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老人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搜索
查看: 712|回复: 3

[佳作] 80、90后想体面养老,要存多少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2-7 18: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color=var(--t1)][size=0.22]80、90后想体面养老,要存多少钱?
[color=var(--t1)][url=][/url]
[color=var(--t1)][url=][color=var(--t1)][size=0.14]DT财经

[size=0.12]2023年2月7日18:01上海DT财经官方账号
[/url]


[color=var(--tag-t1)][size=0.18]本篇原创文章源自微信公众号:DT财经(ID:DTcaijing),文 字:王朝靖;编 辑:唐也钦;数 据:王朝靖;设 计:戚桐珲;运 营:苏洪锐;监 制:唐也钦。
[color=var(--tag-t1)][size=0.18]养老的话题又被搬上热搜。

[color=var(--tag-t1)][size=0.18]中信证券一篇关于“渐进式延迟退休方案或于2023年公布,2025年实施,2055年前后实现65岁男女同龄退休”的文章,引起热议。
[color=var(--tag-t1)][size=0.18]90后真是倒霉蛋,赶上“独生子一代+少子化一代+延迟退休一代”,上有父母要养老,下没子女帮养老,自己老了还碰上养老金不够,得多干5年才能退休。
[color=var(--tag-t1)][size=0.18]养老是全球难题,延迟退休是国际常用手段,不止中国在打算这么干。只不过,如今养老的问题加速逼近中国年轻人,开始频繁被摆在桌面上。去年由于个人养老金的出台,养老话题就被频繁讨论。如果你在社交网络搜索“养老”,大概可以看到这样的描述:
[color=var(--tag-t1)][size=0.18]存钱太难、生娃太贵、养老金赤字,80、90后靠什么养老?
[color=var(--tag-t1)][size=0.18]80后90后,遭遇养老大变局
[color=var(--tag-t1)][size=0.18]中国养老,真的是地狱级难度吗?
[color=var(--tag-t1)][size=0.18]老龄化的问题重要,是因为它和少子化一样,在加速、不可逆。而且,在这代年轻人(80、90后)真正面临退休前,这事就已经会实打实地影响他们的生活。
[color=var(--tag-t1)][size=0.18]房子价格、社会福利、就业分工,以及它牵涉到的人口红利、中等收入陷阱、孤独死......各路学者从各种角度讨论,也试图拿出解决方案,但结果都是没有一个能完美解决的答案。
[color=var(--tag-t1)][size=0.18]既严峻,又已经众人皆知的事实是,中国正在走向衰老。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是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0%,2021年,中国的这个比例达到18.9%,接近中度老龄化社会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20%的标准。预计2035年时,中国会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也就是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30%。
[color=var(--tag-t1)][size=0.18]


[color=var(--tag-t1)][size=0.18]对于普通人而言,矛盾的地方在于,即便年轻人遇到养老话题,有满肚子情绪,但在进入老年之前,很难真正关心老年。而当成为老年再准备老后生活,又几乎来不及。
[color=var(--tag-t1)][size=0.2]年轻人怎么看养老这件事?
[color=var(--tag-t1)][size=0.18]许多年轻人已经意识到要做点什么了。
[color=var(--tag-t1)][size=0.18]2020年富达国际和支付宝理财平台联合发布的《后疫情时代中国养老前景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居民的养老意识连续三年呈现出提高的趋势。
[color=var(--tag-t1)][size=0.18]但现实的骨感在于,意识到的人多,行动者少。上投摩根一份3000人样本的调查显示,2022年,90.3%的国内受访青年认同养老要越早准备越好,但仅有16.6%的人已经在配置相关的资产。56.4%没开始准备养老的人认为自己“收入尚可,也稳定缴纳社保养老金,未来养老应该不是问题”。
[color=var(--tag-t1)][size=0.18]和养老金困境相对的,是年轻人的疲软态度:
[color=var(--tag-t1)][size=0.18]养老重要,但是还早,爸妈养老都还没开始准备;
[color=var(--tag-t1)][size=0.18]生活艰难、自顾不暇、想也没用;
[color=var(--tag-t1)][size=0.18]养老首先要活得到老,说不定我活不到了;
[color=var(--tag-t1)][size=0.18]重要,但又能做什么呢。
[color=var(--tag-t1)][size=0.18]DT采访了不同代际的年轻人对养老的看法:
[color=var(--tag-t1)][size=0.18]苗淼(00后):现在的环境,看到的都是30岁焦虑,35岁裁员,40岁的人都消失了,比起担心养老金,我更担心我们这一代,没有一个能顺利变老的环境。
[color=var(--tag-t1)][size=0.18]跳马路(95后):在B站上刷到过养老的科普视频,养老金亏空啦,要提早做准备啦,我没觉得是在传播焦虑,它的确是该让人焦虑。但是我也做不了什么,个人养老金制度开始落地,让交就交呗。自己去琢磨怎么投资怎么资产配置,太麻烦了。我是独生女,比起自己养老,爸妈的养老更紧迫吧。不过我算幸运的,我爷爷奶奶的退休金比我工资都高,虽然我家也算不富裕,但是我怀疑我工作一辈子都没我爸妈有钱,他们的养老,我就算想操心,也心有余力不足。
[color=var(--tag-t1)][size=0.18]尤加(90后):身边很多朋友都打算不生孩子,对未来悲观,太动荡了。以我多年做子女的经验来看,子女这玩意对帮助养老来说,基本没用。我理想的养老方式是女性朋友互助养老,但是实际操作起来估计也悬。
[color=var(--tag-t1)][size=0.18]趣里(85后):我觉得现在的养老教育变成了财商教育,怎么合理投资,又没有专业系统的指导,自己瞎琢磨,最后大概率也是延续散户悲剧。而且我现在经常熬夜加班,一周跑20公里也补不回来。养老首先要活得到老,很怀疑我们996这一代,不是熬夜加班就是熬夜刷手机,会不会都有各种大小病根,比爸妈更早死也说不定。
[color=var(--tag-t1)][size=0.18]小佳(80后):我爷爷奶奶都超过85岁,眼睁睁看到在过去5年里,各种老年病是怎么折磨我爷我奶,和我爸妈两代人的。现在寿命一直在涨,很担心等我们老了以后,会进入一个“长寿诅咒”的社会,八九十岁,没有劳动能力,浑身是病,活不好、又死不了,还没有勇气自杀,毫无生活质量,单纯消耗社会资源、拖累家人。
[color=var(--tag-t1)][size=0.18]日本学者上野千子出版过一本书,叫《高龄化社会:四十岁开始探讨老年》,她认为“我现在之所以对‘老’的问题比对任何其他问题兴趣都浓厚,就因为对这个我今后就要进入的世界,所有的人都太无知了”。作为普通人,我们能做的无非就三样,有意识、了解相关知识、明白可以怎么行动。在找资料的过程里,我们总结出了几个有必要了解的问题,以及一些个人能做的操作,或许能为你打开一些思路。80、90后老的时候,谁来养他们养老金制度,本质上是人口红利。
[color=var(--tag-t1)][size=0.18]目前世界范围内养活退休人的钱来自3个支柱:国家给、企业给、个人自己给。(中国特殊的孝道文化,导致还有一个子女给,但是子女养老这部分,越来越暧昧,既不稳定,许多子女也自顾不暇。)
[color=var(--tag-t1)][size=0.18]国家给的部分,就是基本养老保险,占比约70%,企业给的,占比约30%(OECD数据)。也就是说,现在的退休人员,主要仍然是“国家来养老”。国家给的这部分钱,又采用“现收现付”模式,用现在年轻人交的养老金,去养现在的老人。等现在90后00后的年轻人老了,领的就是20后30后们交的养老金。
[color=var(--tag-t1)][size=0.18]所以,对一个普通小张而言,现在每个月的工资,需要养3波人:养现在的自己,养现在的老人,以及存一部分养未来的自己。
[color=var(--tag-t1)][size=0.18]中国老龄化全国委员会(CNCA)预测,中国60岁以上的人口预计将在2050年左右达到4.87亿的峰值,接近中国人口35%。
[color=var(--tag-t1)][size=0.18]90后们老了会遇到的景象可能是:你走在中国的大街上,每3个人里,就有1个是超过60岁的老头老太。
[color=var(--tag-t1)][size=0.18]不仅老人的占比会增加,老人的在留时长也在涨。1950年,中国人的平均预期寿命是40.8岁,1978年,66岁,2021年,78.2岁。《中国可持续发展总纲(国家卷)》曾预测,2050年,也就是90后开始退休时(当然,那时候的退休年龄必然已经延迟),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会达到85岁。
[color=var(--tag-t1)][size=0.18]


[color=var(--tag-t1)][size=0.18]未来30年,老年人口、老年寿命都在逐年增加,也就是说,有越来越多的老人要养。但从2016年起,中国的出生人口就逐年递减,年轻人不愿意生孩子了,能养老人的年轻人在减少。
[color=var(--tag-t1)][size=0.18]2020年,中国老年抚养比是19.7%,用平均5个年轻人交的养老金,去养一个退休的老人。这个数字在2010年是11.9%,大概8个年轻人养一个老人。由于建国后中国人口经过3次婴儿潮(1949年中国的人口是5.42亿人,70年里涨到了14亿人),人口红利让年轻劳动力充足,公共养老金一直运作良好。
[color=var(--tag-t1)][size=0.18]


[color=var(--tag-t1)][size=0.18]然而按照中国逐年下降的生育率(以1.2的综合生育率)计算的话,2050年,30后开始步入职场,那时候的抚养比将超过50%,也就是平均两个年轻人养一位老人。
[color=var(--tag-t1)][size=0.18]另一个状况是教育。越多人接受高等教育,导致的问题不只是“大家都去卷白领金领,没人想干蓝领的工作”。还有越来越久的读书时间,2022年考研报名人数同比增加80万人,2015-2022年,7年之间平均增长15.8%。以前读到22岁,以后可能28岁才毕业开始找工作。
[color=var(--tag-t1)][size=0.18]原本不生孩子,可持续的劳动力已经少了,现在劳动力们都挤去考研,劳动的时间也少了。
[color=var(--tag-t1)][size=0.18]这意味着,90后退休时,可能面临着类似如今日本的处境:年轻人少,老年人多,单靠养老金无法维持生计,医疗负担大。于是,老年人不得不延迟退休。如今焦虑35岁裁员,未来可能操心的是大量65岁的人坐在办公室的场景:或者霸占职场高层位置,或者被市场抛弃找不到工作,造成老后破产。
[color=var(--tag-t1)][size=0.18]和上一辈不同,对如今的80、90、00后而言,稀里糊涂地活到退休,是一件危险的事。
[color=var(--tag-t1)][size=0.18]中国近几年也在寻求应对方式,比如备受争议的推迟退休年龄,事实上,中国如今的退休年龄是男性60岁,女性55,即便逐渐推迟到65,放在世界范围也不算晚的。
[color=var(--tag-t1)][size=0.18]


[color=var(--tag-t1)][size=0.18]此外,即便无法完全满足未来养老需求,政策上也在积极完善第二第三支柱养老政策。2019年提出《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2022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确立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基础框架。把原本政府和企业大包大揽下的责任,分摊到市场里。
[color=var(--tag-t1)][size=0.18]许多老年补助政策仍在细化,多多打听国家的政策,说不准就有适合你的能雪中送炭。去年年末个人养老金制度落地,自然是奔着减少基本养老金压力来的,但对许多人来说,一个很当前的问题是,到底要不要买个人养老金。
[color=var(--tag-t1)][size=0.18]目前来看,要不要买个人养老金现在的个人养老金,可以简化成“每年最多存一万二,到一个理财账户里,这笔钱不能拿出来,等退休或者移民了,再收一笔3%的税,然后把钱连本带利还给你”。好处是“能抵工资扣的个税”,以及“阻止你忍不住把钱花掉”。
[color=var(--tag-t1)][size=0.18]于是,很容易就能推导出什么样的人买入个人养老金不太合算:
[color=var(--tag-t1)][size=0.18]1.工资的累积税率不明显高过3%的人,也就是月薪8千以内的人,因为基本上等同不抵税。
[color=var(--tag-t1)][size=0.18]2.现金流吃紧的人,即便赚得多,如果花得也多,没剩多少钱。或者可预见的未来有大额支出,想买房买车出国读书,眼前需要用钱的。
[color=var(--tag-t1)][size=0.18]3.有投资能力、不错投资收益的。自己有其他财务投资,运转得也好,或者有投资其他资产偏好的。
[color=var(--tag-t1)][size=0.18]4.离退休年龄还很远的人。退休的准备越早越好,但考虑到政策的不确定性,毕竟退休年龄很大概率会再延长,如果还有三四十年才退休,时间越长,会遇到政策变动的可能性越大,风险也就越大。
[color=var(--tag-t1)][size=0.18]也就是说,综合考虑扣税额度、锁定年限、政策不确定性,适合买个人养老金的人群画像就比较清晰了:可预见的未来(比如5年)没有大额开销、现金流充裕、年薪在20万以上(确切地说是20.4万以上,也就是扣税在20%)、离退休较近(四五十岁)的人。
[color=var(--tag-t1)][size=0.18]现在的个人养老金制度穷人买不起,富人看不上,但中产友好,抵扣的税,相当于买了打折的理财。这其中还有2个事实:
[color=var(--tag-t1)][size=0.18]1.以现有的养老金制度来看,不自己做养老投资/理财/保险,靠退休后的养老金,绝大多数人是无法体面养活自己的。
[color=var(--tag-t1)][size=0.18]2.目前的个人养老金制度,即便买到顶,仍然没法满足多数人的养老需求。未来势必会继续调整。
[color=var(--tag-t1)][size=0.18]个人养老金是大势所趋,但它不是老年人的救星。额外的,计算退休后能领到多少钱外,还需要算另一笔账:想要体面地养老,到底需要多少钱。
[color=var(--tag-t1)][size=0.18]


[color=var(--tag-t1)][size=0.2]想体面养老,要存多少钱
[color=var(--tag-t1)][size=0.18]退休前要存多少钱,才能维持体面,人各有异。国际上给的标准是,替代率在70%-85%,也就是拿到手的退休金,是退休前工资的70%以上,生活水平就不会有明显的下降。
[color=var(--tag-t1)][size=0.18]即便21世纪以来,中国的养老金连续18年上涨,但养老金替代率却在下降,2020年不到50%。而国际劳工组织发布的《社会保障最低标准公约》指出,55%的养老金替代率是警戒线,低于55%,退休后的生活水平就会严重下降。
[color=var(--tag-t1)][size=0.18]此外,因为要养的老人增多、能收税的年轻人减少,人们的收入又在逐年增加,养老金的替代率大概率还会继续下降。
[color=var(--tag-t1)][size=0.18]所以问题就转换成:除了养老金,自己要准备多少钱。富达国际提出过一条“退休储蓄黄金法则”:存够当时年薪的9倍。也就是说,如果纯靠工资的话,从25岁起,每年从收入中,拿出19%用于储蓄。更细分的计划是,30岁时,存的钱,得有年薪的1倍,40岁是4倍,50岁是6倍。所以,养老储蓄越早开始,就越轻松。
[color=var(--tag-t1)][size=0.18]这种9倍的说法当然比较粗暴,你也可以按照自己平均每月支出,配上增率和通胀率去算。但只有一个锚,一个具体的数字,就可以让自己更积极地准备。
[color=var(--tag-t1)][size=0.2]但另一个问题是,老后的消费水平,不完全取决于有多少钱老后的消费水平,和什么有关?
[color=var(--tag-t1)][size=0.18]村田裕之在《超高龄社会的消费行为学》一书里认为,日本老年群体拥有整个社会70%以上的财富,很多人误认为老人拥有资产越多,消费就越多。实际情况是,老了以后会因为没有安全感,担心生病需要大笔钱,日常开销,仍然主要取决于收入的多少。
[color=var(--tag-t1)][size=0.18]这种心态在中国也适用。大量老人即便攒了十来百万,但是日常也过得抠抠搜搜,不是为了留钱给子女买房,就是担心大病临头。上海许多老人拥有价值不菲的房子,即便卖了房,能在人生最后阶段租到更舒适的房子或养老院,但变卖资产会让老人没有安全感,老人宁可住在老破小里过简朴生活。
[color=var(--tag-t1)][size=0.18]也就是说,对多数普通人而言,老人的日常消费和日常收入成正比,跟有多少资产的总量没明显关系。让老后能安心花钱的办法,就是让老后仍然拥有稳定的收入(持续每月的养老金、房子的租金、稳健投资的收益等)。
[color=var(--tag-t1)][size=0.18]所以,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为老后攒钱——这个问题可能就会转化成,退休后还能怎样赚钱?
[color=var(--tag-t1)][size=0.2]退休后,要做什么工作比退休年龄推迟更值得关注的另一个问题,是退休后就业。
[color=var(--tag-t1)][size=0.18]一个非常让人悲观、但已经在诸多老龄化国家成为事实的信息是:退休后,得工作。
[color=var(--tag-t1)][size=0.18]经合组织2020年的数据显示,韩国的退休年龄是60岁,但韩国65岁-69岁的老人就业率,接近1/2,日本的处境和韩国类似(日本总务省21年的数据,日本的这个数字已经超达到50.3%)。
[color=var(--tag-t1)][size=0.18]除了亚洲,许多欧美大国的65-69岁老年就业率也都超过1/4,美国30.5%,印度26.7%,英国23.9%。
[color=var(--tag-t1)][size=0.18]


[color=var(--tag-t1)][size=0.18]高龄就业率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增加,尤其是发达国家和富裕的发展中国家。原因仍然是人口三大难:年轻人不愿意生孩子了、老人寿命延长了、上几波生育潮的人老了。
[color=var(--tag-t1)][size=0.18]日本那么高的老年就业率之外,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数据,是很高的老年犯罪率。日本法务省的数据显示2020年,日本22%的犯罪嫌疑人,都是65岁以上老人,这些老人犯的罪名中,又有超过70%都是轻度的盗窃罪。原因是,大量老人体力脑力都跟不上,只能做没啥技术含量的保安、保洁、收银员,于是老人们想靠偷一辆自行车进监狱,到监狱里免费养老。
[color=var(--tag-t1)][size=0.18]值得拿来对比的是,中国的一个叫格瓦拉的年轻人,因为偷窃进监狱,说喜欢里面的生活,“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这辈子都不可能打工”的言论也被众多年轻人玩梗追捧。但很难说,未来会不会仍旧是一个梗。
[color=var(--tag-t1)][size=0.18]造成焦虑的,是未来的两个趋势:1.随着老龄化加剧,年轻的劳动力会逐渐变得稀缺,也就是说,年轻人会更值钱。2.随着技术发展,体力劳动和算力劳动,会被AI更大范围地取代。
[color=var(--tag-t1)][size=0.18]于是,另一个问题就摆在了如今的年轻人面前。当你老了,现在的职业还能继续做下去吗?
[color=var(--tag-t1)][size=0.18]“雇主可以重新培训一名 50 岁的员工来让他与时俱进,也可以雇佣一个跟得上时代的 25 岁的聪明人。雇佣聪明的年轻人要划算得多,因为年龄较大的员工薪酬基数较高,而且对在职员工进行重新培训本身就需要花很多钱。”——理查德·桑内特,《新资本主义的文化》
[color=var(--tag-t1)][size=0.18]像大学生要面临的“毕业后,该选择什么职业方向”问题一样,如今的年轻人在未来可能不得不思考:“退休后,该选择什么职业方向。”
[color=var(--tag-t1)][size=0.18]美国人罗兰·T. 拉斯特给的一个答案是“情感”。他在《情感经济:人工智能、颠覆性变革与人类未来》一书里,把人类的经济活动分成三类:
[color=var(--tag-t1)][size=0.18]1.体力经济时代——靠劳动力来赚钱的方式,体力至上的男性,是这个时期的主导者,逐渐被机械替代;
[color=var(--tag-t1)][size=0.18]2.思维经济时代——信息技术革命,人类进入以服务业为主导地位的脑力时代,“脑子好的人”成为这个时代的宠儿。
[color=var(--tag-t1)][size=0.18]3.情感经济时代——人工智能逐渐开始比人类更聪明之后,人类能发挥作用的地方,会逐渐转移到情感领域。
[color=var(--tag-t1)][size=0.18]麦肯锡一份关于未来颠覆性技术的预测报告中,也认为弱社交的程式化知识性工作,比如财务税务数据处理、投资顾问、新闻报道和研究报告的撰写、电话销售、简单翻译等,都在逐渐被智能技术取代。不论是依靠体力还是靠程序化的脑力,对老后的工作,帮助都不大。有意识地多与人连接,互相帮扶,成为情绪价值的供给者,逐步向创意性、服务性职业转变,或许是一个选择。
[color=var(--tag-t1)][size=0.18]现在,我们对老的讨论,从钱,到了工作,但所有人都知道,老要面对的最大问题,总是最隐蔽的:
[color=var(--tag-t1)][size=0.2]老后loser
[color=var(--tag-t1)][size=0.18]如今我们生活的社会是一个“媚青”的社会,社会是围绕年轻人建立的,原因在于青年是主要掌握消费话语权的人,人多,能买,商业就讨好。
[color=var(--tag-t1)][size=0.18]媚青社会造成的副作用是:边缘化老人。
[color=var(--tag-t1)][size=0.18]“你的朋友和你聊运动和孩子,但是不谈工作。”曾经有个中年的电脑程序员对我说。当那些被边缘化的人试图利用他们在原来的企业中培养起来的人脉,“就像没有人认识你。”另外一个人说。围绕着他们的边缘状态的沉默体现了美国最大的社会禁忌:失败是不能涉及的话题。——理查德·桑内特,《新资本主义的文化》
[color=var(--tag-t1)][size=0.18]35岁的中年人会遇到的成功焦虑,在老年人身上并不会消失。上一代的中老年们,还能把“老后失败”的窘境转移到下一代身上,“多子多福、你的孩子真有出息”,少子化带来自由,个人只对自己负责,但另一个后果是,成败也得自负盈亏。一个老年人,通常会被当做一个“结算品”,如果不作为成功者,老年本身,就会带给你失败者的形象,这种失败不是以输者的身份,而是以无人问津、不被提起,以隐形的身份存在的。
[color=var(--tag-t1)][size=0.18]正视老年,就是正视老年人的处境。
[color=var(--tag-t1)][size=0.18]这种处境是老年贫困、老年病痛、老年孤独,以及根深蒂固的“社会性惧老”。你很容易在社交网络上看到老人出现的场景:大妈又被诈骗了、老伯不懂扫码好可怜、二舅好可怜好励志。老人被客体化被凝视非常常见。如果说女人是社会的“第二性”,老人就是这个社会的“第二年龄”。关于老,我们被市场教育的是“如何延缓衰老”、“抗老”、“冻龄”、“不老女神”、“80后一点都不算老”。
[color=var(--tag-t1)][size=0.18]


[color=var(--tag-t1)][size=0.18]年轻是一种特权,年纪大的人会遮遮掩掩地把年龄隐藏或者改小几岁,许多90后80后仍没法坦然地接受自己进入中年。传统老人是围绕家庭和孩子存在的,社会对老人的考虑是“找个地方安顿”、“维持生命”,老人基本上处于一个“被放置”的状态。
[color=var(--tag-t1)][size=0.18]大前研一在《低欲望社会》里谈到:
[color=var(--tag-t1)][size=0.18]“美国人之所以过了 60 岁还能够开心地出入单身酒吧,是因为不论男女,他们都有着旺盛的欲望,都想着再好好享受一下人生。然而,60 岁的日本人都在干什么呢?在公寓里狭窄的阳台上养着兰花,牵着比猫还小的狗在家附近散步,这些朴素的兴趣就能让日本国民非常满足。对于这样一群低欲望的人,很难想像他们会穿着好看的衣服,化着精致的妆容,兴冲冲地去单身酒吧。”
[color=var(--tag-t1)][size=0.18]中国老人的处境很难说比日本更好。和“女人是造出来”的一样,“老人”既是不可逆的生理现象,也是人为造出来。把性别放在权利的视角里,容易给性别解绑。同样的,多一个权利的视角来理解年龄,或许可以让我们的老年更自由一些。
[color=var(--tag-t1)][size=0.18]年龄歧视的话题常年都有,但未来的30年内,因为80、90后逐渐成为老人,这类话题会被讨论得越来越多。对已经有权利意识的这代年轻人来说,随着年龄增长,女权主义之后,很可能会兴起泛抵制年龄歧视的“老权主义”。
[color=var(--tag-t1)][size=0.2]老后独身,以及老后关系最后一个问题,老后该如何自处。
[color=var(--tag-t1)][size=0.18]结婚率逐年下滑、离婚率逐年走高的趋势仍会持续,有相当一部分90后00后们会面临“老后单身”的境况。
[color=var(--tag-t1)][size=0.18]学者上野千鹤子写了两本《一个人的老后》,分男版和女版,提供了许多有参考的建议,比如,她认为老后,把自己托付给政府或子女的想法都是靠不住的,不论有没有结婚,最终都是自己一个人。如果不幸挚友都比你早死,你可能要承受巨大的悲伤和孤独。比起寻求挚友和家人的帮助,多结交“缓友”:关系虽浅,却可以一直持续下去的关系。松松散散,淡淡交往。不要寻求思想一致,不要知性刺激,不要总是倾诉。”不要纠结“ta算不算朋友”,朋友和熟人的角色可以随时切换,不必固定。
[color=var(--tag-t1)][size=0.18]对男性来说,女缘容易带来真的帮助,男缘却难以奏效,所以尽可能地,成为一个招女人喜欢的男人。最后的日子再有钱也不如身边有人,男性拥有异性朋友,女性拥有同性朋友,大家互相扶持走完这段人生路。
[color=var(--tag-t1)][size=0.18]当你老后,你的许多东西都是他人买的。而“关于护理这种服务类商品,购买者和使用者常常不是同一个人。经营者会只关注购买者。”想想你为你爸妈买的那些劳什子就知道了,众多商家都是向你喊话,“送爸妈”。
[color=var(--tag-t1)][size=0.18]此外,她还给男性准备了老后的“单身男人的十戒条”,都是常识,但管用。这十条是给老年男性看的(大多也适用女性),和钱一样,越早准备,老后或许会越轻松:
[color=var(--tag-t1)][size=0.18]1.衣食住是自立的关键。只靠外卖或下馆子迟早会营养失调。
[color=var(--tag-t1)][size=0.18]2.健康管理是自己的责任。不要逞强以为自己没事。
[color=var(--tag-t1)][size=0.18]3.不要对饮酒、赌博、性爱、药物和购物上瘾。
[color=var(--tag-t1)][size=0.18]4.不要沉醉于过去的荣耀。任何时候,称赞自己的话都要由他人来说,不要自卖自夸想当年。
[color=var(--tag-t1)][size=0.18]5.学会听别人说话。很多男性都误以为不停讲话是一种防止冷场的手段。
[color=var(--tag-t1)][size=0.18]6.远离带有利害关系的交往。
[color=var(--tag-t1)][size=0.18]7.不要对异性朋友抱有非分之想。繁殖的季节早已过去。
[color=var(--tag-t1)][size=0.18]8.结交不同年龄层的朋友。年龄越相仿就越难改掉跟人比较的毛病,年代不同就不会执着权力游戏。
[color=var(--tag-t1)][size=0.18]9.学会管理自己的资产和收入。很多男性误把“钱都上交给妻子,自己撒手不管”当做好男人标准。
[color=var(--tag-t1)][size=0.18]10.预备好身后事。确保紧急情况下有多个联系人,保证有一天一次或几天一次能够联系或见面的人际关系。
[color=var(--tag-t1)][size=0.18](题图来源:电视剧《都挺好》;文内插图来源:电影《过昭关》)
[color=var(--tag-t1)][size=0.18]参考文献:
[color=var(--tag-t1)][size=0.18]1.中国老龄化全国委员会(CNCA),到2050年老年人将占我国总人口约三分之一,2018.http://www.gov.cn/xinwen/2018-07/19/content_5307839.htm
[color=var(--tag-t1)][size=0.18]2.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21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22.7.http://www.gov.cn/xinwen/2022-07/12/content_5700670.htm
[color=var(--tag-t1)][size=0.18]3.诸大建 ,中国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中国可持续发展总纲(第20卷), 科学人文出版分社,2007.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027480/
[color=var(--tag-t1)][size=0.18]4.郑秉文 /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19.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3452217/
[color=var(--tag-t1)][size=0.18]5.富达国际,后疫情时代中国养老前景调查报告,2020.http://fidelitychina.com.cn/zh-c ... 135fc54c00b1eea75de
[color=var(--tag-t1)][size=0.18]6.上投摩根基金,2022当代青年养老规划调查图鉴,2022.9 .https://mp.weixin.qq.com/s/XQgLcw7FMYxgnA7AWkSwwA
[color=var(--tag-t1)][size=0.18]7.村田裕之,超高龄社会的消费行为学,2015.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6680551/
[color=var(--tag-t1)][size=0.18]8.大前研一,低欲望社会,上海译文出版社,2018.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0296200/
[color=var(--tag-t1)][size=0.18]9.贝壳研究院,2021社区居家养老现状与未来趋势报告,2021.10.https://mp.weixin.qq.com/s/LF8oVfjLfX1LBJHr4xv8dw
[color=var(--tag-t1)][size=0.18]10.上野千鹤子,一个人的老后,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10581458/







 楼主| 发表于 2023-2-7 18:31 | 显示全部楼层
80、90后想体面养老,要存多少钱?
v
DT财经
2023年2月7日18:01上海DT财经官方账号
本篇原创文章源自微信公众号:DT财经(ID:DTcaijing),文 字:王朝靖;编 辑:唐也钦;数 据:王朝靖;设 计:戚桐珲;运 营:苏洪锐;监 制:唐也钦。
养老的话题又被搬上热搜。
中信证券一篇关于“渐进式延迟退休方案或于2023年公布,2025年实施,2055年前后实现65岁男女同龄退休”的文章,引起热议。
90后真是倒霉蛋,赶上“独生子一代+少子化一代+延迟退休一代”,上有父母要养老,下没子女帮养老,自己老了还碰上养老金不够,得多干5年才能退休。
养老是全球难题,延迟退休是国际常用手段,不止中国在打算这么干。只不过,如今养老的问题加速逼近中国年轻人,开始频繁被摆在桌面上。去年由于个人养老金的出台,养老话题就被频繁讨论。如果你在社交网络搜索“养老”,大概可以看到这样的描述:
存钱太难、生娃太贵、养老金赤字,80、90后靠什么养老?
80后90后,遭遇养老大变局
中国养老,真的是地狱级难度吗?
老龄化的问题重要,是因为它和少子化一样,在加速、不可逆。而且,在这代年轻人(80、90后)真正面临退休前,这事就已经会实打实地影响他们的生活。
房子价格、社会福利、就业分工,以及它牵涉到的人口红利、中等收入陷阱、孤独死......各路学者从各种角度讨论,也试图拿出解决方案,但结果都是没有一个能完美解决的答案。
既严峻,又已经众人皆知的事实是,中国正在走向衰老。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是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0%,2021年,中国的这个比例达到18.9%,接近中度老龄化社会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20%的标准。预计2035年时,中国会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也就是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30%。
图片
对于普通人而言,矛盾的地方在于,即便年轻人遇到养老话题,有满肚子情绪,但在进入老年之前,很难真正关心老年。而当成为老年再准备老后生活,又几乎来不及。
年轻人怎么看养老这件事?
许多年轻人已经意识到要做点什么了。
2020年富达国际和支付宝理财平台联合发布的《后疫情时代中国养老前景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居民的养老意识连续三年呈现出提高的趋势。
但现实的骨感在于,意识到的人多,行动者少。上投摩根一份3000人样本的调查显示,2022年,90.3%的国内受访青年认同养老要越早准备越好,但仅有16.6%的人已经在配置相关的资产。56.4%没开始准备养老的人认为自己“收入尚可,也稳定缴纳社保养老金,未来养老应该不是问题”。
和养老金困境相对的,是年轻人的疲软态度:
养老重要,但是还早,爸妈养老都还没开始准备;
生活艰难、自顾不暇、想也没用;
养老首先要活得到老,说不定我活不到了;
重要,但又能做什么呢。
DT采访了不同代际的年轻人对养老的看法:
苗淼(00后):现在的环境,看到的都是30岁焦虑,35岁裁员,40岁的人都消失了,比起担心养老金,我更担心我们这一代,没有一个能顺利变老的环境。
跳马路(95后):在B站上刷到过养老的科普视频,养老金亏空啦,要提早做准备啦,我没觉得是在传播焦虑,它的确是该让人焦虑。但是我也做不了什么,个人养老金制度开始落地,让交就交呗。自己去琢磨怎么投资怎么资产配置,太麻烦了。我是独生女,比起自己养老,爸妈的养老更紧迫吧。不过我算幸运的,我爷爷奶奶的退休金比我工资都高,虽然我家也算不富裕,但是我怀疑我工作一辈子都没我爸妈有钱,他们的养老,我就算想操心,也心有余力不足。
尤加(90后):身边很多朋友都打算不生孩子,对未来悲观,太动荡了。以我多年做子女的经验来看,子女这玩意对帮助养老来说,基本没用。我理想的养老方式是女性朋友互助养老,但是实际操作起来估计也悬。
趣里(85后):我觉得现在的养老教育变成了财商教育,怎么合理投资,又没有专业系统的指导,自己瞎琢磨,最后大概率也是延续散户悲剧。而且我现在经常熬夜加班,一周跑20公里也补不回来。养老首先要活得到老,很怀疑我们996这一代,不是熬夜加班就是熬夜刷手机,会不会都有各种大小病根,比爸妈更早死也说不定。
小佳(80后):我爷爷奶奶都超过85岁,眼睁睁看到在过去5年里,各种老年病是怎么折磨我爷我奶,和我爸妈两代人的。现在寿命一直在涨,很担心等我们老了以后,会进入一个“长寿诅咒”的社会,八九十岁,没有劳动能力,浑身是病,活不好、又死不了,还没有勇气自杀,毫无生活质量,单纯消耗社会资源、拖累家人。
日本学者上野千子出版过一本书,叫《高龄化社会:四十岁开始探讨老年》,她认为“我现在之所以对‘老’的问题比对任何其他问题兴趣都浓厚,就因为对这个我今后就要进入的世界,所有的人都太无知了”。作为普通人,我们能做的无非就三样,有意识、了解相关知识、明白可以怎么行动。在找资料的过程里,我们总结出了几个有必要了解的问题,以及一些个人能做的操作,或许能为你打开一些思路。80、90后老的时候,谁来养他们养老金制度,本质上是人口红利。
目前世界范围内养活退休人的钱来自3个支柱:国家给、企业给、个人自己给。(中国特殊的孝道文化,导致还有一个子女给,但是子女养老这部分,越来越暧昧,既不稳定,许多子女也自顾不暇。)
国家给的部分,就是基本养老保险,占比约70%,企业给的,占比约30%(OECD数据)。也就是说,现在的退休人员,主要仍然是“国家来养老”。国家给的这部分钱,又采用“现收现付”模式,用现在年轻人交的养老金,去养现在的老人。等现在90后00后的年轻人老了,领的就是20后30后们交的养老金。
所以,对一个普通小张而言,现在每个月的工资,需要养3波人:养现在的自己,养现在的老人,以及存一部分养未来的自己。
中国老龄化全国委员会(CNCA)预测,中国60岁以上的人口预计将在2050年左右达到4.87亿的峰值,接近中国人口35%。
90后们老了会遇到的景象可能是:你走在中国的大街上,每3个人里,就有1个是超过60岁的老头老太。
不仅老人的占比会增加,老人的在留时长也在涨。1950年,中国人的平均预期寿命是40.8岁,1978年,66岁,2021年,78.2岁。《中国可持续发展总纲(国家卷)》曾预测,2050年,也就是90后开始退休时(当然,那时候的退休年龄必然已经延迟),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会达到85岁。
图片
未来30年,老年人口、老年寿命都在逐年增加,也就是说,有越来越多的老人要养。但从2016年起,中国的出生人口就逐年递减,年轻人不愿意生孩子了,能养老人的年轻人在减少。
2020年,中国老年抚养比是19.7%,用平均5个年轻人交的养老金,去养一个退休的老人。这个数字在2010年是11.9%,大概8个年轻人养一个老人。由于建国后中国人口经过3次婴儿潮(1949年中国的人口是5.42亿人,70年里涨到了14亿人),人口红利让年轻劳动力充足,公共养老金一直运作良好。
图片
然而按照中国逐年下降的生育率(以1.2的综合生育率)计算的话,2050年,30后开始步入职场,那时候的抚养比将超过50%,也就是平均两个年轻人养一位老人。
另一个状况是教育。越多人接受高等教育,导致的问题不只是“大家都去卷白领金领,没人想干蓝领的工作”。还有越来越久的读书时间,2022年考研报名人数同比增加80万人,2015-2022年,7年之间平均增长15.8%。以前读到22岁,以后可能28岁才毕业开始找工作。
原本不生孩子,可持续的劳动力已经少了,现在劳动力们都挤去考研,劳动的时间也少了。
这意味着,90后退休时,可能面临着类似如今日本的处境:年轻人少,老年人多,单靠养老金无法维持生计,医疗负担大。于是,老年人不得不延迟退休。如今焦虑35岁裁员,未来可能操心的是大量65岁的人坐在办公室的场景:或者霸占职场高层位置,或者被市场抛弃找不到工作,造成老后破产。
和上一辈不同,对如今的80、90、00后而言,稀里糊涂地活到退休,是一件危险的事。
中国近几年也在寻求应对方式,比如备受争议的推迟退休年龄,事实上,中国如今的退休年龄是男性60岁,女性55,即便逐渐推迟到65,放在世界范围也不算晚的。
图片
此外,即便无法完全满足未来养老需求,政策上也在积极完善第二第三支柱养老政策。2019年提出《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2022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确立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基础框架。把原本政府和企业大包大揽下的责任,分摊到市场里。
许多老年补助政策仍在细化,多多打听国家的政策,说不准就有适合你的能雪中送炭。去年年末个人养老金制度落地,自然是奔着减少基本养老金压力来的,但对许多人来说,一个很当前的问题是,到底要不要买个人养老金。
目前来看,要不要买个人养老金现在的个人养老金,可以简化成“每年最多存一万二,到一个理财账户里,这笔钱不能拿出来,等退休或者移民了,再收一笔3%的税,然后把钱连本带利还给你”。好处是“能抵工资扣的个税”,以及“阻止你忍不住把钱花掉”。
于是,很容易就能推导出什么样的人买入个人养老金不太合算:
1.工资的累积税率不明显高过3%的人,也就是月薪8千以内的人,因为基本上等同不抵税。
2.现金流吃紧的人,即便赚得多,如果花得也多,没剩多少钱。或者可预见的未来有大额支出,想买房买车出国读书,眼前需要用钱的。
3.有投资能力、不错投资收益的。自己有其他财务投资,运转得也好,或者有投资其他资产偏好的。
4.离退休年龄还很远的人。退休的准备越早越好,但考虑到政策的不确定性,毕竟退休年龄很大概率会再延长,如果还有三四十年才退休,时间越长,会遇到政策变动的可能性越大,风险也就越大。
也就是说,综合考虑扣税额度、锁定年限、政策不确定性,适合买个人养老金的人群画像就比较清晰了:可预见的未来(比如5年)没有大额开销、现金流充裕、年薪在20万以上(确切地说是20.4万以上,也就是扣税在20%)、离退休较近(四五十岁)的人。
现在的个人养老金制度穷人买不起,富人看不上,但中产友好,抵扣的税,相当于买了打折的理财。这其中还有2个事实:
1.以现有的养老金制度来看,不自己做养老投资/理财/保险,靠退休后的养老金,绝大多数人是无法体面养活自己的。
2.目前的个人养老金制度,即便买到顶,仍然没法满足多数人的养老需求。未来势必会继续调整。
个人养老金是大势所趋,但它不是老年人的救星。额外的,计算退休后能领到多少钱外,还需要算另一笔账:想要体面地养老,到底需要多少钱。
图片
想体面养老,要存多少钱
退休前要存多少钱,才能维持体面,人各有异。国际上给的标准是,替代率在70%-85%,也就是拿到手的退休金,是退休前工资的70%以上,生活水平就不会有明显的下降。
即便21世纪以来,中国的养老金连续18年上涨,但养老金替代率却在下降,2020年不到50%。而国际劳工组织发布的《社会保障最低标准公约》指出,55%的养老金替代率是警戒线,低于55%,退休后的生活水平就会严重下降。
此外,因为要养的老人增多、能收税的年轻人减少,人们的收入又在逐年增加,养老金的替代率大概率还会继续下降。
所以问题就转换成:除了养老金,自己要准备多少钱。富达国际提出过一条“退休储蓄黄金法则”:存够当时年薪的9倍。也就是说,如果纯靠工资的话,从25岁起,每年从收入中,拿出19%用于储蓄。更细分的计划是,30岁时,存的钱,得有年薪的1倍,40岁是4倍,50岁是6倍。所以,养老储蓄越早开始,就越轻松。
这种9倍的说法当然比较粗暴,你也可以按照自己平均每月支出,配上增率和通胀率去算。但只有一个锚,一个具体的数字,就可以让自己更积极地准备。
但另一个问题是,老后的消费水平,不完全取决于有多少钱老后的消费水平,和什么有关?
村田裕之在《超高龄社会的消费行为学》一书里认为,日本老年群体拥有整个社会70%以上的财富,很多人误认为老人拥有资产越多,消费就越多。实际情况是,老了以后会因为没有安全感,担心生病需要大笔钱,日常开销,仍然主要取决于收入的多少。
这种心态在中国也适用。大量老人即便攒了十来百万,但是日常也过得抠抠搜搜,不是为了留钱给子女买房,就是担心大病临头。上海许多老人拥有价值不菲的房子,即便卖了房,能在人生最后阶段租到更舒适的房子或养老院,但变卖资产会让老人没有安全感,老人宁可住在老破小里过简朴生活。
也就是说,对多数普通人而言,老人的日常消费和日常收入成正比,跟有多少资产的总量没明显关系。让老后能安心花钱的办法,就是让老后仍然拥有稳定的收入(持续每月的养老金、房子的租金、稳健投资的收益等)。
所以,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为老后攒钱——这个问题可能就会转化成,退休后还能怎样赚钱?
退休后,要做什么工作比退休年龄推迟更值得关注的另一个问题,是退休后就业。
一个非常让人悲观、但已经在诸多老龄化国家成为事实的信息是:退休后,得工作。
经合组织2020年的数据显示,韩国的退休年龄是60岁,但韩国65岁-69岁的老人就业率,接近1/2,日本的处境和韩国类似(日本总务省21年的数据,日本的这个数字已经超达到50.3%)。
除了亚洲,许多欧美大国的65-69岁老年就业率也都超过1/4,美国30.5%,印度26.7%,英国23.9%。
图片
高龄就业率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增加,尤其是发达国家和富裕的发展中国家。原因仍然是人口三大难:年轻人不愿意生孩子了、老人寿命延长了、上几波生育潮的人老了。
日本那么高的老年就业率之外,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数据,是很高的老年犯罪率。日本法务省的数据显示2020年,日本22%的犯罪嫌疑人,都是65岁以上老人,这些老人犯的罪名中,又有超过70%都是轻度的盗窃罪。原因是,大量老人体力脑力都跟不上,只能做没啥技术含量的保安、保洁、收银员,于是老人们想靠偷一辆自行车进监狱,到监狱里免费养老。
值得拿来对比的是,中国的一个叫格瓦拉的年轻人,因为偷窃进监狱,说喜欢里面的生活,“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这辈子都不可能打工”的言论也被众多年轻人玩梗追捧。但很难说,未来会不会仍旧是一个梗。
造成焦虑的,是未来的两个趋势:1.随着老龄化加剧,年轻的劳动力会逐渐变得稀缺,也就是说,年轻人会更值钱。2.随着技术发展,体力劳动和算力劳动,会被AI更大范围地取代。
于是,另一个问题就摆在了如今的年轻人面前。当你老了,现在的职业还能继续做下去吗?
“雇主可以重新培训一名 50 岁的员工来让他与时俱进,也可以雇佣一个跟得上时代的 25 岁的聪明人。雇佣聪明的年轻人要划算得多,因为年龄较大的员工薪酬基数较高,而且对在职员工进行重新培训本身就需要花很多钱。”——理查德·桑内特,《新资本主义的文化》
像大学生要面临的“毕业后,该选择什么职业方向”问题一样,如今的年轻人在未来可能不得不思考:“退休后,该选择什么职业方向。”
美国人罗兰·T. 拉斯特给的一个答案是“情感”。他在《情感经济:人工智能、颠覆性变革与人类未来》一书里,把人类的经济活动分成三类:
1.体力经济时代——靠劳动力来赚钱的方式,体力至上的男性,是这个时期的主导者,逐渐被机械替代;
2.思维经济时代——信息技术革命,人类进入以服务业为主导地位的脑力时代,“脑子好的人”成为这个时代的宠儿。
3.情感经济时代——人工智能逐渐开始比人类更聪明之后,人类能发挥作用的地方,会逐渐转移到情感领域。
麦肯锡一份关于未来颠覆性技术的预测报告中,也认为弱社交的程式化知识性工作,比如财务税务数据处理、投资顾问、新闻报道和研究报告的撰写、电话销售、简单翻译等,都在逐渐被智能技术取代。不论是依靠体力还是靠程序化的脑力,对老后的工作,帮助都不大。有意识地多与人连接,互相帮扶,成为情绪价值的供给者,逐步向创意性、服务性职业转变,或许是一个选择。
现在,我们对老的讨论,从钱,到了工作,但所有人都知道,老要面对的最大问题,总是最隐蔽的:
老后loser
如今我们生活的社会是一个“媚青”的社会,社会是围绕年轻人建立的,原因在于青年是主要掌握消费话语权的人,人多,能买,商业就讨好。
媚青社会造成的副作用是:边缘化老人。
“你的朋友和你聊运动和孩子,但是不谈工作。”曾经有个中年的电脑程序员对我说。当那些被边缘化的人试图利用他们在原来的企业中培养起来的人脉,“就像没有人认识你。”另外一个人说。围绕着他们的边缘状态的沉默体现了美国最大的社会禁忌:失败是不能涉及的话题。——理查德·桑内特,《新资本主义的文化》
35岁的中年人会遇到的成功焦虑,在老年人身上并不会消失。上一代的中老年们,还能把“老后失败”的窘境转移到下一代身上,“多子多福、你的孩子真有出息”,少子化带来自由,个人只对自己负责,但另一个后果是,成败也得自负盈亏。一个老年人,通常会被当做一个“结算品”,如果不作为成功者,老年本身,就会带给你失败者的形象,这种失败不是以输者的身份,而是以无人问津、不被提起,以隐形的身份存在的。
正视老年,就是正视老年人的处境。
这种处境是老年贫困、老年病痛、老年孤独,以及根深蒂固的“社会性惧老”。你很容易在社交网络上看到老人出现的场景:大妈又被诈骗了、老伯不懂扫码好可怜、二舅好可怜好励志。老人被客体化被凝视非常常见。如果说女人是社会的“第二性”,老人就是这个社会的“第二年龄”。关于老,我们被市场教育的是“如何延缓衰老”、“抗老”、“冻龄”、“不老女神”、“80后一点都不算老”。
图片
年轻是一种特权,年纪大的人会遮遮掩掩地把年龄隐藏或者改小几岁,许多90后80后仍没法坦然地接受自己进入中年。传统老人是围绕家庭和孩子存在的,社会对老人的考虑是“找个地方安顿”、“维持生命”,老人基本上处于一个“被放置”的状态。
大前研一在《低欲望社会》里谈到:
“美国人之所以过了 60 岁还能够开心地出入单身酒吧,是因为不论男女,他们都有着旺盛的欲望,都想着再好好享受一下人生。然而,60 岁的日本人都在干什么呢?在公寓里狭窄的阳台上养着兰花,牵着比猫还小的狗在家附近散步,这些朴素的兴趣就能让日本国民非常满足。对于这样一群低欲望的人,很难想像他们会穿着好看的衣服,化着精致的妆容,兴冲冲地去单身酒吧。”
中国老人的处境很难说比日本更好。和“女人是造出来”的一样,“老人”既是不可逆的生理现象,也是人为造出来。把性别放在权利的视角里,容易给性别解绑。同样的,多一个权利的视角来理解年龄,或许可以让我们的老年更自由一些。
年龄歧视的话题常年都有,但未来的30年内,因为80、90后逐渐成为老人,这类话题会被讨论得越来越多。对已经有权利意识的这代年轻人来说,随着年龄增长,女权主义之后,很可能会兴起泛抵制年龄歧视的“老权主义”。
老后独身,以及老后关系最后一个问题,老后该如何自处。
结婚率逐年下滑、离婚率逐年走高的趋势仍会持续,有相当一部分90后00后们会面临“老后单身”的境况。
学者上野千鹤子写了两本《一个人的老后》,分男版和女版,提供了许多有参考的建议,比如,她认为老后,把自己托付给政府或子女的想法都是靠不住的,不论有没有结婚,最终都是自己一个人。如果不幸挚友都比你早死,你可能要承受巨大的悲伤和孤独。比起寻求挚友和家人的帮助,多结交“缓友”:关系虽浅,却可以一直持续下去的关系。松松散散,淡淡交往。不要寻求思想一致,不要知性刺激,不要总是倾诉。”不要纠结“ta算不算朋友”,朋友和熟人的角色可以随时切换,不必固定。
对男性来说,女缘容易带来真的帮助,男缘却难以奏效,所以尽可能地,成为一个招女人喜欢的男人。最后的日子再有钱也不如身边有人,男性拥有异性朋友,女性拥有同性朋友,大家互相扶持走完这段人生路。
当你老后,你的许多东西都是他人买的。而“关于护理这种服务类商品,购买者和使用者常常不是同一个人。经营者会只关注购买者。”想想你为你爸妈买的那些劳什子就知道了,众多商家都是向你喊话,“送爸妈”。
此外,她还给男性准备了老后的“单身男人的十戒条”,都是常识,但管用。这十条是给老年男性看的(大多也适用女性),和钱一样,越早准备,老后或许会越轻松:
1.衣食住是自立的关键。只靠外卖或下馆子迟早会营养失调。
2.健康管理是自己的责任。不要逞强以为自己没事。
3.不要对饮酒、赌博、性爱、药物和购物上瘾。
4.不要沉醉于过去的荣耀。任何时候,称赞自己的话都要由他人来说,不要自卖自夸想当年。
5.学会听别人说话。很多男性都误以为不停讲话是一种防止冷场的手段。
6.远离带有利害关系的交往。
7.不要对异性朋友抱有非分之想。繁殖的季节早已过去。
8.结交不同年龄层的朋友。年龄越相仿就越难改掉跟人比较的毛病,年代不同就不会执着权力游戏。
9.学会管理自己的资产和收入。很多男性误把“钱都上交给妻子,自己撒手不管”当做好男人标准。
10.预备好身后事。确保紧急情况下有多个联系人,保证有一天一次或几天一次能够联系或见面的人际关系。
(题图来源:电视剧《都挺好》;文内插图来源:电影《过昭关》)
参考文献:
1.中国老龄化全国委员会(CNCA),到2050年老年人将占我国总人口约三分之一,2018.http://www.gov.cn/xinwen/2018-07/19/content_5307839.htm
2.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21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22.7.http://www.gov.cn/xinwen/2022-07/12/content_5700670.htm
3.诸大建 ,中国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中国可持续发展总纲(第20卷), 科学人文出版分社,2007.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027480/
4.郑秉文 /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19.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3452217/
5.富达国际,后疫情时代中国养老前景调查报告,2020.http://fidelitychina.com.cn/zh-c ... 135fc54c00b1eea75de
6.上投摩根基金,2022当代青年养老规划调查图鉴,2022.9 .https://mp.weixin.qq.com/s/XQgLcw7FMYxgnA7AWkSwwA
7.村田裕之,超高龄社会的消费行为学,2015.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6680551/
8.大前研一,低欲望社会,上海译文出版社,2018.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0296200/
9.贝壳研究院,2021社区居家养老现状与未来趋势报告,2021.10.https://mp.weixin.qq.com/s/LF8oVfjLfX1LBJHr4xv8dw
10.上野千鹤子,一个人的老后,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10581458/
发表于 2023-2-8 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青城山人老师
        
下一页 发布主题 快速回复

手机版|公众号|小黑屋|可爱老人网

GMT+8, 2024-11-16 00:2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