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公孙九娘 于 2012-6-1 22:54 编辑 <br /><br /> 高小 寒暑交替,冬去春来,我很快在梨河上完了初小四年级。 五年级算高小了,要统一大考,且在乡镇街道的墙上公开发布录取名单。那劲头,似乎并不亚于京城所发的皇榜!看榜的人围了一大片。 我考了第三名,被编到五一班。 教室在梨河小学东院的最东边,由北向南的第一间,五二班在第二间。 北边东西走向的房子,是六年级的教室。 六年级教室的西边,是个三合院。北边和东边的房子,是女生宿舍。南边的房子,是教导处,门朝南开。对面就是一个主席台…… 记得慈祥的张国恩是教语文的,威武的秦之源是教历史的,热情的、高高的赵震华教我们的体育…… 除了上正课,语文老师每天还给我们读一节《高玉宝》中的故事,大家总是听得津津有味。半夜鸡叫、周扒皮,都是这时候知道的。音乐老师弹着风琴教的“太阳光,金亮亮”的歌曲,迄今还能张口就唱…… 上学是辛苦的,中午有时候也不回家,带些干粮,大伙在一块儿吃吃。然后就接着看书写字 …… 当时,学生的水平似乎也并不低——晚上,住校生里,就有人(张根卿)连续给大家讲述《西游记》。 我那时当少先队中队长,集合的时候,曾轮流在台上整队喊号。 我既会打军乐的大鼓、小鼓,还参加过腰鼓队,曾多次在街上进行过表演。走得最远的一次是到陉山旅游。一路上吹吹打打,队伍浩浩荡荡。过了小河环绕的沂水寨,就会清晰地看见石头山了…… 上学总是很积极的,有时回家见饭没做好,捞一碗红薯吃吃就走了。 因为怕迟到,总是在地上划日影作为记号,来去匆匆。 对学校的诸多事情,似乎都有着良好的记忆…… 1955年12月,父亲来信说让我去内蒙上学,当时我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说实在的,真到要走的时候,虽说对到塞外去,充满了憧憬;可对离开故乡的热土,还是恋恋不舍的。 别说我上小学五年级不到半学期,但和同学、老师的感情还是很深的。 现在还记得一些小伙伴的名字:张桂琴、李群舟,许香梨、黄春治,秦莉华、宋秀荣……他们,有的学习很好,有的是同村好友,有的是后排日日相处的邻居。 记得临行前,班主任贾老师,还特意到新郑城里买书送给我。 家乡小学的学习生活,即使到现在,还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美好的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