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阎立诚 于 2022-1-7 10:53 编辑
过 年
今天是辛丑年腊月初五,还半多个月就过年了。使我想起许多过年的往事。 八十年前,小时候在家乡过年,在阴历二十三开始大人们就忙起来了。我们家祖是江阴八十日抗清英雄阎应元将军。所以我们家算是军人后代,送灶要比民间早一天。大概是让灶老爷早点到天上,替我们为国捐躯英雄的后人在玉皇大帝面前报平安,求来年吉祥。从二十三开始,大人们就忙起来了,到了阴历腊月二十八还要辞年-就是告别旧年,准备迎接新年。年二十九几乎从早忙到晚。忙包包子,蒸年糕,做糖糕,每年还会用面粉做一条鱼,以表年年有余。那时候我小,就站在锅灶前帮助递递拿拿,偶尔叫我向灶膛里添一把柴火。这样包子一出笼,我就可以言正名顺的第一个吃个新出笼的包子了。到了年三十,大人们就忙年夜饭,有四五个冷盘,四个热炒,四个大菜,以及一个砂锅。一家人难得的围住桌子一起吃年夜饭。年夜饭不可缺少的是一条红烧大鱼。而且这条鱼还不可以动筷子。吃完得收起来,明年吃,表示年年有余。还有甜品——一大碗八宝饭,表示甜甜蜜蜜的辞别旧年。接着就忙换门上的桃符,放鞭炮。老人们,这时才是:“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剪烛催开消夜酒,倾囊分遍卖春钱。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陶符老兴偏。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那时候没有春晚,所以大人们守岁时对着孩子讲故事,讲家史。听得最多的是,老祖宗阎应元的抗清故事和乾隆年间黄套老太爷如何做粮食生意,如何诚实对待顾客,以至他的诚实感动了乾隆皇帝赐他黄马褂。 我们要守岁到十二点多,爸爸拿一把新扫帚象征性的扫地,一面扫,嘴巴还在讲,扫帚向外扫的时候说:“一切晦气滚出去,向里扫地时候讲把幸福财富请进来。”然后才把我们送进卧室睡觉。当然压岁钱不会忘记的。 过年忙,年初一,一早,先给爸爸妈妈磕头拜年,然后到三爷爷三奶奶家拜年。再给叔叔婶婶家拜年。当然少不了拿拜年钱,拿了拜年钱,就出去买鞭炮,我们玩鞭炮时,要把鞭炮拦腰拗断,但最外层鞭炮纸不能折掉,连在上面把两根拗断的鞭炮面对面的放置,当中还放两只没有拗断的鞭炮。用黄表纸制成点火棒,点着鞭炮只见一根拗断的鞭炮,喷出像烟花样的火花,射到对面的拗断的鞭炮的火药上,两个鞭炮同时喷出火花,它们的火花再点着放在一边的鞭炮。会听到啪,啪,啪的声音,这时,既看出鞭炮散发出的烟花,又听到鞭炮的响声。那兴奋的劲无法形容。大年初一就是穿新衣服玩。有时也会乐极生悲,新衣服给烧个洞,或者玩的时候被东西钩破了。不过回家也不会挨骂,因为大年一忌口! 年初二,是我们家乡过年上灯的日子,要到真月十八才下灯。每年上灯,都要在厅堂里挂出我家老祖宗的画像。有穿明朝服装带着官帽的阎应元,这是我家到邵伯的第一代祖宗。还有清代官服的画像,黄套老太爷和景贤公和其他过世的老人的画像。我们都要在他们像前磕头。然后到三爷爷家看老祖宗留下的宝贝。如镇国大将军的金牌和黄套老太爷的黄马褂等。在参拜以后才能出去玩。 初五接财神是大人们的事,我们照样玩。不过晚上都是玩灯,大人们手上拿到是家里常用的灯笼,上面有我家的堂号“雅望堂”,我们玩的最多的是兔子灯,举得高高的蝴蝶灯和提在手上的蜻蜓灯。一直到正月十五,到街上看灯会。有长长的龙灯,和狮子灯。这天还有踩高跷,荡湖船,八仙过海和大头娃娃,偶尔还有白娘娘小青青和许仙。舞龙的队伍都是四乡八镇来的,他们好像比赛。龙也有红的,白的,和绿的。舞的一个比一个卖力。似乎大家都想得到观众的极好的评价。那狮子舞也是抢出风头。动作难度极高,有些像玩杂技似的。这天街上是最热闹的一天。真月十八就落灯了。一年一度的春节也就结束。
|