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我不是药神》中说提出的观点:
如果不给医药企业利润空间,
或许就没有企业承担巨大的成本和风险去研发新药,
最终受苦的还是病人。
上图就是2018年7月28日正式对外开放的星健Sapphire香山长者公馆。是自2012年以来北京开业的第16家高端养老机构。
近年来,笔者陆续接到了很多老年读者的抱怨:“现在养老院太贵了,根本住不起”、“我们老两口的退休金加起来都不够”……一时间,“高端老年公寓”、“天价养老院”、“五星级酒店式养老院”等名词不断出现在人们视野中,颠覆着普通大众对养老机构的传统认识,而以万科、保利、远洋、泰康、中国人寿、北控、同仁堂等为代表的知名企业先后投入到高端养老市场,更将养老这个夕阳中的朝阳产业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
就在前不久,一篇题为《养老机构三年涨价近40%,养老难题如何破?》的文章又引起了新一轮的讨论:高端老年公寓到底有多高端?除了硬件,服务是否也配得上高端?动辄每月上万的收费是否合理?在高昂的投入、房租和人工成本下,这些高端老年公寓是否能盈利……
住户提供的双井恭和苑提价前后收费对照表
两位住户家属提供的涨价前后收费对照表
贵的确有贵的道理
记者先后走访了3家高端老年公寓:
1、西南三环的新华家园莲花池尊享长者公寓;
2、位于西南四环外的椿萱茂(青塔)老年公寓;
3、位于市中心南二环内,即将开业的首厚康健康养社区。
其中新华家园是新华人寿保险(上市公司)旗下的第1家高端老年公寓;椿萱茂是远洋地产(上市公司)旗下的高端养老品牌,青塔是北京的第3个老年公寓;首厚康健是市属国企首旅集团、厚朴投资(亚洲顶级私募基金)、以及中国健康养老集团(央企)联合成立的高端养老品牌。
这3家老年公寓:奢华却又温馨的装修风格、星级酒店标准的房间、丰富的公共配套功能区(医务室、咖啡厅、电影院、酒店式餐厅、棋牌室、阅读室、书画室、空中花园、手工区、理发室、国外进口的专业护理设备……),和全方位、专业化、健康快乐的服务理念,都让初来乍到的人膛目结舌。
这样的环境,运营成本真的很高
这3家老年公寓收费都过万,根据选择的房型、以及入住老人身体状况的不同,分为:自理、失能、失智,其中失能、失智还会再细分不同等级,收费区间在每月1万至2.5万,包含床位费、服务费、餐费,另外还需要一次性纳押金、安置费等费用。
每月1万+的收费确实不便宜,那么这些项目是否盈利呢?但意外的是:按照市场化的方式算账,目前北京几乎没有一家高端老年公寓可以实现盈利,即使入住率100%的项目,也很难实现盈利。
以其中一家养老机构为例:
- 社区内建筑面积2万平米,其中公摊面积(包括老人活动空间、无障碍通道等)占比40%,规划共容纳300户(约400人),每户建筑面积40平米。
- 以入住率100%进行成本测算,租金成本3.5元/㎡/天,平摊到每户为7000元/月;
- 人力成本方面:300户的养老院至少配以90人的管理团队(包括一线服务人员55人、行政和财务人员各5人、餐饮工作和保洁人员各10人、管理层5人),
- 在公司承担五险一金的情况下,所有工作人员税前工资平均大约6000元/月,平摊到住户每人为1800元/月;
- 折旧摊销费用方面,假设固定资产投入6000元/平米,按照15年折旧年限,社区整体的折旧摊销费用为67万/月,平摊到每户为2667元/月;
- 日常运营开支(能源及物业费等)方面,若以20元/平米/月计算,平摊到每户的成本为1333元/户。
- 这四个方面的成本加总已经达到12800元。
养老行业专家说:
“如果不是背靠大企业,在目前市场环境下,这些高端老年公寓很难生存,客观来说,这些公寓所提供的硬件和服务成本高于它们对住户每月1万多的收费,但是目前高端养老市场还处在培育期,这些企业也是在布局阶段。”
养老要提升品质
就像开头说的《我不是药神》里的话:如果不给医药企业利润空间,或许就没有企业承担巨大的成本和风险去研发新药,最终受苦的还是病人。
借此说到养老行业,很多专家也多次提到:“我国养老服务长期由低端的养老院、福利院提供,除了低质量、缺乏安全感的服务以外,更出现了虐待老人的现象,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而高端老年公寓的出现,不仅引领了养老服务的品质升级,更在推动中国养老产业发展、引导养老服务消费观念、培养专业人才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或缺的积极意义。”
养老难题如何破?
民政部统计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在2012年底达1.94亿人,占总人口的14.3%;而到2016年底,这一人数已达2.3亿,占总人口的16.7%。而截至2017年9月,我国养老机构总数超过14.46万家,2012年底时的数字时4.43万家。粗略计算,平均1500多位老人对应一家养老院。
具体到北京市,根据北京市民政局宣教处向记者提供的统计数据,截至2017年底,北京市共有常住老年人口358.2万,占总人口比重为16.5%;其中,户籍老年人口333.3万,占户籍总人口的24.5%,其中,65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219.9万,占户籍人口的66%;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占老年人口的16.72%,失能老年人口占老年人口的4.78%,独居老年人占老年人口的9.4%左右。
2015年,经市政府批准,市民政局、市规划委发布《北京市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提出了“9064”发展目标(90%的老年人在社会化服务协助下通过家庭照顾养老,6%的老年人通过政府购买社区照顾服务养老,4%的老年人入住养老服务机构集中养老),明确到2020年,全市人均养老设施用地达到0.25平方米。按照2020年60岁以上常住老年人口规模400万人测算,将有384万老人居住在家里;将有16万老人入住机构养老设施集中养老。
实际上,每个年代的老人想法和需求并非完全相同,像出生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那些老人更愿意接受“以房养老”,而现在80、90后的父母,无论是为子女考虑还是自己真的能够接受,对于养老的想法其实很灵活。
随着80、90后新一代承担养老的人群的崛起,预计在2022年左右(80、90后的父母年龄在50至70岁之间),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内,可能会出现类似“老年版”的长租公寓。因为不管最终是否在一线城市落户,这些年轻人日后在给父母看病时还是会尽可能选择一线城市。届时,入住时间灵活、服务方便、价格公道的“老年版”长租公寓,或许可以满足以独生子女为主的80、90后在解决父母养老以及看病方面的需求。
文章资料来源:北国网、中国经营报
“民福在线”是大型公益、公共服务互联网平台,隶属于北京民福职工帮扶中心,平台以“公益力量的接力,善心善意的传递”为理念,通过民福公益互助服务凝聚更多的公益力量,让公益服务你我他。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