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毛主席生前对自己的小女儿特别关心,上学时关心她的成绩,工作后关心她的待遇,结婚后关心她的生活。
面对两个女儿,毛主席总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他对大女儿李敏说:“作为姐姐,要时时刻刻关心妹妹。”他又对小女儿李讷说:“作为妹妹,要多听姐姐的话。”
图 | 毛主席和两个女儿
每当回忆起毛主席,李讷总是感慨地说:“我经常能梦见我的爸爸,他不仅是一个伟大的领袖,还是一个伟大的父亲。”
老来得子,倍加关爱1940年的一天,在延安的杨家岭窑洞里,传出了婴儿的啼哭声。47岁的毛泽东喜添千金,由于十分欣赏孔子老先生,他借用《论语》中“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一句给孩子起名李讷。
2年后,毛主席和江青从杨家岭搬到了枣园,此时的李讷已经会跑路了,毛主席在办公室办公的时候,李讷就拿着粉笔在办公桌下面乱涂乱画,颇有画风。
每当周恩来和任弼时等人来开会了,毛主席便会喊警卫员:“把李讷带出去。”李讷不肯走,毛主席便说:“一会带你出去玩。”
图 | 毛主席和女儿在延安
然后李讷便会高兴地说:“叔叔再见,伯伯再见。”在延安,李讷成了大家的开心果,周恩来每次都会吻吻李讷的小脸蛋说:“再见了,小李讷。”
等到开完会了,毛主席便会拉着李讷到外面去走走,李讷说:“走,爸爸,散步去。”毛主席高兴地带着李讷走街串巷,人人熟知。
几年后,胡宗南率领队伍进攻延安,毛主席想了很久决定主动撤离延安。他抱着李讷站在山冈上说:“你害怕不害怕?”李讷说:“我不害怕。”毛主席点点头说:“让小小年纪的你看看飞机轰炸,也是锻炼你呢。”
那时候毛岸英已经从苏联回来,李讷每天和哥哥一起玩,别提多高兴了。李讷喜欢画画,毛岸英便抽空李讷画画,其他文化知识一般都是韩桂馨帮忙辅导。
党中央迁到西柏坡后,毛主席的工作更忙了,根本无暇照顾孩子。周恩来说:“李讷7岁多了,该上学了。”毛主席点点头:“现在没有正规的学校,等到环境稳定了再说吧。”
毛主席日理万机,只有抽空的时候才会去辅导李讷读书,每当到了闲下来,或者前方传来大捷的消息时,毛主席便会给李讷背诵很多古诗词,让李讷学习。
也正是在毛主席的影响下,李讷逐渐爱上了古典诗词。到北京后,毛主席把李讷送到了育英小学读书,但是对李讷的要求很高。
在上学前,毛主席对她约法三章,去了学校不准说自己的爸爸是毛泽东,不准说自己爸爸在中南海居住,上学放学不准坐专车。
李讷上学期间,家长栏的签字一直是警卫员的名字,去开家长会也一直是警卫员。
有一次李银桥出门办事,正好遇上星期天,开着中南海的车就把李讷接回来了,毛主席得知后大发雷霆,他说:“我说了多少次,不管李敏还是李讷,一律不准坐专车。”
李银桥说:“我就是顺路拉回来的。”
毛主席生气地说:“顺路也不行,别人的孩子是孩子,我毛泽东的孩子就不是孩子了?”
毛主席向来不准搞特殊,李讷和李敏记忆深刻,这种严厉的爱对她们的成长有极大的帮助。
生活上,毛主席对她们的饮食要求很高,任何人不能多吃一个面包,也不准多拿一块钱去买零食。
学习上,除了每天做家庭作业外,毛主席还给她们列了一个长长的书单,其中除了课堂上必读的书目,还有《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古典名著。
毛主席曾多次对李敏和李讷说,不管遇到什么问题,都要及时请教。从小学到初中,李敏和李讷的成绩一直很好。
李敏比李讷读书早,在苏联就上过小学,中学读完后,顺利考上了北京师范大学。1959年,李讷考入了北京大学历史系,毛主席得知后脸上写满了喜悦。
虽然上了大学,但毛主席的要求一点没变,他多次要求李银桥,不准给李讷带饼干。那时候正是国家经济困难之际,毛主席的严格要求,对李讷的成长是有巨大作用的。
毛主席说:“任何时候,不要因为是我的女儿,就享受特殊的待遇,我活着不行,我死了更不行。”
两个女儿都嫁人1958年,毛主席从监护李敏的王医生那里得知,自己的大女儿李敏有了对象,毛主席索性把她叫到身边问了一个遍。
后来才得知,李敏的男朋友是开国中将孔从洲的儿子,别人都叫他小孔。毛主席幽默地说:“孔老夫子的后代啊。”
毛主席和孔令华见过后,觉得和这个孩子不错,也就默认了李敏的婚事。两个人在1959年8月份举办了婚礼。
李敏比李讷大4岁,接下来就是李讷的终身大事了,但迟迟没有动静。
一直到1970年,李讷已经30了,但还是没有个男朋友。在她去江西“五七干校”前,毛主席专门和李讷进行了一场语重心长的谈话。
毛主席说:“你都30了,该找个对象了。”
李讷说:“我找不到啊,总不能去大街上随便抓一个吧。”
毛主席皱着眉说:“你高高在上的,谁敢靠近你,你把姿态放低点,找个工人,找个老师,找个医生,都行啊。”
在大学期间,也有人给李讷写过情书,但她没有当回事。如今李讷听取了爸爸的话,在“五七干校”认识了一个不错的男孩,名叫小徐。
她觉得小徐不错,为人踏实,对自己也好,就是学历低,家庭条件也不好。思来想去,她决定可以和小徐试试。
不久,从江西传来消息,李讷要和小徐结婚了,毛主席专门从北京送去了贺礼。
结婚当天,毛主席让张耀祠送去了一个神秘礼物,李讷问:“爸爸送给我什么呀?”李讷以为爸爸可能是送了一些家具,或者是一些吃的。
当她打开后落泪了,那是一套《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爸爸从小就教育她好好学习,这本书正是在告诉她,不要忘记学习。
一年后,李讷生了一个孩子,日子过得按部就班,但久而久之,她和丈夫的问题就出现了。李讷想去井冈山转转,但小徐认为家里的事情很多,我们这里也有山,就近转转就行了。
李讷觉得两个人文化水平有差距,说不到一块,所以有时候就避免不了争吵,甚至到了离婚的地步。
最后李讷终于结束了这段婚姻,1974年,李讷带着保姆和孩子一起回到了北京,但她没有想到,几年没有回来,爸爸的病情突然严重了。
图 | 毛主席晚年
毛主席不仅做了几次手术,连眼睛也看不见了。毛主席说:“李讷啊,你怎么才回来,是不是恨爸爸?”
李讷哭着说:“爸爸对不起,我回来迟了。是我离婚了,没脸回来见您。”
毛主席抽泣地说:“回来就好啊,回来就好,这次回来就别走了,有什么需要爸爸可以帮助你。”
李讷回来后,一直在北京工作,但她没有想到,两年后,爸爸就与世长辞。1976年9月9日,毛主席在北京逝世,孩子们个个悲痛欲绝。
对于李讷来说,这一年是不平凡的一年,爸爸去世了,母亲也难以相见,她和保姆一直生活在西城区的一个四合院里,和儿子保姆一起生活。
多年来,李敏和毛岸青不时地关心着李讷,李敏劝她说:“要永远记住爸爸的话,化悲痛为力量,好好生活。”
即便生活困难,李讷也不接受组织上任何经济上的帮助,几十年,她一直在简单地生活着。
鲜为人知的晚年看到李讷一个人孤苦地生活着,很多人都想给她介绍一个对象,但大多都不合适,要么是性格不合,要么是嫌弃她有个儿子。
东不成西不就,这引起了李银桥和韩桂馨的注意。李银桥曾担任毛主席的卫士长,韩桂馨也在毛主席身边工作过,李讷小时候就是他们看大的。
1984年李银桥的一个同事王景清登门拜访,李银桥得知他也没有对象,决定把他和李讷牵一牵。
王景清曾经在中央警备团干过,他的为人和家庭背景都没什么问题,很快,在李银桥的安排下,两个人见面了。
经过长时间的交流,两人都同意共同生活。不久后,李讷和王景清在北京举行了婚礼。婚礼很简单,还邀请了一些老人,他们大多都曾经在毛主席身边工作,他们对李讷表示衷心的祝福。
婚后,他们的生活很和谐,李讷把孩子的名字改成了“王效芝”,“芝”是取自于毛主席的名字,毛主席字润芝,后改为润之。
晚年的李讷很幸福,组织上安排她到某研究机构工作,后来因为身体原因,一直在家休养,平时就是种种花,看看报纸。
图 | 李讷和王景清
每当有纪念毛主席的活动,李讷和老伴王景清也会到场,王景清常常穿着一身洗的几乎发白到底中山装,李讷穿着灰色棉布装,脚上是老北京布鞋,朴素至极。
李讷说,每次去买菜,一个大白菜王景清都会挑选很久,和王景清过日子很幸福,很简单。
由于李讷晚年身体不好,每次去解放军305医院还要坐公交,王景清就专门买了三轮车,让李讷坐在三轮车上去看病。
每次提到他们的幸福晚年,李讷笑着说:“在家里我是清洁工,老王是大师傅,干什么都是他。”言语中充满了感动。
但遗憾的是,王景清先她去世了。2021年3月1日,王景清因病逝世,享年94岁。李讷悲痛地说:我的大师傅走了。
3月3日上午,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举行,毛主席的后人都到场送别,毛主席的外孙王效芝、外孙媳妇王伟哭成泪人。
往事随风,或许李讷习惯了那些平凡的日子,她已经把自己当成了一个普通人,她也会告诫自己的孩子和孙子,要永远学习毛主席的精神和毛家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