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文字虫 于 2023-5-6 06:26 编辑
【老共产党员的风范】 “关心他人”的他们 (2名党员干部和1个党委)
1937年毛泽东主席在《反对自由主义》中指出“一个共产党员”,应当“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为重”。 作者在工作中了解到并且十分佩服如下2名党员干部和1个党委关心他人、爱护下属的做法。 张世波(故),20世纪80年代前多年担任北漳淮公社(今乡镇)党委书记。他是一位平易近人的党的干部,从来没有半点“官架子”,说话不急不躁,态度和蔼,以“爱下属”而闻名全县。 探望病人。一天上午,公社召开各村党支部书记会议,担任公社书记的他发现,有1个村来的不是支书,是大队长(今村委会主任)。大队长说,村支书的母亲病了,而且比较严重,让他请假并代替开会。 会议结束时,已经中午12点,张想着那位村支书母亲病的事,立即叫上公社卫生院院长,并嘱带卫生箱和必要药品;叫上公社秘书,并嘱带几元救济款,3人顾不上吃午饭,骑自行车急急赶往那位村支书家去。到村支书家后,他让卫生院院长询问、诊断老人病情,随即用了药;让秘书将救济款给了村支书;安慰了老人,嘱咐村支书不要担心工作,好好照顾母亲。感动得村支书全家人连连道谢,并且准备饭菜。张书记3人说,这是我们应该做的,谢绝了招待,回公社去吃饭。 多年来,他坚持做到,凡是村主要干部家有病人、有红白事,一定亲自到,予以慰问。 安排孩子。他总是把下属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来办。那时,公社书记除去开会外,几乎每天下乡,所以,对下属的村支书、大队长等主要干部的家庭情况很了解。每到秋季中学学生毕业时候,他总是惦记着主要干部家的孩子,提前与村干部沟通,根据孩子具体情况,予以适当安排,或招工去县,或进乡镇企业,或在村磨练。 上述事,深深感动了村干部们,都说:“就凭张书记对于咱村干部的关心,我们也得铆着劲地干好工作。”这个公社的工作,尤其是比较难以推动的工作,始终处在全县先进。他后来被提拔为县团级干部。 作者与他结识比较早,他比我大近20岁,我们曾经同为一个片的公社书记。他曾指导我说:“工作要靠下属,关心他们,他们积极了,工作的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啦。” “钱由我付”。他无论担任公社书记时,还是当副县长时,有句口头禅”-----“钱由我付”。就是人们在一起吃西瓜时、理发遇到认识的人时等,他总是说“钱由我付,我工资高”。其实,他当时的月工资五六十元,虽然比一般干部高些,但他还有个大家庭,负担是不轻的。虽然当时理一次发才1毛钱,却使人们心里暖烘烘的。 张其庚(故),20世纪80年代前担任公社党委书记多年。他为人十分诚恳热情,不但得到本公社干部、群众的赞誉,而且得到地、县直属机关、部门干部的普遍好评。 他曾经在3个公社担任党委书记,无论在哪里,都坚持做到对待前往人员一视同仁,予以很热情地关爱。我们曾是同期的公社书记,他比我大近20岁,他指导我说:“凡上级人员到我们公社来的,无论领导还是一般干部,都会给我们及时带来上级和部门的有关信息、政策、精神,使我们能够及时得到上级和部门的扶持、援助。所以,我们要多关照。” 当时,几乎每天都有到公社的地、县直属机关、部门干部,他们或者去调查研究,了解某方面的情况、收取某方面的汇报,或者去帮助、指导督促某方面的工作。作为书记的他,对于前往人员,不论认识与否,不论年龄大小,更不论职位高低,一律认真接待:一丝不苟汇报工作、不厌其烦回答询问、虚心诚心了解上级意图,等等。前往人员到的第一天,他都会自掏腰包,买瓶酒,加个菜,招待一次。因此,他所在的公社,工作位全县前茅。 枣园公社党委。20世纪80年代以前,该公社党委有一条规定:各个方面要关照下属的村支书、大队长等主要干部 当时,农村的人们,生活普遍困苦。为了民生,党和国家的民政部门有一笔名称为“救济款”的资金,拨发到各个公社,让公社用于照顾农村特别困难的家庭。那时,给予提出申请、经过村签署意见的特别困难家庭,一次是3、5元钱,基本是不突破5元。 该公社党委会讨论研究,定下规矩,就是“救济款”对于村主要干部,要重点关照。因为,村主要干部即便家庭有困难,一般也是不愿“带头”要“救济款”,担心普通百姓有看法、有意见。村干部是农村工作的主力,整天辛辛苦苦,有困难自己不好意思提出,我们公社干部就应当管,应当给予重点关照。 平时,该公社干部时时关注村干部的家庭生活,发现他们有难以克服的困难,随时给予“救济款”;春节前,集中研究“救济款”发放时,更是重点关照村干部。但是,掌握一条原则,就是没有困难或者困难不大的,不给“救济款”。 多年来,该公社坚持“救济款”重点关照村主要干部,极大地调动干部工作积极性,使全公社各项工作列全县先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