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将提前步入老龄化社会,上海实施弹性退休制,法国为弥补养老金缺口被迫提高退休年龄……最近这些话题让人们越发重视养老问题。近日,记者就老人理财请教了几位专业人士。专业人士认为,目前中国人在准备养老保障方面,不少人已经意识到光凭社保养老不够,还需通过理财储备养老金。但在老人理财方面,普遍对资产的安全性与流动性认识不足。 严控高风险投资比例 记者获悉,有的即将退休的夫妇将半数以上资产投入股市,有的甚至将房产卖掉投入股市。这种做法属于中老年理财大忌。对于普通收入者而言,通常而言,风险承受能力与收入的增长潜力、年龄时段有密切关系。如果一个人处于青壮年,未来收入水平会逐年增长,风险承受力也会随之增大。通常男性到50岁、女性到45岁收入将达峰值。自此以后,风险承受力随之下降。因此,中老年理财的第一要务是资产的安全性。 究竟如何控制风险资产的比例,理财专家建议,用所在地区的平均寿命减去本人的实际年龄,剩余部分可当作风险资产配置比例。比如,上海的平均寿命是80岁,如果现在45岁,那么,投资于高风险资产的比例则不应大于35%。 偏股型基金及基金定投产品、股权投资产品(PE)、投连险均属于高风险资产。这类资产的收益均为上不封顶、下不保底。债券、保本型理财产品、保本固定收益的信托产品、债券基金、货币基金是低风险资产。国债、存款则是无风险资产。 中老年理财注意流动性 中老年理财除了注意资产安全性外,还应注意资产的流动性。变现能力决定了流动性好坏。 中大君融投资顾问公司总裁毛丹萍曾经说,一个老人家退休了,住在女儿家。女儿劝爸爸说:“以后我们一起住,我给你养老,你把存款给我,一起买一套房子吧。”老人把钱拿出去后才发现很不方便。老人想出去旅游还得问女儿要钱。类似情况在生活中很常见,老人将一生积蓄拿出来给儿子或女儿交购房首期,或者为孩子创业投资首期资金,这种资产都有不宜变现的特点。 在财力充沛的青壮年甚至中年时投资房产,为养老积累资金是不错的选择。人到老年靠房租贴补开销也是可行方案。但人近黄昏绝对不是考虑买房子的时机,而是应该考虑卖房子,或者将住房“变现”、“变活”用于花销。 指定受益人或早立遗嘱 据理财专业人士介绍,在西方老年人为了过一个滋润的晚年,将一生积累的死财富变活,提前为自己服务的高招很多。最主要的方法就是指定受益人和立遗嘱。 广东万商律师事务所栾永明律师表示,按照《保险法》的规定,保险人、被保险人都有权力指定保单受益人。如果一个老人在年轻时曾给自己投保了寿险保单,他就可以通过指定这张保单的受益人,为自己晚年挑选“服侍生”。如果他的儿女不照顾他,而他的邻居或者朋友很有爱心经常照顾他,他就可以将邻居或朋友指定成保单受益人。他也可以将保单的受益人先指定成自己本人,然后,通过立遗嘱的方式将照顾他晚年生活的人列为财产继承人。栾律师提醒老年人,通常情况下,立有遗嘱的人,其身后财产会按遗嘱继承分割。如果没有遗嘱则需按法定继承人的顺序进行财产分割继承。配偶、子女、父母是第一序列法定继承人。如果不立遗嘱,很可能身前辛苦照顾老人的人反而得不到一点回报。 可考虑长期护理保险 中国的养老保险体系主要由社会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个人商业养老保险组成。政府提供的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作为养老体系的基础,据统计,其发放的目标替代率不超过58%,企业年金作为一种补充养老保险,在退休收入中的替代率只有1%。因此,专业人士建议,完善的养老保障应该由30%的社会养老保险、30%的企业年金和40%的个人理财组成。如果没有补充养老保险的市民应该提早着手建立个人养老理财计划,这个计划应当包括购买商业保险、房产、证券及理财产品等。 为了使自己晚年生活有较高质量保障,除购买意外、重疾、养老险外,还可考虑有长期护理、疾病晚期赔付等功能的险种。著名华裔美籍学者陈志武近日在媒体公开发表的致女儿的一封信中,倡导抛弃中国家长“养儿防老”的传统。他告诉两个女儿,他们夫妇已经购买了养老保险甚至购买了晚年不能动时的长期护理险,完全可能做到老年独立,老而自尊。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