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正式入伏,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来到了。然而上海今年的天气奇热,前几天气温竟然达到了40.9度,创了145年有气象记录以来的记录。大家在网上纷纷叫道:热煞了!真是热煞了!其实不出门,待在家里孵空调,不管外面赤日炎炎似火烧,,窝在家里清凉世界乐逍遥。
酷暑难耐之时,不禁想起儿时没有电风扇的日子,那时好像还没有发明空调,不要说有没有见过,连听也没有听说过。
夏天闷热难忍,在那一穷二白的年代里,家家户户居住条件都很差,少则四、五人,多则七、八人蜗居一室,晚上在家里实在无法入睡,只能在弄堂里乘风凉(北方人叫纳凉)。
弄堂里有一口水井,到了傍晚3号里的爷叔,就会用井水把地上冲一遍,温度降下不少。
吃好晚饭到弄堂里乘风凉的老老小小已经有好多人了,男人赤膊穿着短裤,女人穿着无袖衣,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脚上拖着木拖鞋(那时没有塑料拖鞋),走在弄堂里叭哒叭哒的敲打声和人们的糟杂声混在一起,仿佛是一首乱七八糟的交响乐。有的躺在躺椅上嘴里哼着沪剧小调,有的坐在小竹椅上手上摇着蒲扇,海阔天空的谈“山海经”(聊天),也有的三、五人聚在一起打牌“争上游”,还有的放一个小桌子几碟小菜,几个酒友有滋有味喝着酒。整条弄堂里显得十分热闹,这就是五、六十年代上海老弄堂的景象。 我家也住在石库门弄堂里,兄弟姐妹和父母亲9口人,住在只有14平米的一间前楼里,其拥挤程度可想而知,到了夏天热的无法睡觉。家里有一块长1.5米宽1米的木板,吃完晚饭,我赶快把木板拿到弄堂里铺在地上,去晚了还占不到地方,然后和三弟或四弟一起躺在上面,看着天上的星星,不知不觉就睡着了。那是多么惬意啊!到了夜里十点多母亲怕我们着凉,把我们叫醒,迷迷糊糊地回家睡觉去了。大哥从不睡到弄堂里的,不知道他是不怕热还是不习惯,总之他老老实实的躺在家里。 改革开放后上海市民的居住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许多人住进了公寓楼,少数住在老旧弄堂里的居民由于有了电风扇和空调,大多数人不再到外面乘风凉了。这几年市政府大力改造和动迁老旧小区,以后我们将再也见不到在弄堂里乘风凉的景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