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公孙九娘 于 2012-6-1 22:38 编辑 <br /><br /> 45、忧乐 (2012年4月1日) 许树人 旧时望疾请神婆, 遂认干亲息病疴; 解放戏添新布景, 夜阑场散似人河。
干娘 听说我下边还有个妹妹,大概在46年出生的时候,因为母亲身患重病,她也没有成活。 母亲的病,据说后来是东乡鹅寨的神婆“银河媳妇”给治好的。犹记得她细长脸,有一只眼睛还不大好,农村人装束,个头有一米七多…… 为了感谢人家,就让我认她作了干娘。她的家,东边是双洎河,南北都有沟,西边有南北的沿河路。家里有儿子,很少打招呼。家里敬着好像是黑龙爷那样的神…… 打这以后,每年我过生日的时候都去她家一次,带些礼品,供奉神灵,祈保平安。 每逢麦苗抽穗、菜花黄的春日,母亲总要备好点心、果品,带着我到干娘家里去。与其说是走亲戚,倒不如说是一次舒心爽意的春游!穿过梨河镇,越过无名溪,往西过吴庒,翻过铁路,就看见了河边的鹅寨了。三月十七,正是花香鸟语麦苗壮的时候,春暖气新,踏青赏绿,那心情是十分欢畅的…… 忆及此情,2012年3月25日,作一首《五绝•瞻观》—— 桃杏添春色,新诗绿柳行;黄花漫野景,是处蜜蜂忙。 这个事,从我四五岁开始,一直去到十二岁才告结束,算起来也有七八年。记忆中留存的,大多是解放前后的影像…… 笼统地说,新郑是49年解放的。 据查:1948年10月22日,郑州守敌弃城北逃,被我主力部队分路夹击全歼,郑州宣告解放。 “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新时代的到来,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欢愉和希望…… 在相对落后的乡村里,那时候令人欢喜的,除了走亲访友,要算是赶会看夜戏了。 记忆最深的一次,要数刚解放不久,在黄桥南边的大董村看“兄妹开荒”的夜戏了——因为刚有布景,十分新奇,看戏的可以说是人山人海,云涌似潮了。汽灯明亮,布景上的山水比现实还漂亮,“兄妹开荒”的的曲子听着也新鲜……真是从未有过的一次盛宴。戏演完了,人们都没有散去的意思,接下去又加演了《捲席筒》的片段,苍娃的形象,早早地就留在了脑海里,如今尚记忆犹新。 散戏的时候,更是人乱如麻。议论声、欢笑声、喊叫声、车铃声、板凳的撞击声交织在一起,使本来冷寂的村庄成了沸腾的海洋…… 记得我的鞋子都挤丢了,母亲只好背着我回家。 由此可见,当时人们的猎奇心是多么的强了!
<P>&nbsp;</P>
<P>&nbsp;</P>
<P>&nbsp;</P>
<P>&nbs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