了,诊所却因种种原因没有开起来。一次郑清廉在闽侯参观一家托老院,看见里面的老人生活很快乐,就想把家里的闲置楼房改成公益托老院。 2003年,郑清廉回乡和郑正益闲聊谈起托老院,两人很快“擦出火花”,决定将闲置楼房改成托老院。同年,配齐棉被、热水壶等生活用品后,托老院开张,老人每月只要交伙食费,即可入住。 消息传开后,周边乡镇,甚至福清、连江等地的老人前来入住。7年来,在该托老院住过的老人共200多人,目前住有44人,年龄最大的95岁。 郑清廉把托老院开起来后,全权交给郑正益负责,自己则回了印尼。“刚开始也不知道能坚持多久,可大伙都不拿工资,托老院就一直运转下来了。” 郑正益说,从院长、会计到保洁员、炊事员,7年来大家都没拿一分工资,免费为老人们服务。 托老院出纳邱女士,原先住在玉田,后来全家搬到长乐市区,但她仍坚持每天赶到托老院。“遇到天气不好,也有在家休息一天的念头,但如果我不做就没人做了,就一直坚持下来了。”邱女士说。 托老院也得到了一些社会人士的帮助。随着入住老人的增多,托老院房间紧张,玉田基督教会得知后,捐钱加盖,新设了6个房间。 “托老院只是让一小部分老人远离孤独,重新找到家的感觉,长乐是侨乡,留守老人多,社会应该多关注他们。” 郑正益呼吁,只要大家都献出一点爱心,相携相扶,老人们就会过上“有家”的日子。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