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遨翔天地间 于 2023-7-19 10:50 编辑
苏联与黑人留学生从“蜜月期”走向“离婚”的故事,也算给了我们很好的经验教训。
60年代,非洲黑人留学生变“白眼狼”,疯狂“猎艳”苏联女人
苏联究竟有多恨黑人留学生?
当年大量黑人留学生享受着高额补助,却肆意“猎艳”苏联女郎,导致很多女性无辜受到侵犯,最终引起全体苏联人的暴怒,被集体赶出国门。
好心出钱请他们留学,苏联最后换来的却是本国女性的受伤,以及黑人留学生在西方媒体面前不留余地地抹黑。 这样出力不讨好的行为,苏联为何执意要做? 黑人留学生又为何非要恩将仇报?其中还有着怎样的隐情? 生活在苏联的黑人
非洲黑人遍布世界,唯独在俄罗斯的一带密度最低。在西方国家集体“黑化”的情况下,俄罗斯街头依旧很少见到非洲黑人。
难道是高纬度的寒冷天气不适合黑人生活吗?显然不是。
在上个世纪60年代,在苏联土地上曾经生活过大量来自非洲的黑人留学生。不仅如此,这些黑人留学生还享受着相当优渥的国民待遇,拿着高额补贴。但本该对此心怀感恩的他们,反而选择了恩将仇报,将罪恶的双手伸向了苏联女性。
当时能来苏联留学的黑人留学生,有很多家里都是非富即贵,就算他们不出国,留在老家也能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这样的学生怎么可能有很强的上进心。他们出国就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玩,而且一定要玩尽兴。
这些人来到苏联后,依旧不学无术,排斥苏联教育,整日在街头闲逛,很快就发现了打发时间的目标。西伯利亚多美女,尤其是苏联那些金发碧眼的美女,都被黑人留学生视作了“猎艳”目标。
而考虑到语言和风俗不同,当时苏联给每一位黑人留学生都安排了“学伴制度”,允许一些苏联女学生与黑人留学生结伴,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
但方法实施后,实际的效果却大大超出他们的预料,往往是一个黑人留学生身边,聚集着多个俄罗斯女生。自从这些非洲黑人留学生来到苏联,每年的性侵案件大幅上升,人们时不时就会听说黑人留学生侵犯苏联女郎的新闻。
面对这样的现象,苏联方面自然是做出了不少应对措施,然而总是治标不治本,类似事件的出现屡破新高。不过,作风强悍的苏联人当然不是吃素的,脾气火爆的苏联青年可不会手下留情。
享受着高额的学费补助,还要勾引苏联的女人,苏联青年们从一开始就对黑人留学生抱有极高的敌意,当他们发现有些女性遭到“猎艳”后,怒气值更是攀升到了顶峰。
猎艳苏联女郎
1960年3月的时候,一位来自非洲索马里的留学生,参加了莫斯科国立大学的一场舞会。他看中了一位金发碧眼的苏联女生,请求与她一起跳舞,但是遭到了苏联女生的拒绝。
恼羞成怒的索马里留学生,坚称这位女生对自己抱有歧视,于是朝她脸上吐了一口口水。战斗民族的女人也是相当彪悍,当场反手给了这个留学生一耳光,吸引了全场人关注。
就在黑人留学生要再次冲向这名女生时,在场的苏联青年不约而同地站了出来,按住这名留学生就是一套老拳,打得他差点直接咽气。
除了舞会上的插曲,黑人留学生们还有不少其他的恶劣行径,比如说只穿着内裤在校内闲逛,见到漂亮的苏联女生就不知羞耻地上前调戏。再比如说,他们有事没事就跑去酒吧喝得烂醉,然后冲到街上挑衅警察。
之前说过,能抓住机会来到苏联留学的非洲人,往往都来自非洲老家那些有钱有势的家庭。这些家庭乐得花些钱,给自家孩子镀金,于是便挤掉那些原本学习好、有素养的学生,将不学无术的渣滓们送到了苏联。
这些黑人留学生根本不在意宝贵的学习机会,就算是到了课堂上,他们也热衷于挑衅苏联人,时常用莫名其妙的问题,让教授们下不了台。有很多留学生还有着迷之自信,非要教授们教他们航天相关的知识,也将他们送去太空。
如果教授们委婉地解释说,不是所有人都能从事航天项目,这是一个非常复杂而漫长的过程时,这些留学生就会声称遭到了歧视,并为此大闹课堂,让教学无法进行下去。
学校被逼无奈,最后请来了大名鼎鼎的克格勃来给留学生们“上课”。当这些留学生被请去卢比扬卡大酒店住宿后,他们才终于明白原来教授们是那么得和蔼可亲。
不过,问题也出现了,这样出力不讨好的行为,苏联为何执意要做?
这主要是因为二战后,非洲地区很多小国独立出来,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一员,虽然没有强大的国力,但全部汇总在一起,也能形成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而这股力量,就成为了美苏竞相争取的目标。
让非洲人来到苏联学习,是苏联拉拢非洲的一种手段,然而之所以会闹到后来匪夷所思的地步,苏联人自身的傲慢也是不可忽略的原因。
忘恩负义的“白眼狼”?
在当时,苏联青年只要看到黑人与苏联女孩一起散步,不管他们是否真的是情侣,苏联青年都会直接默认黑人在骚扰女性,冲上去就是一顿暴打。
后来苏联女性也开始鄙视黑人,那些还愿意跟他们交往的苏联女生,会遭到人们唾弃,就连官方也站在苏联青年这边,开除了不少与黑人交往的女生。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也并非所有的黑人留学生都是抱着玩乐的目的来到苏联的,其中有不少人发自内心地崇拜马列主义,克服各种困难来到这里,希望能学到先进的知识,结果却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
他们只是偶然与苏联女性并排走,就会遭到一顿毒打。有时只是上个街,也会被苏联青年疯狂追逐。
毕竟苏联人也是傲慢的西方白人,从一开始就看不起非洲来的留学生,表面的好心并不能遮掩他们内心的歧视。苏联方面始终怀疑这些留学生中,有来自美国的间谍,最初的“学伴制度”,其实就是他们故意让苏联女生监视黑人留学生。
随着黑人留学生与苏联青年之间的矛盾逐渐激烈,一个乌龙事件的发生,让黑人留学生开始了反抗。
1963年一个索马里留学生离奇地死在了莫斯科郊外,脖子上有一道浅浅的擦伤。听闻此事,所有的黑人留学生都认为,这是苏联人出于歧视的谋杀,并因此在红场上爆发了抗议游行。
他们一边抗议,还一边大肆毁坏街边建筑,烧毁了不少汽车,要求苏联给他们更多的津贴补偿,并送他们去西方国家公费旅游。
苏联警方在调查期间,为了避嫌,专门请了两位索马里留学生参与调查,最后证明那位死者其实喝醉之后冻死的。但留学生们依旧不肯停止抗议,反而向唯恐不乱的西方媒体告黑状。
事已至此,忍无可忍的苏联决定采取强硬措施,将那些不学无术、品行不端的黑人留学生,强制遣送回国。而这一举措也代表着,苏联试图拉拢非洲国家的“手段”宣告失败。
自此之后,苏联再也没有耀武扬威的黑人留学生,就算到了俄罗斯时期,这里的黑人人口密度也是全世界最低的。
原本能够获得双赢的“手段”,最终却以如此尴尬的局面告终。 时至今日,这样活生生的例子也在警醒着其他国家,放松对留学生的随意引进,同时不断提高对他们的津贴待遇,这样做真的合适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